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大宋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活字印刷术

    看着赵祯还愣在那里,张良也很是高兴,只要推广开来,自己必将声名大震,离目标也就越来越近。自己一旦有了一些话语权,那么也好通过自己的影响,来改变一些大宋的弊端,拯救一些贫苦的生命。

    福宁殿!

    “昕儿,你是如何想到如此做的?你可知此事对大宋,对臣民百姓意味着什么吗?这可真是……真是……”说着说着,赵祯也不知怎么形容了,只是看着桌子上的模版,眼里充满了亮光,在那里不断的发出感慨!

    张良当然知道活字印刷术的意义,要不然也不会屁颠屁颠的跑来献宝似的。

    “爹爹,儿臣是听王先生讲课,说现在印刷书籍不易,耗时又费力,往往印一本书,光雕刻的模版就要堆满整个屋子,耗费几年的时光,平常还要精心维护,以防老鼠撕咬。所以臣就想有没有别的办法能替换此事。”看着赵祯听的津津有味,张良继续说道:“说来也是巧合,那天我和姐姐在用泥巴做器皿,看着姐姐在上面雕刻花纹,臣就突然有了灵感,想着在上面雕刻字,再印刷不也行吗!?说干就干,儿臣当时就用泥巴雕了几个字迹,烧制以后,印出来的字很清晰,所以儿臣觉得此法可行。这几天一直就琢磨此事,并且请了将作监的黄监丞帮忙,烧制了很多字块,直到昨日才算成功。因为有别于传统的雕刻工艺,所以臣给它取名为活字印刷术。刚做好,所以臣就急忙来给爹爹演示。”

    “活字印刷术!不错,很形象!昕儿真是爹爹的福星啊!”

    最近赵祯也是有些苦恼,因为新政的事,朝野内在有些人在抨击自己的不是,说自己用人不查,识人不明,云云…搞得自己好像昏君一样,弄的赵祯自己也有些不自信了。

    这下好了,有了这个活字印刷术,那国内那些文人还不得把自己夸上天,新政失败的阴云也能飘过去了。

    “昕儿之功,于天下读书人来说,如同再造。此法不但快捷,而且成本会大幅下降,那天下能读的起书的人也会大大增加,国朝也能从民间多选出一些有才之人充入朝堂。另外将作监黄文路辅助有功,着其迁为将作监少监。”赵祯开心的说道。

    “嗯……昕儿之功等明日朝会以后,在行定夺。走吧,我们去仪凤阁,今天就在那里用午膳,哈哈…..”

    看着赵祯欢喜的模样,张良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只是对毕昇默默的说声抱歉了。不过等自己有了权后,再寻找毕昇的后人,加以慰问。

    自从范仲淹,杜衍等人被贬以后,新政实施的政策,那就是大宋朝的毒瘤了,必须消灭掉,从精神到肉体,全方位摧残!

    继杜衍之后,贾昌朝继任大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了取得满朝文武的支持,贾昌朝同枢密使陈执中一起持续不断的打压革新派官员,又加上仁宗皇帝的默许,新政派官员,基本“死伤殆尽”。范仲淹等人所做的努力,也化为无有。

    捶拱殿!

    “官家,有关裁撤兵员一事,臣有话说…..”贾昌朝刚出班奏事,就被赵祯打断了。

    “贾卿先等等,今日朕要先请诸卿观看一样东西!贾卿勿怪!”赵祯神色轻松的说道。

    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赵祯也不点破,对一旁侍候的镣子说道:“拿进来吧!”

    “是,官家!”镣子躬身回道。

    只见两个内侍抱着两个木盒进来,放在早已准备妥当的桌子上,躬身退去了。

    赵祯点点头,对一镣子说:

    “开始吧!”

    带着众人的疑惑,镣子走到桌前,轻轻的打开木盒,只见一堆烧好的泥块安静的躺在里面,众人虽有不解,可也没有出声,大殿里只有镣子摆弄泥块的声音。

    不大会,镣子就排好了一张模版,照着之前练习的过程又重复了一遍。这时,众人才明白过来,原来赵祯是让他们看印刷,虽然此法有些不一样,但也不至于这么兴师动众的在朝会上演示吧!有急性的大臣忍不住出班道:

    “官家!这不过是一种印刷术,虽有别于传统的工艺,但拿到朝会上,是不是有些不妥。”

    赵祯也不生气,反而笑着说道:

    “爱卿莫急,朕怎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印刷之术在朝会上无的放矢。还请诸卿继续观看!”

    诸人只好耐着性子继续观看。

    这时,镣子已经印完了一张,只见镣子把木板上的泥块,很轻松的抖掉,又拿起一些泥块在木板上重新排列,并继续之前的动作!

    “咦!”

    大殿里出现了异样的声音,还有些私私低语,交头接耳的声音。

    等镣子又印完了一张纸后,镣子把两张纸拿在手里,对着众人展示。

    众臣慢慢的围了上去,有的甚至把纸拿在手里,仔细的瞧瞧。大殿里顿时轰动了,能在这里的人,哪个是笨人!几乎同时察觉了这里面的玄机,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官家!此法不同于以往任何印刷之术,制作容易,用法简单,省时省力!此举,必然会引起天下震动。此法的出现,是我等读书人之幸,国朝之幸啊!”

    “是啊官家,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天下读书人,为了读书,耗费甚重,有的甚至倾家荡产,以后有了此法,那书籍的价格必然一落千丈。到那时,我大宋百姓,能够读的起书的人必然大大增加,推行教化也更加容易,此法利国利民,功德无量!敢问官家,献出此法的人在何处?臣要举荐他入朝为官。”御史鱼周询激动的说道。

    一众大臣正听的频频点头,忽闻此言,都露出了鄙视的神情,感情说了这么多,重点在这等着呢!你咋恁聪明呢?是官家把此法拿出来的,人,官家还能不知道?还用的着你举荐?看把你聪明的!

    鱼周询自是不知道在场的众人是怎么想的,就算知道也无所谓!先把话说出来,就算没有举荐之功,好歹那个人也能记住自己的好吧!此人功劳之大,足可封爵,提前笼络一下,将来见面也好说话。

    也有聪明人看到了这一点,礼部郎中郑厂道:

    “官家,鱼御史所言不错,此人不能在朝为官,实在是国朝一大损失,臣附议!”

    又是一个投机钻营的货色,众人对他又是一阵鄙视。不过郑厂脸皮厚,对众人的表情视而不见,还很骄傲的微微仰头,迈迈皮,就你们正直,一群假仁假义的东西,郑厂很是不屑。

    听着众人一阵唏嘘感叹,赵祯也很高兴,能被满朝大臣称赞,可是稀奇的事,很不容易,而且此人还是自己的儿子,那喜悦的表情,怎么也藏不住!

    “两位爱卿所言不错,如此人才流落乡野,是在是国朝的损失,不过,此人还不能入朝为官。”

    平章事贾昌朝出言道:

    “哦!官家,这是为何?难道他不愿入仕吗?”

    赵祯笑呵呵的说道:

    “非也!而是他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