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传奇
繁体版

第四章 吴世仁讲实情,杨立山义愤填膺

    吃完午饭,李莲英更衣换搭巾后迈着松快的步子,推开屋门走到院子里。抬头一看,院中李不多全家整装待发,数双眼睛盯着自己,李不多斜坐在椅子上忙要起身施礼。李莲英赶紧上前一步扶住他,轻声问道:“老弟,都安顿好了?”李不多听后一惊,立时会意,紧跟话音道:“大哥,小弟这方有礼!”拱手继续说道:“大哥,按您的吩咐,护送人员已经准备妥当,军士十名配快枪,捕快十人都是武林高手,请放心吧。”

    这时,巧六、能五牵马赶车过来,众人搭手,把李不多搀扶上车,随后他的夫人与一双儿女也上车就位。丫鬟与巧六坐在车前,一队人打马奔向县衙。李莲英骑在马上回望,只见门前的老门子在招手,眼里淌着泪花……

    县衙门前人马都在等待,金龙、玉虎上前汇报:“一切正常”。杨立山则走到轿车前高声叫道:“李大人!”李不多撩开轿帘回道:“杨先生好!”杨立山嬉笑道:“三弟,到南皮咱们就拜把兄弟,大总管与你说了吗?”李不多急忙道:“说了,二哥。”杨立山点头笑罢,一甩鞭子双脚踹蹬先行了一步。

    马不停蹄,人不歇脚,一路匆匆,疾驶疾行。马嘶蹄响,车轴声划破寂静的原野,惊飞树上的鸟儿,田地里务农的人们驻足观望。傍晚时分,李莲英一队人到了南皮城的西门处,知县吴世仁率领县里的文武官员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双方见面寒暄一阵,随后来到县里的寓所,喝茶小憩,笑谈客套。然后步入宴会厅,酒足饭饱,换洗后,各自进入自己的小天地。

    早三、巧六歇息,能五跟着吴世仁去李不多处值守。金龙、玉虎仍然负责家人与银车的安全。安排完后,李莲英带杨立山、晚四到了后衙客厅。

    杨立山觉得疲惫不堪,打着哈欠,强睁双眼,瞅了瞅李莲英,关切地问:“大哥,我给您捶几下吧,瞧您累的。”李莲英不经心地回道:“不累,做下人的差事,习惯了。只是你一副富人胚子,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来,还是我给你捶捶吧,保证解乏。”说完上前按压杨立山的头部与颈部的穴位。杨立山顿时感觉浑身轻松,热流涌动,惊讶地问:“大哥,您这是哪儿学的法术?真管用。”李莲英笑眯眯地说:“这一套本事,我是从光绪皇帝的剃头师傅小辫刘那学的,是专门伺候慈禧用的法宝,今天又伺候上你了!”杨立山听后佩服道:“宫廷里能人有的是,享受的是皇上和太后。大哥,教教我吧,我回去伺候赛金花,保证她满意。”李莲英连声说:“好,好,只要肯学,大哥什么都教你。”

    这时,吴世仁不声不响地进厅,当看到李莲英正认真地给杨立山按摩时,心里很不好受。想起刚才李不多说到沧县驿站遇险的事,他这心里真是捏了一把汗。其实吴世仁的官完全是李莲英一手操办,说是花银子捐的,其实李莲英一文未取,把银子如数退还,临走在李府大办宴席,还给了爷爷吴圣启一百两银子和一颗老山参。光绪十年至今四年有余,吴知县在任上无惊无险,全凭上方照顾,减税减粮。南皮县是沧州地区最富裕的县,李莲英几次来信询问,是否愿意动弹动弹?或有什么想法?吴世仁写信回答:“足已!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心满意足。”

    李莲英抬头看见了吴世仁,急切地问:“吴大人,可把李知县安顿好?”吴世仁点头道:“照您的吩咐找最好最安全的住处,派了两个巡捕和您的人守护着,没问题,放心吧。”李莲英听后,又嘱咐道:“世仁,李大人的住处,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不能出任何问题。”吴世仁心中有数地说:“大总管,南皮县是咱家天下,南皮城城高、墙厚、设施完备,兵丁充足,绝对安全!”李莲英听后急忙改口道:“吴大人,你误会了,我说的是防患未然,指的是来自外埠的袭扰。”吴世仁醒悟,心里一惊,自己根本没想到这点,慌忙认错道:“明白啦!这与沧县驿站的事有牵连?”李莲英不再细说,转话道:“世仁,请把我老舅的病情说一说,家里是否出了什么事?”

