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人物
繁体版

第一章 凌烟阁上

    古今如滔滔流水,历史似遮天之轮。英雄豪杰若璀璨星河光耀千秋,照古烁今,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光辉,有远近之别,无高下之分,相同的是他们不管历经多少风雨,依然似漫天繁星,在人眼中,心中,午夜梦回犹心神往之。

    天朝上国,万邦来朝,来往使节,商队如云似雨,络绎不绝,借肩擦踵,条条大路通大唐说的就是当时的盛况。

    文人墨客,绝世名将,无双国士,万国林立唯我大唐绝代风流。

    晚间在凌烟阁上面可以俯瞰长安灯火远接天际彻夜不息,不似人间城池,倒是天上仙境,百姓富足安康,人人脸上挂着笑容,有着友好的谦卑和发自骨子里的骄傲。虽看着和气却真正的轻他国之王侯。

    煌煌盛世,如日至中午,高悬头上,不管抬眼相看与否,都能感觉到他的热情与燃烧,其发展之势如银河水倒悬天上倾向人间,磅礴而来,来到长安的每个外国人都能感受到何为煌煌君恩如渊似海,不得不心怀敬畏。

    江山如画,美不胜收。画面有令人神怡之美景,美景的每一寸都是鲜血染就,一个个英雄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才换来如今的盛世太平。

    剑仙太白,手里一柄剑耍的星河流转,手中三尺长剑近乎世间无敌,胸中锦绣文章,飘逸不群,不似凡间之人,倒是天上谪仙,游戏人间。

    天下拳法看项家,项季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善使长枪,拳法如大河流水,灵动处如灵猿攀树,蛮横处似横推星河,看似缓缓而来,实则动静皆宜。拳意极重,我只管出拳,前面是谁不重要,你只能受着。

    还有乡野之间,朝廷隐藏起来的,天赋异禀的人数不胜数,仿佛人世间千百年的灵气都要汇聚在此。有剑仙裴旻,汇人间侠气,天高万丈处放剑,剑光如海水倒悬于天,倾泻而下,只觉势不可挡。

    拳师郭瑞祥,一身拳法高高在上,如疯似魔,拳法在身,谁敢高高在上,谁敢头顶称仙?

    有惊鸿舞舞者一舞惊鸿,有着狐狸般带着狡黠的妩媚,媚而不惑,自带一股仙灵之气,使多少人流连忘返!!!

    书法大家,飘逸,卓尔不群,提扬顿挫,似天上剑仙醉酒书法,看似毫无章法,却又说不出的美感,世人只配仰视,只觉得奇美。

    有音乐大家,奏高山流水,人似在山中,山高万丈直接天际,水流自山而落,震耳发聩。

    有人作画,画中人神形兼备,衣带飘飘,夜深之后,竟能从画中走出,不知画里画外。

    天工开物,八水润长安,运河开辟,联通八方,凿山开路,天下恒通。

    冶铁技术大幅度提升,郊外兵器,农具厂,整日火光冲天,到夜间,虽隔数十里,长安还是能看见映彻半边天的火光。

    狼烟不燃,边境无战事,鸡犬相闻,日不关门,夜不闭户,国家大治。

    太宗皇帝,李药师两人站在高楼,俯瞰长安,看天下试子鱼贯而入,人如潮涌,曾叹曰:天下英才尽入吾毂中矣。

    药师言:我大唐,谋士如云,武将如雨,有治世之臣,戍边之将,百姓安乐,蒸蒸日上,唯愿我大唐千秋万世,代代世世。

    唐起于诸国混乱,民不聊生的年代,路边到处是饿殍,老鼠和人抢尸体吃的场面到处都是,有些人还没有被饿死只是迷迷糊糊的就有老鼠爬上身体开始啃噬,更别说早就饿的皮包骨头,路上的树皮能剥的都剥了早就被剥光。易子而食的人们,不要说什么有今天没明天的话,下个时辰还能活着就已经值得去庆幸了。

    诸国征战,开始时都极为节制,随着时间缓缓推移,诸侯国征战不断,每年都在死人,每次征战小则几百,几千,动辄几万几十万,连年征税几何倍数上升,地主家都没有余粮,勉强吃糠咽菜度日,小百姓能有多少积蓄?每年,稍微小点的村子,消失的不在少数,村落残垣断壁,除了乌鸦的叫声,活着的连老鼠都看不到几只。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只能是拖累,能生不一定能养活。因为国家变化极快,开始作战时还能以人的性命为重,后来粮食紧缺,自己的军队都养不活,更不要说早就被压榨干净的百姓了,根本没人关注他们的生死,能不屠城已经是极大的恩赐了。战争进行到中期,战争在整片大地上如火如荼,外边的游牧名族为主的其他名族不断从边疆进犯,几度山河陆沉,极度扭曲的时代里产生出几度扭曲的事务物,后世闻之变色-肉脯。何为肉脯?从流民胸口割下来的肉,用盐巴腌制用于军队。往往十里方圆不见人影,越打越穷,越穷越想要大战,不战连军队都没办法养活,没寄样的狗是会食主人的。

    百姓从开始的二十几亿,到后来太宗皇帝统一全国的时候不足八千万,其中差距不可以道里记,死尸遍野。

    泱泱大国,前如飞龙在天,鳞爪飞扬,不可一世,如今似待宰羔羊,含泪蜷缩,谁可见怜?山河破碎,如风中飘絮。谁有绝世武功可一苇渡江,度天下,度苍生?谁有广厦千万间,可庇护天下寒士欢颜,妻不离,子不散?

    在百姓已麻木,乌云遮日,不见苍天,黑暗中长期摸行,不见黎明的绝望中,太宗皇帝,以李家几十铁骑为开端,八年间南征北战,横扫乾坤,兵锋所至天下八荒,平定战乱,为唐打下太平。后鼓励农桑,发展教育,大兴百家,兴修水利,三十年间人口翻了好几番。武镇四野,文治国家。文治武功,无人可出其左右。歌颂诗篇不绝,大人小孩,可以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没有人不知道太宗皇帝的名讳,就是坊间的傻子都能哼哼几句与太宗皇帝有关的诗句,歌句。乡野间的老头子可能年龄大了能唾面自干,耳背眼花,行动不便利,可你说一句太宗皇帝的坏话试试?绝对比树上的猴子还灵活,拎起锄头能把你脑袋瓜子绝对开瓢,八辈祖宗都能给你挨着骂一遍,青楼哪怕是清倌人都自觉的不挂太宗皇帝的图像,怕自己的风尘之地沾染太宗。太宗皇帝的功勋和民间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百世不出的真正伟人。

    有吃肉的父亲,哪会有吃素的儿子,太子一路跟着太宗皇帝,极其亲民,每年到播种时节,亲自到各处看看,农民有没有种子下地,各地的干旱或者洪涝灾害,需要引水还是灌溉。鼓励教育,但凡有声明鹊起的读书人,有好的技艺的工匠都积极拜访,为国效力。朝堂之上,坊间传闻,父慈子孝,待兄弟友好,待人温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马上挽强弓,下马能书锦绣文章,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就像是专门为他而写的诗句一样,不管百官还是百姓都认为他是太宗皇帝接班人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