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传奇
繁体版

第九章 乐老三斥庸医 杨立山义解囊

    李莲英走进屋来看了眼亲娘舅,心里立时凉了半截,只见他喘着粗气,嘴里散发着一股腥臭的气味,双眼似睁非睁,面目憔悴,肚子显得挺大,看上去人已病入膏肓。乐老三见李莲英唉声叹气,上前安慰道:“大总管,舅的病情看似不轻,但很好医治,我已给舅服了我家特制的丸药,镇静消滞,解毒排气,再服下汤药后疗效更好,请不要着急。”李莲英正要问话,乐老三拉住他走到屋外,语气沉重而认真地说:“大总管,今日我是忍无可忍,不说不快,乡下的郎中已犯了杀头的罪过,您看!”说着从怀中取出那两张药方,接着说道:“这哪里是医病救人,分明是图财害命!方子上大多是补药和热性药,剂量之大,用药之多,真是虎狼之心。病人应祛湿驱寒,镇静安神,疏肝火,健脾胃。从方子上一看便知,为的只是卖药赚钱,哪管病人死活。大总管,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管,要惩治这些没有医德的人,这些人的罪行不亚于土匪,土匪是明抢,他们是暗夺。土匪杀人用刀,他们用药,扮着合法的身份,药房成了他掠夺财富的阵地,伤人,害人,让人在倍受折磨中死去!”李莲英越听越来气,浑身发抖,脸色铁青,他高声喊了声:“吴大人!吴知县!出来一下,有事与你商量。”

    吴世仁就在屋门口站着,两人的谈话听得是一清二楚,当李莲英唤他时,他已迈步出屋。吴世仁明白,大吴镇与大刘镇的黑心郎中罪行难逃,不可饶恕。李莲英这是要拿人示问,追究责任,按大清律治罪。吴世仁接过两张处方叫上大川,拔脚就走,去安排衙役拿人归案。

    李莲英对乐家一直看好,同仁堂医德高尚,制药瞧病童叟无欺,全凭良心办事。老舅有救了,李莲英心里踏实了,不胜感激地对乐老三说:“乐大夫,您的医术高明,是否愿意进内务府挂职?”乐老三一听乐了,喜出望外地说:“大总管是不是要给官坐?”李莲英认真地说:“官居五品仍是座堂大夫,只是看病的人员不同,他们是皇宫里的太监、宫女、及内务府的官员,您是否同意?”乐老三一听捧腹大笑,急忙道:“同意!同意!真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儿饼让我捡着了!”李莲英很高兴地说了句:“好!一言为定。”

    李莲英与乐老三回到屋里,只见曹士旺微微睁开眼皮,嘴里叨咕着什么,听不清楚,香香与春花俩人上前把他扶起,香香大声喊:“当家的!看谁来了!”春花端起炕桌上的一碗水道:“喝口水,润润嗓子,士旺,几个外甥都来啦!”

    李莲英见舅舅仍处于半昏迷状态,便冲两位妗子说:“时候不早了,还有事要做,咱们客厅说话吧。”来到院中,李莲英吩咐众人卸礼品,走入大厅后从怀里拿出两张银票解释道:“妗子,这是我与爹娘给府里补贴用银,四千两银子,不算多。另外有两枚戒指送你二位,是外甥的一点心意。”说着指了指地上的又说:“这是给四个弟弟妹妹的礼物,我们晚上回来吃饭休息,请妗子们准备一下。”

    杨立山借机拿出一颗老山参放在桌上,轻步离去。

    春花不住地道谢,香香追问一句:“外甥,晚饭想吃点什么?”李莲英回道:“农家饭菜即可。”说完带着众人在吴世仁的陪同下又来到吴府。

    徒弟和兄弟忙着安排卸车搬运礼物,李莲英向姑姑,姑父问候,聊了会儿家常后入席吃饭。

    李莲英不敢多吃多饮,因为做太监的只能吃半饱,不然出虚恭。虽说远离皇宫,但饮食规矩不能打破,回宫免得误事。李莲英感觉吃得合适,便放下筷子,瞅着众人尽情地吃喝。吴如意看出了门道,示意儿子离席,吴世仁心领神会拉了李莲英衣角使了个眼色,李莲英会意,拽了把杨立山,杨立山喝得正欢,不情愿地跟着李莲英站起,三个人跟在吴如意的身后直奔客厅后的密室。