    吴世仁不再忌讳,平铺直叙地说了起来:“半个月前,黑虎山的土匪趁黑夜窜到老舅家里,翻箱倒柜抢走些金银财宝,随后把老舅绑走,留下话,赎人要五千两银子,并强调说:‘绑的是大清朝太监总管的舅舅,银子一两不能少。三天之后不送到大刘村的大寺上就撕票。’当时老舅家只拿的出一千多两银子,是我爹与两个叔叔东凑西凑,才凑齐这五千两,第二天就把老舅赎回来了。谁料想回家后老舅想不开,心中憋闷,加之又着凉、挨打、受了惊吓,饿了一天。回家第二天就开始发烧说胡话,表弟曹大川和妗子多方求医诊病不见好,我还把县里大夫叫去看病,县里的大夫讲:‘此人已经吃错了药病入膏肓,难以再用药,因自己医术不精、无能为力,另请高明吧。’大川与妗子慌了手脚要我拿主意,无奈之下我想只有您能救老舅,便派人去您府上传信,为了不让二老过分担心,我让去的人只讲病情不说遭绑架的事。您是大孝子,闻信及时赶来。谁知,黑虎山的土匪怎得知了您的信息,起歹心杀人掠财,致十几人丧命。李大人侥幸躲过一难,此乃不幸中的万幸。想到此让人毛骨悚然,作恶多端的土匪都手眼通天,这沧州地界还有安全可言吗?”

    李莲英一听全都明白了,肺都气炸了,一连串的灾难不幸,让皇宫里的大总管,堂堂的二品大员尝到了,真好比是吃了五毒吞了苦果,心中苦不堪言。李莲英在大厅来回踱步,喘着粗气,口中蹦出了一句话:“他娘的,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吃了熊心豹子胆啦!”

    吴世仁一听正是自己要讲的,接茬道:“大总管,对付土匪只有一招,剿灭,不留后患。您与朝廷能说上话,请旨剿匪吧。指望直隶出兵无望,沧州更是空想,只有让太后老佛爷发话才是关键!”

    杨立山这时是守家的孩子——心中无主。在京城呆惯的人对匪只是耳闻没有眼见,而今亲眼目睹土匪的猖狂残忍,心中不寒而栗。浑觉这次河北之行凶多吉少,神情越发紧张了。当他看到李莲英的无奈发火,口出脏话,深知:他也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吴世仁的话犹如黑天的一盏灯,照亮了杨立山的心田,剿匪才是正举。紫禁城里整天是太平歌唱得山响,不知下面穷苦百姓的日子,养着几百万的军队,一年花着几千万两银子的军饷,区区土匪算什么?问题是无人上奏匪情,或是报了也让那些大员们压下了折子。杨立山看了看李莲英,心想只有他才能办此事。

    杨立山把李莲英拉回到座椅上,语重心长地说:“大哥,吴大人的话是代表沧州百姓说的,是代表老舅全家人说的。估计李不多大人也会这么说,上折子向太后请旨,咱们领命剿匪,报仇!为百姓除害!人生中能做件大事,死而无憾!”

    杨立山的慷慨激昂掀起了李莲英心中的波澜,凝神静想,只有这样才能解心头之恨,才能保地方的平安,眼看要在大吴镇买地盖房,土匪之患不除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于是李莲英决心用亲身的经历,以老舅家中的不幸做引子,上折子,向慈禧老佛爷道一道这心中之苦,求她下旨发兵剿匪。想到此处,他向厅外喊道:“四儿啊!叫管家来!”

