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宋不一样
繁体版

第123章让世人重新认知这个世界

    开封府推官张令在府衙和一群官吏舌战,从春秋时说起,直至当下;从人性本恶还是本善说到了儒墨两家谁更适合当下的大宋。

    张令说无需辩驳,看实绩。

    两家拉出来溜溜,看谁为大宋做的贡献更大。

    儒家横行中原千年,数功绩能把人淹死。就在众人嘲笑他时,张令说,前汉与前唐是如何亡的?

    这巴掌抽的众人眼冒金星,有人恼羞成怒挽袖子,可才发现眼前这位乃是推官,除非府尹大人愿意出手,否则谁敢和他动手?

    张令甚至还来了一趟小甜水巷,就穿着官服,堂而皇之的进了墨学,看了一眼,说:“简陋,不过有些韵味,谁设计的?”

    “那位巨子。”工头笑眯眯的过来,想套关系。

    “胸有丘壑,有趣!”张令却不给他搭话的机会,扭头就走。

    正在蹲守工地的文彦博追了出来,没挽留,就给了一条先生给自己开小灶的熏肉。

    “谁做的?”张令嗅了几下,很是满意。

    文彦博微笑,“先生做的。”

    “果然是能者无所不能!”张令提起熏肉,“拿回家下酒。”

    他走两步,突然回头,“那些落榜士子在汴京滞留的时日不多了,老夫看巨子是想招收这些士子吧?时光可不等人。”

    文彦博朗声道:“先生自有安排。”

    “那就好。”张令颔首,文彦博很是好奇,“敢问张推官,为何甘冒大不韪为墨学,为先生发声?”

    张令说道:“儒学是个宝贝,儒家却是个牢笼。这个牢笼把天下最聪明的一群人困在其中。可惜这些人却自鸣得意,在牢笼高歌欢呼。

    老夫一直冷眼看着,直至墨家出现。

    告诉李巨子,要闹,就闹大些。把这个天下闹的沸反盈天,闹得那些人不得安宁才好。老夫别的不会,摇旗呐喊却不落人后。”

    张令的话传到了李献耳中,他大笑道:“宽夫,知晓我为何一直对这个大宋抱着希望吗?”

    文彦博摇头,他跟着李献学了许久,渐渐目光拓展,发现这个大宋的问题比比皆是。弄不好,真会出现先生所说的神州陆沉的惨状。

    李献正准备出门,午饭没工夫吃,便让杏花拿了两个超大肉馒头,弄了一坨咸菜。馒头就咸菜的味道最是纯正,一个咸香,一个麦香,互相融合,却又互不干扰,能品尝到二者的本味。

    他咽下口中的馒头,走出家门,“这块土地上的人,哪怕是坠入深渊,哪怕是陷入绝境,在外人看来再无翻身的机会。可他们总是会创造奇迹,总是能从深渊中爬出来。知晓为何吗?”

    “百姓?”文彦博说道。

    “是,也不是。”李献说道:“是人杰。这块土地肥沃,从古至今孕育出了无数人杰。每当这个民族陷入危亡之际时,那些人杰便会脚踏七彩祥云出现。他们有头脑,他们悍不畏死……”

    李献咬了一口咸菜,眯着眼,“这是我华夏的气运。这也是我中原数千年文化传承的硕果。所以,我为何说儒家断不得。只因儒家早已成了中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彦博若有所思,李献边走边说,“宽夫,墨家是能强大大宋,可一个国家再强,思想文化但凡出现断层,所谓的强大,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海浪一拍就烟消云散了。”

    “国虽强,但脑子不能弱。”李献抬头就看到了赵祯,这厮两眼放光,“继续说。”

    “偷师学艺会被打断腿。”李献的话并非玩笑,但凡谁敢去偷师学艺,无论你偷学的是什么,被打断腿官府都不管。

    这是道德规则的范畴。

    而这个道德规则便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说过,佛道修心了得,可修来修去,会把人修的不关心世事,这对于一国而言便是灾难。可儒家却不同,修心之余,还有各种积极进取的思想。故而可为中原文化的砥柱,核心。”

    赵祯点头,回想起自己学的那些儒学,不禁赞道:“果然是如此。”

    文彦博赞道:“和儒家那些看到对手就喊打喊杀的蠢货相比,先生的境界高出许多。”

    “你去何处?”李献问道。

    “买些东西。”赵祯一本正经的道。

    “新婚如何?”李献挑眉。

    “等你自己成亲后就知晓了。”赵祯得意洋洋的道。

    “眼睛怎么有些乌青?”李献蹙眉,“悠着点用腰子。”

    赵祯支支吾吾,随即告别。

    “我敢打赌,这厮是去买东西哄皇后。”李献随即去了位于城南的冶炼工坊。

    一进去就感受到了一股热浪迎面扑来。

    “侯爷?”小吏见到李献,欢喜的行礼。

    那些工匠纷纷回头,可手头的活计离不得人,若是出了岔子,死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而且死无全尸。

    “都忙着,别管我。”李献招招手。

    可所有的工匠都行礼,有简陋点头,有正儿八经行礼。

    “见过侯爷!”

