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也称过孤
繁体版

第十四章 鱼龙潜跃待鸡鸣

    贾三通对浊清寨稍作安顿,又命陷阵营尾随其后,三人便出发上路。

    陆苏并排而行,贾三通紧随在后,再后便是五百刀甲骑兵,这队伍称不上浩浩荡荡,但也算是初具规模。

    诗曰,“浊清见驼梁,寡民迎燧皇。气数尤未知,乾宇几人王。”

    路上,贾三通告诉陆苏二人,这杀胡大会并不在沧县举办,而是在离扈阳城不远的鸡鸣山。

    此番聚会,并不是喊喊口号,发发牢骚,而是准备真刀真枪的将匈奴人赶出王朝境内。

    王朝现今内外交困,峥帝又执意东征高句丽,各郡县根本无力对抗匈奴大军。

    所以天下义士云集,要组建一支杀胡大军,全力阻止匈奴南下。

    这又谈何容易?且不说零时凑起来的军队战斗力如何,光是各路豪杰心怀鬼胎就让这爱国义举困难重重。

    陆行也向贾三通说明了匈奴的阴谋,贾三通沉吟片刻,想出三策。

    上策反攻扈阳。

    中策易地举行。

    下策就地伏兵。

    但关键在于,让众人信,还得让众人服。

    贾三通断言,此次杀胡大会,必要推选出主事之人,这是个问鼎的好机会,得争一争。

    数日的路程,让三人彼此熟络起来。

    苏锦棠给陆行和贾三通都起了绰号,她叫陆行“小当家”,叫贾三通“老疙瘩”。当贾三通试图给她也起个绰号时,苏锦棠便会鼓着脸,气呼呼地离开。

    女人从不讲理啊!

    有一天,陆行实在憋不住了,他本遵循的就是心行合一,于是鼓起勇气,对苏锦棠说,“苏锦棠,我喜欢你。”

    苏锦棠听后,对他翻了个白眼,“姐是韩氏遗孀,你个小屁孩休得无礼!”

    “狗屁的遗孀!你才是小屁孩!”

    陆行十分不满,于是二人一个跑一个追,直到陆行被踢下敕勒骠,喊着“苏姐姐饶命!”

    贾三通看着嘿嘿奸笑,少年天子,也是少年。

    终于,一行人赶到鸡鸣山下。

    今日是九月初五,离杀胡大会还有三天。陆行以为他们算早的,谁知山下已经是人满为患。

    只见各式旌旗丛立,天南海北英雄齐聚鸡鸣山。

    最显眼的有三波人马,一是位于山脚台阶左侧的罗帮,人数最多,大概有几千人。罗帮本叫漕帮,是河间郡一带漕运水手的松散组织。尤其在运河密集的沧县一带,人人吃船饭,户户是漕工。但漕工长年受到压榨,即使长途奔波劳累也是收入甚微,尤其遇到漕运空载返回,这些漕工就会被就地遣散,经常客死他乡。

    直到出现了东山墨县人罗觉梦,他自幼父母双亡,被叔叔卖到河间当漕工。后来实在受不了这份苦,就跑到山上当和尚。寺里有很多藏书,罗觉梦每有空闲就遍览群书。后来,罗觉梦学成少林洪拳,带着佛教思想回到了漕帮。

    他带着苦哈哈们反抗压榨,渐渐地用佛教教义聚集了一批忠诚信徒,成立了罗帮。然后顺流而下,宣扬“天下漕工是一家”,在运河沿岸广建庵堂,供漕工落脚,短短数年,已发展成为天下第一大帮。

    他自称“吃斋人”,是罗帮的会首,病狮子徐通正是罗帮的总教头,位列次席。

    这第二波是太原郡的李氏家族,人数大概两千。但却是两千骑兵,个个身穿轻甲,手握长枪,精神抖擞,列队整齐,与罗帮帮众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首的是李氏族长李洪,在他身后的是他三个儿子,皆器宇不凡。说起李氏,那是太原郡的门阀世家。苏家是太原郡最有钱的不假,但李家才是太原郡的土皇帝。

    李氏属于外戚世家,每代都有女子进宫为妃为后,简直成了世袭罔替的国舅爷。

    陆行的目光停留在李氏父子身上,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是气数,比他要强出许多的气数,但他不能确定这股气数在父子四人谁的身上。

    明知不是李氏的对手,但陆行还是抑制不住地想把这股气数夺过来。

    气数像仙桃,看得人口齿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