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大宋
繁体版

第六章:请立太子

    转眼三天过去了,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万物复苏,春机盎然,天空中的鸟儿正叽叽喳喳的略过皇城飞向远处的森林,毫无禁忌。

    今日的朝会正如此时的时节一般,生机勃勃,斗志昂然!

    肃静!几名金吾卫大喊道。

    文德殿外等候的大臣不约而同的禁声肃立,列队等候。

    趴趴

    几声鞭响传来,文德门随之打开,大臣们鱼贯而入。

    官家到!一声小黄门喝道。

    “臣等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齐声拜道。

    “众爱卿平身”。坐在首位上的仁宗赵祯道。

    前几日范卿上疏曰:改请七事。

    朕观之,深有感触!所请之事皆革新之要害。所谓:民心不定,则国家不稳,军力不强,则国家必危!自新政推陈以来,国朝百姓负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财政压力骤减,此皆是众卿合谋努力之结果。

    陛下圣明!群臣齐喝道。

    赵祯点头示意

    内侍张茂则走上前来,打开卷轴念道:“枢密院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上疏四策:“一曰和,二曰守,三曰战,四曰备。”

    请朝廷力行七事:“一,密为经略;二,再议兵屯;三,专于遣将;四,急于教战;五,训练义勇;六,修京师外城;七,密定讨伐之谋。”

    请众卿合议!

    张茂则念完便退到一旁站定。

    范卿所言,乃国朝之顽疾。治国先治军,军不严,则国危。裁撤冗兵,精简衙署,是接下来改革之重点。近年来,我朝西有西夏之威胁,东有契丹虎视眈眈,边疆要塞不敢有丝毫懈怠,压力很大。

    自太祖太宗皇帝以来,国朝收复燕云之地未尝失也!直至本朝,朕夙夜忧殚,不敢忘也。然我朝对外之战连连失利,不得不增岁加绢,乞伏苟合。每念至此朕深感痛心,惶恐不安。

    是以朕决心整顿军务,精简军政!内外修师,以正国威!还望诸君辅佐之。赵祯肃然道。

    臣,敢不效命!众臣躬身道。

    官家之言感人肺腑,我等寒窗苦读几十载,如今又身居高位,正是报效国家之时也。御使中丞王拱臣道。

    官家圣明,所言振聋发聩!韩琦出班道:

    臣以为新政改革成效斐然,然应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而今当务之急,臣以为应该早立皇嗣,以固国本!说罢韩琦俯首道。

    富弼,欧阳修,王素,蔡襄,余靖等诸臣出班躬身附和道:还请官家“”立皇嗣,固国本!”

    一旁肃立的夏枢相等人,低头不语。

    因为后宫张娘子已怀六甲,不日即将生产,而他们正是张娘子的支持者。

    张娘子可是仁宗皇帝的心头肉,掌中宝。尽管其行事屡屡俞制,但每次都能得到赵祯的宽容,因而更加持宠而娇,扰乱后宫。

    夏竦转头看向御史中丞王拱臣,王拱臣会意,持笏出班道:

    韩枢相此言危言耸听了吧?!官家正值春秋鼎盛,年富力强,朝廷内外海晏河清,太平安乐,何以说不立皇嗣而国朝不稳也?

    今殿下不过七岁,正在蒙童。如立储君,一言一行必受朝廷内外,天下臣民之关注。那殿下从此就失去了少年的童真!其行事主张,一板一眼,如提线木偶一般,反而不利殿下成长,还望官家明察!

    韩琦闻言怒道:王中丞此言大谬!

    官家春秋鼎盛不假,但和立太子不是一回事!王中丞不要混淆视听。

    官家,国朝一日不立太子,则天下万民皆是不安。殿下虽小,但却聪慧异常,品行端正,恭首孝悌。

    太子立后,可选一伴读,寻一大儒为太子指点经意,讲筵经学。而且太子又有皇后教导,绝不会如王中丞所言,失了童真,误了国事!

    而且早立太子,也可震慑肖小之心!说罢韩琦看了一眼王拱臣,对着赵祯躬身道。

    韩枢相,你什么意思?我等为国出言划策,什么叫肖小之心?王拱臣怒道。

    还请官家明鉴!

    好了,好了!赵祯说道。

    两位卿家公忠体国,所言皆是老成某国之言,不必斤斤计较。

    立太子一事,容后再议!今日朝会,确立新政革新之策!军政改革,还望范卿,富卿,韩卿体恤民情,早日完成军政大业。

    臣,领旨!范仲淹,富弼,韩琦连忙躬身道。

    张良自是不知前朝为他的事正吵得不可开交,他此时正躲在御厨,看着眼前的事物呵呵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