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永乐大帝
繁体版

071 使一出离间计

    又到了一岁中秋风萧瑟、草木枯荣的时候,本该是毫无生机的北平城外,此刻却是人山人海。

    人气汇集之下,到处都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燕王世子朱高炽,此刻正率着留守北平的文武官员出城十里,以迎接凯旋的大军。

    旌旗之下,高台之上。

    肥胖的朱高炽因为站久了,他浑身已经是虚汗直冒。

    恰好这时,朱棣领着大军已经在尘土飞扬中抵达。

    “父王一路劳顿,儿臣特意命人备下接风酒。”

    “还请父王畅饮!”

    在燕军南征期间,朱高炽也是费心费力。

    粮草辎重,都是朱高炽出面,在北平官员辅佐下为大军准备的。

    “我儿,辛苦了!”

    朱棣在看到嫡长子朱高炽浑身冒汗后,虽然不满意朱高炽过于肥胖,不过自己这个儿子的功劳,朱棣还是看在眼里的。

    “大哥,你这第一杯酒敬错人了!”

    当朱高煦站到朱高炽旁边的时候,两兄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胖得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一个却是威风凛凛的龙精虎猛。

    “哦?”

    “怎么一说?”

    不只是朱高炽,就连一旁的朱棣也是疑惑的皱起了眉头。

    “此番我军大胜,全靠天地庇佑,全靠将士用命。”

    “儿臣请于父王,敬酒三杯。”

    “第一杯酒敬天地,以彰显我军乃是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师,定然会将奸佞之臣驱逐出朝堂。”

    “第二杯酒,乃是敬全军将士,以酬谢将士们奋勇杀敌之功。”

    “第三杯酒,当敬我军阵亡之人,以告慰忠魂在天。”

    朱高煦就是要把他大哥朱高炽给比下去。

    而且这三杯酒,既可以彰显燕军奉天靖难的正义行,还可以给到燕军将士以嘉奖。

    “我儿,正解!”

    朱棣听后,连忙让人准备更多的酒水,给到燕军将士一人一杯。

    “臣等,拜谢燕王殿下!”

    得亲王赏赐,燕军将士都是纷纷拜服。

    不少武将心里,不由得把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做了一个比较。

    他们之中的不少人更是觉得,或许眼前身为武将朱高煦,更能代表自己等人的利益所在。

    ……

    回到燕王府后,朱棣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

    而一场家宴,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儿臣请父王,修书一封给到京师的舅父。”

    酒足饭饱,朱高煦就开始向朱棣献计献策了。

    “为何?”

    “给到你哪一个舅父?”

    朱棣取的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徐妙云,而徐妙云父亲徐达现在活着的儿子还有三个。

    “谁对朝廷忠心,就修书给谁!”

    朱棣都发问了,朱高煦自然是要回答的。

    “徐辉祖?”

    朱棣一听,自然就知道朱高煦指的是谁了。

    徐达有三子,长子徐辉祖,次子徐膺绪,幼子徐增寿。

    袭爵魏国公的徐辉祖,被建文帝视为心腹,也十分忠心于建文帝。

    当初朱高煦三兄弟被困在京师的时候,徐辉祖可是向建文帝进谏,让其杀了朱高煦。

    免得勇武的朱高煦,日后在现场上左冲右突。

    而身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的徐增寿,则是心向朱棣的。

    徐增寿不帮助朱高煦三兄弟逃出京师,更是在随后的日子里面多有写信给到朱棣。

    朝廷征讨大军的详细情况,徐增寿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妥妥就是朱棣安插在京师的情报收集者。

    “正是!”

    “儿臣不想舅父带兵前来,坏了人伦亲情。”

    朱高煦的意思,他觉得徐祖辉也是能征善战之辈,要是由徐祖辉挂帅,那么燕军接下来就会有不少麻烦。

    不过朱高煦没有明言,他说的颇为隐晦。

    用亲情,还可以博的他父亲徐妙云的好感。

    毕竟徐妙云是徐达的女儿,他和徐祖辉也是血浓于水。

    “是该修书一封!”

    “不过不是本王写,而是你母亲写。”

    “兄妹之间既然血脉相连,那么闲话家常也就是人之常情。”

    朱棣明白了,朱高煦这是要用书信,来离间徐祖辉和建文帝。

    建文帝要是知道徐祖辉和燕王府有书信往来,自然就会猜忌,也就不会让徐祖辉带兵征讨北平了。

    “臣妾也是好久没有问候兄长了!”

    就连一旁的燕王妃徐妙云,也是听明白朱棣父子的对话。

    徐妙云是支持自己丈夫的。

    “为父今天就来考考你们,你们觉得朱允炆接下来会派谁前来?”

    心情大好的朱棣,这个时候用热烈的眼神,望向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儿臣不知!”

    一向大大咧咧,又计谋不出众的老三朱高燧,这个时候很有自知之明。

    朱高燧对自己的定位很清醒,反正将来无论是谁继承朱棣的位置,都不可能是他。

    没办法,谁让朱高燧晚生了几年,而且他上面两个哥哥也都是人中龙凤。

    论文治,朱高燧比不过老大朱高炽。

    论武功,朱高燧又不是老二朱高煦的对手。

    “儿臣以为,朝廷当还是启用老将耿炳文,又或者是郭英。”

    “长兴侯耿炳文虽然在真定一战中大败,可我军并没有抓住耿炳文,而是让耿炳文逃走了。”

    “至于武定侯郭英,他是在和老二达成协议后,用帮助劝降南军将士,来换取老二放他南归。”

    老大朱高炽,一向一沉稳著称。

    朱高炽觉得,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要靠谱一些。

    而且说到郭英的时候,朱高炽的眼神飘向了朱高煦。

    那眼神仿佛是在说朱高煦不该放走郭英,又或者是在说朱高煦和郭英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老大,你可别冤枉我!”

    “用一个老迈的郭英,换来数万南军将士归降,你不觉得这是一次很划算的买卖?”

    朱高煦焉能不懂他大哥的心思。

    而且在看到朱高炽玩味的眼神后,朱高煦就知道了,自己这个大哥可不是人畜无害。

    相反,朱高煦觉得朱高炽也是一个腹黑的人。

    “儿臣以为,朱允炆不会再派老将!”

    “前些日子真定一仗,朝廷可是把还健在的老将都派来了,诸如耿炳文、郭英、顾城等人。”

    “然而这些多年沙场的老将,都败在了父王手中。”

    “以朱允炆的气量,他不可能再委任那些老将为帅。”

    “朱允炆正是年轻气盛之时,洪武老将们日渐腐朽的老气,也不会为他所喜欢。”

    “只有年富力强的军中后起之秀,才能配得上朱允炆渴望建功立业的野心!”

    朱高煦这是从人心来做出的分析。

    年老之人保守,年轻之人有冲劲。

    朱允炆一登基就迫不及待的实施建文新政,说明他渴望的霸业来证明自己执政的合法性,来证明朱元璋把皇位交给朱允炆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