    吴世仁见李莲英的神情缓和不少,上前凑近轻声问道:“大总管,除探视之外此行还有其他事要做吗?如有的话不妨讲来,我好有个准备。”李莲英抬头微笑,便把买地建房的事细说一遍。吴世仁听后连连点头,诚心诚意地言道:“大总管来的正是时候,如今的冀中平原很不平静,除了匪患,各种的会、道、门派层出不穷,哄骗百姓,制造混乱。有钱的,有地的,纷纷抛家舍业,投奔到城镇,躲灾避难。土地很便宜,正是置办的好时机,购地一事家父家叔都能帮上忙。选址建寓所这事也好说,大吴镇是块风水宝地,盖宅院的地方有的是,不必担忧,只要有银子,不愁花不出去。”李莲英听后,眉宇舒展,笑容满面。

    管家李福刚躺下就被晚四叫起,深知主子定有要事相商,穿好衣服风风火火地随晚四来到厅内。李莲英让李福坐下便把心中所想说了个透彻。什么主子用什么奴才,李福心领神会,一口应下替主子写折子,并一再声称让主子放心,这次的折子比哪次都要好,都要细,让慈禧太后看后心动,气恼,让她睡不好觉,时刻惦记大总管出门后的不易和舅舅的不幸,定然会愤而下旨派兵剿匪。李莲英满意地打发走李福,伸了个懒腰,说道:“多谢吴大人的关照,耽搁了你的休息,明天还有许多的事要办,回府去吧。”吴世仁拱手退去。

    第二天早饭后,李莲英让人叫来巧六,将李福连夜写的奏折及李不多的万民书包裹好,交给他说:“六子,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耽误,见太后如实禀报,见回旨速归,路上注意安全。”巧六精神饱满地应道:“师傅放心,徒儿一定小心,不会误事,您就擎好儿吧!”说完,大步流星奔向马厩。

    吴世仁、乐老三并肩走来,他俩刚从李不多暂住地出来,吴世仁是放心不下他,前来叮嘱看守的巡捕要格外小心,确保李知县的安全。乐老三则是去换药包扎查看伤口的,完事后两人一起来见李莲英。汇报完情况李莲英还未回话,金龙小跑着来拱手道:“大总管,沧州知府在县衙门前求见。”李莲英应声道:“他带来多少人?”金龙说:“二十几人的骑兵卫队。”李莲英气愤愤地说:“把其余人马全部驱赶到校军场,只准他一人进衙。”金龙应声而去。

    乐老三见此处已无自己的事,便以去大吴镇打点行装为借口离开这是非之地。吴世仁则被李莲英留下,说请他看出好戏。

    提起沧州知府沙立太与七王爷的关系,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同治年,七王爷奕譞的府址在京城的西南角太平湖岸边,那里地势偏僻环境复杂,加上王府的院墙低矮,守护人员少,府中时常发生偷盗事件,最后发展成了家贼外匪合伙杀人放火,搅得奕譞惶恐不安。七王爷找到六哥奕䜣诉说苦衷,六王爷正好大权在握不可一世,便以摄政王领侍卫大臣的身份下令,调一队御林军去七王府驻守,御林军的小头目正是沙立太。从那以后沙立太便成了七王爷的部下。

    同治驾崩,六王爷失势,小皇上换成了七王爷的儿子,奕譞一步登天,府址也跟着更换。慈禧把一座上等的王府大院赏给了奕譞。这王府坐落在什刹海西岸,离紫禁城不远,住宅秀丽不说,关键是深宅大院,壁垒森严,别说进入偷盗,连临近王府都难。奕譞感动得泪如雨下,烧香叩头,高呼慈禧万寿无疆!有权有势有房的七王爷加封手下得力干将,沙立太看家护院有功,从不带品字的看门小官一跃成了六品武官整仪尉。没几年奕譞也学着王公大臣的做法,网罗心腹派往各地衙门口做官收敛钱财。沙立太得风顺水的来到直隶下的沧州地区手握文武大权。

    自沙立太接到要去南皮听喧口谕的消息后,便开始坐立不安,不知是凶是吉。因他心知自其上任以来手下不少县官对他不满,还知道上面的言官也上表参他,尤其是沧县的眼线飞鸽传书说李莲英在驿站遇险,知县李不多受伤,死了十几个县差。沙立太更是滚油锅一般,难寝难安。眼线信上还说:知县李不多与李莲英打得火热,并随他一起前往南皮县,沙立太更是不解,很难想象一个小小的七品官怎么攀上二品大员?这里定有蹊跷事!七王爷来信总是提不要招惹南皮县,难为南皮就会惹怒李莲英,李总管是太后的红人,连王爷都要让他三分。迫于无奈,沙立太决定去南皮见到李莲英再做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