重生后,我替驸马夺皇位!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太子临朝

    大乾二十一年十月初七,风承安正式册立太子。

    因为风承安本就居住在东宫,迁宫一事便可免除。又因北境战乱,宫内并未兴办。

    册封第二日便给了风承安临朝处理公务的职权。

    “太子,南良那边传来密报,这几日就有动作”

    “西炎那边如何”

    太子亲信北辰将密报呈上,面色无动。

    如果说长留的面瘫程度是大乾国家的第一,那北辰绝不会掉出第二。

    “西炎王十分信任他,偷袭就在这两日”

    风承安点点头。

    他记得上一世西炎王便十分相信南良国那位。只是,到他临死前他都没有查出两人之间的关系。

    若只是因为两国的利益关系,以西炎王的脾性绝对不可能如此相信他。

    “你派人盯好长陵军动向。切记无论君家父子那边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要与我汇报”

    “是”

    北辰领命下去。

    今日应该是北境军中眼线上报的日子。

    风承安随手翻看着手中的书册,却连一个字都未曾读进去。

    上一世,本已身陨的他,因为君宇的阵法而转世,所以这一世从一开始他便知道君宇的想法。

    既然有机会亲历当年旧事,他也想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让声名赫赫的君玉桓误入圈套,兵败城下。

    当年,在君宇的逼迫下风政不得已下了罪己诏,丞相岳父的自杀,君宇突然的兴兵造反。

    似乎都与当年的这桩旧事有关。

    而正是这桩旧事,风承安的日后才成为父辈政权争乱的衍生。

    如今提前册立太子,临朝当治,他更有机会查明此事。

    大乾有了太子,上至前朝后宫,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人不是开心的。

    在那个年代,有了太子,代表着朝代有了新的希望。

    “陛下,两国和谈,西炎欲继续武力解决事端。是否先发制人取消和谈”

    风政摆摆手,并没回答。

    “太子怎么看?”

    “回陛下,儿臣主战”

    “西炎早就觊觎我北境,如今若是继续和谈,和谈成功后,势必要将人平安送回去,如此相当于放虎归山。

    “太子说的轻巧。若是两国交战,我国仅有4四成把握成功””

    “我觉得是八成”

    “……”

    八成?

    只有君宇父子和2万长陵军精锐。成功的把握自然只有3,4成。

    可若是风元安也在,那成功几率便能提高到5,6成。

    只是朝堂上的人并不知道元安公主现在身在北境。

    就算知道了更多的也是反对的声音。

    “西炎屡屡侵犯我北境,更欲将顾凉城作为其大乾内城。我大乾建国以来,少有割地和亲之态。西炎既无和谈之心,索性破了这和谈之姿。”

    “日后,我大乾只有投降,再无和谈”

    风政自从应允太子临朝,每日里只是坐在上位,儿子说啥他干啥。

    风承安临朝前处事求稳,临朝后处事狠厉果决。

    与从前风格差别甚大。

    朝堂之上,从前颇有微词的人,亦不敢多说。

    “东宫那位,近日像是变了个人”

    “长陵军再勇猛,一个西炎可以,可这场战乱明摆着就是为了击垮长陵军,进而进犯大乾的,太子他……”

    “嘘……小心隔墙有耳”

    前朝官员三五成群,讨论着近日来太子的举措与变化。

    一时之间,朝堂之内,人心惶惶。

    风政的听之任之,更是让前朝之内,后宫之中,皇戚外臣都在猜测风政是否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又或是皇城之内,政权是否稳妥。

    “丞相,太子他这是置君家于死地啊”

    不同于其他官员的默不作声,兵部侍郎张勇之一下朝便紧紧地跟在丞相的马车后面。

    强拉着丞相进了家门。

    “张大人,您这未递拜帖直接登门,若是被旁人知晓,恐生结党之嫌。”

    云丞相回了礼,一文一武,差异甚大。

    “丞相啊,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乎这些虚礼”

    “我是个大老粗,没那么多心思。我只知道我从小跟着镇南王,绝对不能亲眼看他深入险境”

    张勇之是个草莽英雄,他之所以来得如此着急也是因为他是真的急。

    如果不来,中午的饭怕是没办法吃得安生。

    “北境的战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大乾之内只有镇南王手下的长陵军才有几成把握赢得此次战役”

    “若是不去,便是抗旨不遵,同样是死罪”

    好家伙,张勇之这才明白为何他的大将军这一次即便是夫人怀孕也要领旨出兵。

    他早就知道,这条路只能向前走,没有后退的办法。

    “张大人,你也先别急。如今战事未开,总还有思量的机会”

    “你是长陵军老人,此次出征镇南王特意将您留在京都也是为了有个照应”

    “勿要莽撞”

    丞相云成语重心长。

    出征前,云成曾与君玉桓见过一面。

    云成擅帝王术,上至君王,下至朝臣,他都有极强的管理能力。

    君玉桓与云成师出同门,文事之下更擅兵法,具有极高的军事领导能力。

    云成与君玉桓,是风政的左膀右臂。

    同门之谊,同朝为官,除却同僚关系,更是无话不谈的密友。

    君玉桓平日里不喜交际,但若是参加宴会,其中必然也有云成的身影。

    张勇之这个人虽然勇猛,但一根筋,行军打仗冲锋陷阵,运用兵法那是一把好手。但若是分析时局,就有些为难他了。

    所以,云丞相猜测,君玉桓特意将人留在这里一来是为了有个照应,二来他日若有别的事,以他的性格,并不会多想。

    即便多想,有了云成的劝诫也不会做些什么出格的事情。

    “君侯,这是要保住长陵军的一丝血脉啊”

    此行之凶险,以君玉桓的眼界怎么可能会看不清。

    人是刚刚劝的,同时也是刚刚走的。

    张勇之站在云府大门前,十分认真的盯着云府的牌匾足足一炷香。

    【这老头子的女儿是太子的心上人,以后说不定要成为太子妃。他刚刚的话说不定就是太子的主意】

    【对,这事儿绝对没这么简单】

    【王爷之前就说我这个头脑过于简单,我得多留个心眼,不能完全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