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统帅
繁体版

第十九章,强国论

    汝说目前七国中谁最强?

    在国力方面,以我的分析排名,第一齐国,第二楚国,第三赵国,第四与第五,秦国与魏国,第六韩国,第七燕国。

    汝这个排名有点出入?

    容我一一道来。

    第一齐国,变法以及发展方向比较全面军事,装备,教育,商,农。目前七国最强,毋庸置疑,齐国比较重视商跟教育,行商者知天下事,七国中出现任何新鲜事或物,齐国可第一时间知道。如,九牛弩车这些先进的装备,我们还只是听说,齐国就已经大量生产了,其制造工艺相当强。因为他们教育方面非常重视,所以大把人才,治理工作非常顺利。粮食也一样,我们辛辛苦苦耕种出来的粮食在齐国,六石(石代表的是粮食的容量)只能换一金。所以齐国根本就不差粮食,相当富裕,只要有粮食那么人口就可翻倍的增长。然,齐国人才多,发展方向全面,要是再发展几十年,秦国永远都不可能超越齐国,甚至还有可能一统七国。虽然这几年在军事方面一直都被赵国打压,但白起认为那只是暂时的,只要赵国吃一次大亏,那么赵国将从此都不敢轻易尝试挑战齐国的大军。汝别看目前齐国在军事方面一直输,但对于齐国来说,那只是不痛不痒的损失。

    第二楚国。也是地大物博,也有变法,发展方向人口,粮食,教育。楚国也是特别重视教育。楚国的民众忠诚度相当高以及信念极高。特别是对他们的老楚王非常敬重,每年都是人山人海的前去祭拜,还有很多人走上百公里,只是为了能够祭拜老楚王,他们信念深,忠诚度高,非常难已征服,除非摧毁他们的信仰。不过军事方面就已经落后了,还保持春秋时期的地方军队封王私兵,这样的军队不团结。打仗时贵族之间推来推去,都怕自己吃亏。士兵忠诚的只是他的贵族,而不是国家,只有信念,肯定还是不够的。不过楚国贵族制度的好处就是军队多,多到什么程度呢?现在正个楚国所有贵族军队加起来不下百万之众,也可以跟秦国一样,输的起,但一直输那就不好说了。因为贵族之间不团结,很有可能会一直输下去。但楚国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一直是强国中的强国,也一直都保持有输有赢的状态。目前谁敢说可以让楚国一直输,一个百万军队的大国,比如说带个三十万大军过去,每人一口涂抹都可以把三十万人给撑死,况且现在能拿出三十万大军的国家也没有几个,秦国勉强凑够数吧。齐国可以拿四十万也是勉强了,赵国拿四十万已经快没有青壮男人了。所以说现在楚国很强大。

    为何楚国的贵族之间会不团结一致呢?

    此事其先从三晋分家说起,当年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晋国被晋国韩氏、晋国赵氏、晋国魏氏、晋国智氏、晋国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四百九十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四百五十八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公元前四百五十七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国。三晋未分家之时,晋国与楚国一样强大,当时称这两个国家为晋国,中原霸,楚国,南天霸,可如今晋国分家了,那么楚国可就是独霸天下了,之后楚国连年战争,将刚刚分家出来的魏,韩,赵打的无还手之力,之后魏国实在不行,根本就抵挡不住楚国的强军,甚至与其他两国数量重新考虑合成一个之前的晋国,可,赵,韩不同意,因为离楚国最近的也只有魏国,当然最先遭殃的肯定就是魏国了。之后赵与韩撤离大军,魏国此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节节败退,魏王派丞相入楚游说,与楚国贵族之间密切来往,之后没过多久楚国撤军了还出现了内斗愈演愈烈,贵族之间相互制衡彼此,甚至已经有贵族大打出手了,之后导致楚国的国力不断的下降,其根本原因就是贵族之间产生了矛盾,甚至之后魏国丞相,曾经多次与楚国贵族之间密切来往,他们之间到底说了什么不得而知。不过此事我估计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原由,其中吴起算一个,因为从吴起去了楚国的变法以及一系列的改善,不难猜出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另外一个就是当时的魏国丞相。

    那么以汝的看法,当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据我猜测,当时的魏国丞相,使用了一种叫做人心较量的战术,这个也属于战争方面的知识,统称心里战争,就是将一颗种子放入敌人的内心深处,让其生根发芽。

    种子怎么能够放入体内,还可生根发芽?