    吴如意收到儿子送的信,了解了李莲英来大吴镇的意图,看完信后李芳秋说:“二侄子买地的事尤为重要,我家要全力以赴,这是吴家又一次机会。吴府定是土地的管理者,走老爷子的路,分红得利。”吴如意听完反问道:“夫人,曹府的人是否也得加入进来?”李芳秋分析道:“如今曹家无人,只有大川顶事,虽说小夫人春花能说能干是位做生意的人,但出头露面总不合适,试想,李莲英能把这么大的事交给一个孩子?主管此事的只有你与二叔。”

    来到密室,李莲英长话短说,全盘托出,买地盖房指望姑夫帮忙,吴如意信心十足,言道:“贤侄放心,自家的地盘,吴家说了算,出不了半点差错,只是不知要买多少亩地?”杨立山抢先道:“姑夫,大哥带来了十万两现银全部换成田地,只是不知现在是什么行情?”吴如意一听张开大嘴半响没说话“娘哎!十万两白银!这么说吧……”吴如意看着李莲英,见他若无其事地微笑,瞅那意思十万两银子小菜一碟,看来后头还有大盘肥肉。吴如意稳一下情绪,认真地说道:“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去年购地一亩得用十两银子,如今降了五两,一年之间相差一半,时局不稳,富人、地主都跑啦。如果银子多的话都换成地,种粮食,种果木换成钱,周而复始,赚更多的银子,吃不尽花不完。”

    李莲英一本正经地对吴如意说道:“姑夫,多谢提醒,十万两白银一会儿您让人清点入库,购地时我让大哥与管家陪同办理各种手续,买地后由吴、曹两家管理,吴府为主,曹家为辅,从种植的品种,乃至收成到贩卖都由两府决定。投资、管理三家股东,管理费用全部由公出,剩下的银子分红。我是这么打算的,十分利我分五成吴府三成,曹府两成。您看怎样?如有异议我们再议。”吴如意听后瞪大眼睛看着李莲英,并没有答话。吴世仁看出父亲的心思,立时接话道:“表弟,一家人不用客气,父亲这边高兴地都讲不出话了。只是他想问您,购地后都由谁出任管理者?终究您是大股东。”李莲英一笑,冲吴世仁说:“咳,吴府人选自然是姑夫与亲叔,曹府让大川历练历练,让他向长辈们多学习,再就是让小妗子春花把关,她是曹府主事的人,缺少她不大合适。”吴如意恢复了常态,喝了口水,眯着眼睛一拍手道:“太好了!贤侄是慧眼识人才,春花是大吴镇的名人,有了她我能省好多事。”

    李莲英解决了心中一件大事,一身轻松,提议回客厅,先把车上的银子入库。

    李莲英叫过大哥、三弟,要他们赶回曹府,伺候舅舅。李莲英一再嘱咐:“多做事,如有什么变化,马上回来报信,找大夫。”

    杨立山卸完车后回客厅,李莲英上前问道:“银车可好?”杨立山忙回:“很好。封条未动,开箱后银子齐整,姑姑正带着三位管家清点对数,放心吧。”

    李莲英一块石头落地,心想该办自己的事啦,他从礼物中拿出一个盒子,盒外是一块黄绫包裹,把绫子去掉里面是一个装潢绚丽的长条状锦盒。李莲英把锦盒放在八仙桌上说:“姑夫,这是一副画叫作“四春戏水图”,很是珍贵,放在您府上保管吧。”

    吴如意对画是一窍不通,忙问道:“贤侄,既是珍贵之物,看一眼就行了,看完收回去吧。”吴如意正要打开锦盒,李莲英慌忙上前阻拦道:“我替您打开吧。”李莲英轻轻翻开盒盖,解开锦带,打开画卷。只见画面上有亭、台、楼、阁,还又四位貌美的女子戏水玩闹,白玉桥上站着一个身穿龙袍的人,喜笑颜开正在观望好不自在。吴如意一看便知,桥上的那位是皇上打扮的人,脱口问道:“这画的是皇上啊!”李莲英解释道:“姑夫,这幅画是皇宫里作品,画中是咸丰帝,正在欣赏他四个宠爱的女人——四春,戏水玩耍的一个画面,是请洋人画的。慈禧太后忌讳这四个女人,便将画送给了我,如今这画价值千金,放在我处不安全,请您妥善保管为得是给后人留传下去。”