    “辛苦了。”李献笑道。他找到管事,说了自己的要求。管事叫来最出色的老工匠,老工匠一听,拍着胸脯道:“两个小东西罢了,侯爷只管回去等消息。”

    “那我明日遣人来取。”李献很满意。

    “哪能呢!”管事嚷道:“自然是小人亲自送去府上。”

    “侯爷慢走!”走的时候,工匠们再度行礼。

    “觉着如何?”走出工坊,李献问道。

    文彦博若有所思,“这些人每日弄出的铁器,最终会化为兵器,农具,工具,强盛大宋。”

    “官吏管理天下,也是在强盛大宋,只不过如今的官吏私心重了些。”李献笑了笑。

    “先生弄那两个东西作甚?”

    “我还以为伱的好奇心能维系到明日。”李献大笑,然后摇头,“此刻说了你也会以为是为师在发疯,后日吧!后日自然见分晓。”

    随即,李献令人传话。

    后日清晨,定远侯会在宣德门之前的御街进行一次试验。

    “说这是墨家对这个世界认知的一部分,会让世人重新认知这个世间。”

    道观中,几个道人和道姑在说话,其中一个刚来的道人带来了这个消息。

    苏唯站在廊下,静静的看着他们。

    “苏唯。”道观的观主静枢问她,“贫道记得你家是认识那位巨子的吧?”

    苏唯点头,“是。”

    有道姑笑道:“那位可是墨家巨子,苏唯就没动心?”

    前唐皇室公主有阵子喜欢出家做道姑,做了道姑后过的比凡人还潇洒,玩的比凡人还嗨。这股风气延续到了现在,方外人喝酒写诗,和权贵官员名士往来,过的比凡人还俗气。

    苏唯看着她,“动什么心?”

    道姑捂嘴笑,“自然是凡尘心。”

    苏唯有些恼火的道:“你若是动了凡尘心,只管去成亲生子,拿我来说笑很有趣吗?”

    道姑没想到她的反应会这么大,讪讪的道:“不是玩笑吗?”

    苏唯深吸一口气,“天气有些热,烦躁了些。”

    静枢笑道:“那位巨子的话,苏唯以为如何?可是大话?”

    “我不知。”苏唯想到了李献那厮,说道:“不过,想来墨家传承千年,定然有些令人意外的东西吧!”

    按理此刻的方外该是一日两餐,可这些人却一日三餐,午饭尤为丰盛。

    苏唯没吃饭菜,而是拿了一个果子在边上站着,偶尔嗅嗅。

    那个道姑靠近静枢,说道:“苏唯这是怎么了?”

    往日的苏唯淡然,对一切都浑然不在意,可今日却有些焦躁。

    “贫道学了些道法。”静枢含笑道:“她这是静极思动了。”

    “苏唯不是说厌弃了红尘俗世,此生就想跳出这个大泥滩吗?”道姑愕然。

    “莲花开于何处?”静枢笑着问道。

    “污泥之中。”道姑恍然大悟,“你是说,红尘中亦有净土。”

    “出污泥而不染。”静枢微笑道:“以前苏唯可曾提及外人?”

    道姑摇头,“以前她连父母家人都不大提及,就偶尔说起妹妹。哦……”,这一声哦很长,道姑瞬间眉飞色舞,“最近她可是提及了数次那个巨子。”

    “她动心了。”静枢卡看着依在门边的苏唯,“这是天数,告诉她,无需抗拒,随心而行就是了。”

    道姑过去说了,苏唯回头,静枢微笑,“所谓出家,所谓修道,便是为了修心。把浮躁不安的心重新安顿好。若是心烦意乱,莫要强行压制,顺心而为就是了。”

    苏唯茫然,晚些单独和静枢说话。

    “我不知为何……”苏唯有些艰难的道:“这阵子心浮气躁,后来想了想,原来是牵挂家中。”

    “出家与尽孝不矛盾。不尽孝的出家人,那不是什么高人。”静枢微笑道。

    “大哥读书并无起色,爹爹的仕途陷入停滞,妹妹身子不好……我担心此后家道中落。”苏唯苦笑,“偶尔与定远侯结识,家中爹娘催促亲事,爹爹说我若不成亲,他死不瞑目。

    我虽不孝,可也不敢让老父如此。我便突发奇想,嫁谁都是嫁,若是嫁给他,以后家中就算是落魄了,有他看顾,想来也差不到哪去。道兄,我这是否有些无耻了?”

    静枢叹气,五十多岁了,须发依旧乌黑。

    “贫道说了,随行而动。遵循你内心的想法,不用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