    这颗种子可不是植物,而是思想种子,此种子会影响好几代人,特别恐怖。魏国丞相不断在楚国的贵族之间密切来往,肯定也是说一些关于三晋分家的事情以及分家之后的好处,之后贵族之间就会从小矛盾演变成无可挽回的仇恨,然,仇恨与矛盾代代相传之,不过当时的老楚王可是一个天下大慈者,没过多久就将贵族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可贵族之间已经发生了矛盾与纠纷,早已经恢复不了之前这种关系了,待老楚王死后又是一场激烈的分争与争吵,虽然每一代的楚王也都按照老楚王的方法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但,之后难免会产生一些让双方不愉悦的事情,导致一直到现在,依然还是贵族之间相互制衡。

    原来心里战争这么可怕呀!有什么办法解决此问题?

    楚国不就是从教育方面下手吗?虽然这个方法比较缓慢,但也是最有效果之一的方法。其实办法多的是,就看自己够不够果断以及狠心,也正是因为老楚王是仁慈的大贤者,才会被整个楚国子民敬仰。但,楚国贵族之间虽然现在存在这样的问题,也通过了这么多年的教育,有朝一日被他国的大军击败,损失惨重要面临灭国之时,就会异常团结,因为之前的矛盾瞬间抛在脑后,此时士兵的内心充满了慷慨悲伤之内心,即便灭了楚国之后也会面临造反的举动,此时的楚人非常难已征服,需要数年的教育才可真正征服他们。

    哦恍然大悟,原来战争包括的范围这么广泛。简直可以说是无底洞。那么赵国呢?

    第三就是赵国了,刚才也说了其实赵国就是纯军事发展的国家,别的基本上无法与七国比。简单说一下他们的国力,粮食,人口,教育,装备,制造业,这些都是以军事方面去定的策略。粮食大多数是从别国购买,就连人才也大多数都是从别国招募过来的,所以国力方面比较弱。但军事强大,现在赵国的胡服骑射这个兵种已经到了成熟时期,也是当今世上最强之兵种,谁人敢去挑战,不过我秦国极少会与赵国交战,因为赵国与秦国之间相隔两国,路途遥远。但是齐国可就经常会与赵国交战,因为他们两国相临,齐国在军事方面一直都被打的不敢出城,但赵国这个兵种不擅长攻打城池,也耗不起巨大粮食消耗,所以经常都会无功而反。

    第四与第五,就是秦国与魏国,双方实力与国力不分上下。

    魏国虽然实力不如从前的霸主地位,但也是大国,善于武装士兵,曾经吴起留下来的魏武卒之武装法,可,以一敌十的存在。全身上下一套青铜铠甲,防御能力强,无从下手。韩国与魏国经常一起合作军事行动,只要他们两国的士兵出现在战场,从无败绩。一个是防御强,另一个是劲弩杀伤力强,强强联手,战无不胜。

    而且魏国从来就不缺少粮食,魏国土地肥沃,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我们秦国民众要勤勤恳恳耕种一年,才会有不错的丰收,然,魏国民众不需要太过于努力耕种,待丰收之时,也可获得不错的成果。只要有粮食,那么人口可以翻倍的增加。魏国二十年之内不与别国发生军事冲突,留下国内之人才,正确治理国家,有可能会回到当年之霸主地位。魏国可是出大才之国,史上多少名将以及天下之大才,多数出自魏国,如,商鞅,吴起,孙膑,等等……..各国听说出自魏国前来求官,都用上宾之礼待之。魏国可是等待崛起的强国,别国也不会轻易尝试挑战魏国的实力。按照我说的方法去治理国家,二十年之后就可再次称霸七国。