    吴如意吓了一跳,推辞道:“那我就更不敢收藏了,乡下人哪里会保管这么贵重的东西。”

    杨立山见此情景,急忙上前解释道:“姑夫,大哥之所以把这样贵重之物送您,自有他的道理。实话说吧,京城的官人阔佬对这幅画是求之若渴,绞尽脑汁索取,这么好的机会您怎么能错过呢!这幅画中画得是畅春园全貌,如今畅春园没了,圆明园烧了,后人如果要想知道畅春园是个什么样子,只有从这画里寻找答案了。姑夫,此画珍贵之处就在这里了。大总管出于保护国宝,又因与姑夫姑姑一家之关系亲密,这才毅然舍弃珍爱,把画留在贵府,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信任。我都望尘莫及,嫉妒在心,您何乐而不为呢?”

    吴世仁一旁着急上火,他深知此画的来路与意义,之所以未能上前说话,怕表弟错怪他贪心。杨立山的一番话说完,他立即上前说道:“父亲,表弟是君子之心,大情大义,不要执拗推辞,我代您收了。如果表弟什么时候需要它,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无偿奉还,绝不反悔。”吴世仁从李莲英手里接过画,卷好放回盒内,用黄绫包好放到厅前柜子里,接着说:“爹,表弟的宅基地选好了吗?”吴如意不再犹豫,急忙说道:“选好了,走,咱们看看去。”

    正在这时,两个衙役进门:“知县大人,已把行医的两个人拘捕到案,押在镇公所的班房里,请大人示下。”吴世仁目光转移到李莲英脸上,李莲英见后立时说:“吴大人,请乐大夫去同审,他懂医道,定能审出个明堂来,定他们的罪。”吴世仁领命,找乐大夫一同去镇公所审案。

    在吴如意的带领下,李莲英一行人来到镇北偏东一处荒凉地,一眼看去,大约有几十亩地,地上长满野草,到处是残垣断壁,坑坑洼洼,碎砖破瓦遍地皆是,倒是一处宽敞僻静的旷野之地。内行人一眼看出,这里原是一处祠堂庙宇,只是荒废了多年而已,因为这里气质仍在,肃穆辉煌之感犹存,真是一处建院落的上佳之处啊!杨立山一到此地万分感慨,十分满意,叫好不停。李莲英心中喜爱,但不露于形色,只是问了句:“姑夫,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亲爷爷不盖房子?”吴如意听后长嘘道:“这原是吴家祠堂,供奉着祖宗的牌位,后辈人怎能在牌位上盖房行乐,大不敬,有愧先祖!”李莲英听后愕然失色,惊呼:“既然这样,我岂不是冒犯父老,触犯祖训!大逆不道!”吴如意笑了,说道:“父母有话在先,如李家人需要占地盖房,无偿承让,因为李家是吴家恩人,尤其是你,位高权贵,又是当朝的二品官员,用此地是吴家的福气,吴家人诚心诚意地送你。”杨立山听后肉麻,心里不舒服,暗忖吴家人这通马屁拍的山响,对李家对大哥竟如此崇拜?好奇地问:“姑夫,此处荒废多年,您家又不是没有钱,为什么不重建祠堂光宗耀祖呢?”吴如意听后,不吱声,示意儿子原地留守,把李莲英,杨立山拉进场地中央,回头望了望,低声说:“两位贤侄,说来话长,我们早有心重建庙宇祠堂,但不敢妄想,只因我们是反清犯官吴三桂的后裔,建祠堂不是引火烧身吗!”

