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融科技帝国
繁体版

第443章【给“东方超环”的研究提提速】

    我的金融科技帝国正文卷第443章【给“东方超环”的研究提提速】从2006年5月德国第13届国际电磁发射学术大会上,国内出了52篇论文,仅次于老美的72篇论文,国内在这个领域的实力还是有底子的。

    方鸿把材料放桌上,旋即说道:“另外,那个‘东方超环’的研究进度还是有点慢,先拟一个100亿的预算,咱们给‘东方超环’提提速,派人去跟EAST项目的负责人谈一谈吧。”

    东方超环,也就是EAST项目,即国内自主研制的也是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被戏称为“永远的五十年”,但可控核聚变承载如此之多的想象,原因就在于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几乎取之不竭,排放无污染,被视为可以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答案。

    虽然是永远的五十年,但这毕竟是中长期可预见的未来的终极答案,不搞那就真的是永远的五十年了。

    方鸿想了想说道:“自然科学基金明天就发一条微博先提提这个事情。”

    虞秋点好:“嗯,好。”

    ……

    翌日上午。

    自然科学基金的官方微博发了一条博文引发学术界轰动。

    【渴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一盏灯泡被可控核聚变能点亮,要不我们搞他个把百亿出来给“东方超环”研发提提速怎么样?】

    好家伙!

    自然科学基金官博发的这条博文,没多久便被各大媒体援引报道,一下子就冲上了今天的热门话题。

    这会儿“天空之镜”的热议还没有消退呢,“东方超环”也迅速走红。

    各界吃瓜群众们惊了个呆,前面引力波探测项目干了200个亿,自然科学基金又要搞个大的,又要掏百亿级的预算拨款支持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消息很快就在第一时间传到了EAST项目团队,震惊之于,兴奋之情更是难以言表。

    自然科学基金如果不是开玩笑的,这投入规模是目前EAST项目团队预算的二十多倍以上,团队规模可以从现在的不到200人扩充十倍。

    研发进度确实可以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大幅提速。

    这条微博发出去不到半个小时,自然科学基金这边还没有去联系EAST团队,对方就提前打电话联系上门了。

    当天下午,自然科学基金的官博再次发了一条博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自然科学基金决定拟投入100亿预算助力EAST的研究,我国要有自主建造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不是为了科学家写几篇论文或报告,而是为了真正解决我们一百年、两百年后的能源问题。】

    这条微博发出来,外界各路吃瓜群众有点猝不及防。

    太快了!

    会不会有点草率了?

    最近这几天科研界的新闻频频上头条,自然科学基金的出手国内科研学界倍感振奋,一下子进入如此多的资金注入,仿佛看到了基础科研的春天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科学基金进入的领域,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公开的。

    比如在涉及到军事应用层面这一块,并没有对外披露信息。

    ……

    静心居别墅,健身室。

    方鸿拿了块毛巾擦了擦身上的汗,瞄了眼正在做拉伸的美女助理说道:“虞秋管的自然科学基金最近是成果斐然,群星资本在高科技领域的商业投资怎么样了?”

    闻言,田嘉奕不禁吐槽道:“纯花钱也叫成果斐然?”

    方鸿笑着说道:“能把那么多钱花到正确的地方,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好的。”

    过了一会儿,田嘉奕若有所思道:“公司最近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到也的确有比较不错的项目,前几天成功说服了张之华回归国内创业。”

    方鸿言简意赅道:“张之华?没听说过这号人物,什么来头?”

    田嘉奕停止健身,她回忆了片刻便有条不紊地说道:“据资料数据显示,张之华是在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工作的一位科学家,从事的是一种3D生物打印机的研究,而且是研发团队的项目牵头人之一……”

    ……

    二十分钟后,方鸿已经换上了一身衣服在客厅了,不一会儿,田嘉奕从楼上下来,并且带来了一份材料给他,旋即说道:“张之华回到国内之后,群星资本就给他投了1.5个亿开展3D生物打印机的开发。”

    方鸿接过材料看了看。

    所谓的3D生物打印机,即通过打印机所打印的人体器官具备获取氧气和营养的“通道”,通常来说,3D生物打印首先是需要捐赠者或病患的细胞。

    然后,细胞会被置于水基凝胶中进行培养。之后,这些凝胶会被注入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结构,以此让细胞按照人工干预设定下的形状去生长。

    田嘉奕坐下来并说道:“根据张之华的说法,目前对于3D生物打印界最大的挑战是由于缺少血管,这些器官的厚度均不能超过200微米。”

    方鸿望着她说道:“不超过200微米?那这个厚度仅相当于头发丝持尺寸了。”

    田嘉奕补充道:“张之华的研究团队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从而能够打印出更厚的人体组织,这次他回国也带回了一些成果,他要开发的3D生物打印机是能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凝胶去打印,同时还会打印出组织内部的微型通道,材料报告上有,你自己看吧。”

    闻言,方鸿翻了几页。

    按照张之华的描述,这些通道将会在器官的生长过程中,为细胞提供血管的功能,使营养组织和氧分子到达器官内部的细胞。

    然后,当器官被移植到生物体后,生物体的血管会自动取代这些微型通道。

    张之华在维克森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项目中,已经实现用3D打印机打印出的人耳移植到了实验室的老鼠身体上,并且在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其血管和软组织都逐渐成型。

    田嘉奕说道:“据张之华透露,3D打印的人造肌肉纤维和人造颚骨在被移植后,血管都在逐渐生成,不过该项技术还未被用于人体试验。”

    方鸿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个项目若是能成功,将会使打印肾脏等更为复杂的器官成为可能,并且会加速这一进程。

    该技术一旦成熟,未来的商业前景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