    第四或者第五,秦国。然我秦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各种政策,无法持久保持下去,这部律法是可以让整个秦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强大起来,但存在的弊端也多,人心是无法满足的,时间久了民众必然清楚律法的真实面目,到那个时我秦国可就危险了,除非将律法不断改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国家只要不打战,军人就会无功,时间久了慢慢就会产生一种情绪,或者战场上败一次都会面临大部分,军人降级,导致士兵在战场上以及军营不的负面情绪多,久而久之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其实我秦国大军早已经开始有大量士兵存在内心不满的地步了,这一切都与军功的规则有关。除非之后与别国交战一直保持赢的状态才能重新燃起士兵们对军功的渴望。这一点确实有利就有弊,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其实从变法到现在,在国力方面,秦国只是多了人口与粮食,其他地方也无明显的凸出的变化。

    第六韩国,也有变法,发展方向王权,锻造工艺。王权,是把权利一直拿在韩王手里的意思。好处有很多国家任何决策都由王来定,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这个方面比楚国强多了。楚国加上一个王权法就不得了,现在就可以一统七国了。楚国军队不下百万,在加个王权法随便说打谁,谁就灭。

    韩国炼铁工艺技术相当强大,

    哦这个我知道,就是劲弩,其实这个铁能够锻造出弹性,是可以的,也不是汝等想象中的神奇力量。心想,应该就是后世的弹簧,就是类似弹簧一样的铁,具体怎么锻造我也不清楚。

    可除韩国外无人可以锻造出。

    嗨…..其实我一个现代过来的人,也不知道如何才能锻造出富有弹性的铁块。毕竟人家只是一个女孩子对这个方面的知识了解的非常少。韩国现在的实力?

    其实韩国兵马不多,但厉害的就是他们的劲弩,普通盾牌无法抵挡。曾经有一士兵在战场上缴获了几支劲弩,带回去之后发现劲弩制作工艺与普通弩不一样,无法拆卸,相当精致,根本不知内部构造如何。威力无穷,中箭者不死折残。其二,韩国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与附近几个大国相邻,动韩国者大国相助。不过韩国活在几个大国之间,只能在夹缝中委曲求全,很难发展,别国也不会留机会给韩国,每次与他国合纵攻打别国,待胜利之后,分配的利益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也无可奈何。大国之间开战都会无故牵连韩国,实属不易。能够在几个大国之中穿梭,游刃有余,也经常反复多变,只要有两个国家合纵攻打别国,其中就会有韩国,韩国之国君,倒是不简单。所以韩国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弱小。背地里与别国不知签定过多少盟约,又撕毁了多少盟约,不得而知。也只能如此,才能生存下去。现在才知道为何春秋战国这么多小国都被别国吞并,唯独韩国依然存在了吧?

    原来如此。这么说韩王还是挺厉害的。几十代韩王,只要有一个韩王,在国与国之间出现错误的决策,都将会面临灭顶之灾。不得了呀。

    嗯…..事实如此。

    那么燕国呢?

    第七燕国,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民风彪悍与义渠差不多,善于骑射,比义渠,灵胡强上许多。设想一下,秦国现在与义渠开战数年小胜有,大胜无,基本上都是吃亏与惨胜。每次都吃亏或者损失惨重。根本就撼动不了义渠的国力,所以燕国也不弱,只是他们不擅长攻城略地罢了,真正在野战中,也可以游刃有余,不输我秦国大军。

    目前局面就是,秦国一直都是几个大国的出气桶,看我们好一点之时,几个大国就出兵攻秦,当秦国被打弱小之后又不得不与他国联合攻打强国。

    韩国是几个大国的小弟,打仗时无条件相助。

    燕国是大国之间的笑话,周天子祭拜仪式或者国与国之间举行重大会议,基本上都没有留燕国的位置。

    魏国是等待觉醒之霸主。各国也不敢随便挑战魏国的实力。

    各国之间相互制衡。汝信不信,如果此次我秦国彻底打败义渠,将义渠领土那入我秦国之疆土之时,此时大国之间肯定会找个借口对秦国用兵,自此之后,秦国有可能会连年与别国交战。如果此次我秦国败光了义渠,那么大国之间就会帮助我秦国疯狂打压义渠,但也留住义渠不灭国。义渠,灵胡,匈奴,都是一样,只要威胁到七国了,就会出兵相助。不过这次可就不一样了,义渠选择攻打秦国之重城,将会彻底改变战局。

    看来秦国能不能在这一战中,获得大胜,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呀!

    小雪勿担忧。白起竭尽全力,守住易城。

    次日,易城战鼓声响起……

    哄…..哄….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