    杨立山听后喊了一声“妈呦!”,急忙捂住嘴半响不说话。李莲英倒是沉着,怔怔地回头望了望地头边的金龙、玉虎和他两个徒儿,轻声说了句:“真是难为姑夫一家了。”……

    回到吴府喝完茶,李莲英向吴如意提出一个关心的问题:匪患。李莲英心怀不安地问:“姑夫,镇里管辖几个村子?”吴如意道:“十村两寨两万多口人。”李莲英又问:“镇里可有守镇的人丁武器?”吴如意有些不满地说:“如今朝廷只知收捐派粮,哪里管社会的安定,都是自顾自,富裕人家才能雇人买枪防范。”李莲英道:“如果组织一支人马守家护院,镇中是否能拿出一笔资金?”吴如意为难地说:“镇里只有派粮捐钱的权力,哪里有多余的银子。镇公所几位公差的薪水还是从上交的税银中挤出。拿钱成立队伍只是空想,很难实现。”李莲英沉思后认真地说:“姑夫,如果各家各户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全部奉献出来,成立一支地方武装——民团,这件事好办吗?”吴如意托腮想了想,眼睛一亮道:“只要把话说透,道理讲明,问题不大,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会防身打仗啊!”李莲英来了兴趣,指了指吴世仁说:“眼前守着管文管武的县太爷,办法总会有的。”一言提醒梦中人,吴世仁立时说:“对呀!县里有人有枪,派人来镇里指导训练,合情合理,借此我还能向沧州府报请拨银子,一举两得呀!”吴如意听后开怀大笑道:“太好了!明天就开始操办。”李莲英乘机表明道:“姑夫,为了大吴镇的安全,我捐一千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说着从衣袖里拿出一张准备好的银票递给吴如意,说道:“这是三千两银票,其余两千两作为老舅的赎银还给您,可能少了些,见谅。”

    吴如意对李莲英捐一千两启动资金很满意,替还曹府的赎金很是叫他为难。如果曹家还钱,吴如意倒能收下,终究还得过日子,来日方长,谁都有遇难的时候,手里有银子是好事。可如今见到这银子吴如意却觉得烫手,不能接受,言道:“侄子,你替舅舅还帐欠理。吴,曹两家的事作晚辈的不应该插手,请把银票收回吧。”李莲英听后觉得此言有理,立时改口道:“怪晚辈不明事理,姑夫所言极是,这样吧,纹银全部作为镇里公用,舅舅的赎银由我去与春花妗子说清楚,万望姑夫体谅莲英一番好意。”吴世仁一旁真是搓火着急,他责怪父亲认死理不活分,得罪李莲英,幸好表弟虚怀若谷,没有丝毫的怨气。他慌忙上前说道:“表弟,上了岁数的人,事儿多守旧,别往心里去。”

    杨立山一看气氛有些尴尬,灵机一动上前接过李莲英的银票轻轻地放在桌上,接着前面的话题道:“姑夫,办民团的事妥了,但那只是被动防守,如大批的土匪侵扰依然比较被动,我们不光要手举坚盾,还要磨快长枪。”杨立山又提高了声调,不慌不忙地接着说:“来到大吴镇,我已观察清楚,镇南、镇东是水湾环绕,镇北不出五里路是小青河,镇西是一马平川庄稼地,镇前一条东西大道,东有桥,西是道,镇北家连家,户挨户,屋后平原,场院荒地,如果把镇中空地筑墙,开壕,东西两端建两座瞭望楼,大吴镇如铜墙铁壁一般,谁敢侵犯!刚才我草草算了算,两个瞭望楼,北部、西部两堵墙,东部一条壕沟与水湾灌通。除人工、车马、工具费用外,材料、设计都由我贡献,大约得需要一万多两银子。姑夫,到那时会是个什么样?”

    吴如意听傻了,不大相信地问:“贤侄此言当真?”杨立山理直气壮地回答:“无半句虚言,我是京城的什么人您是知道的,何况有我大哥在此。”吴如意刚要说话,吴世仁把话接过去说:“杨大人,乡下人工、车马、工具是现成的,而且很便宜。大钱都用在设计和建材原料上,一万两白银投入,您图得是什么?最好提前讲清楚。”

    杨立山微微一笑,如实地说:“其实进镇之后我就有了想法,特别是看了大哥的宅基地后想法更加强烈。我想在大吴镇发展,借大哥的彩和坊施工的机会有所作为,把镇上的东西街上现有的住家店铺全部拆除,盖一条规整的铺面街,盖好后归我所有,招商租赁。首先讲清楚,拆除住户、店铺都要有镇中相关人员参与,按面积质量给现银补贴,补助银两由镇里负责发放,我不对个人。”

    吴如意听完杨立山的话,顿时来了兴趣,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眼不眨盯着杨立山,大声说道:“好!大好事!眼目前道边的店铺房子,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又破又旧,不遮风不挡雨,人们早有心要拆,就是拆不起呀!一是钱不够多,二是惹是生非,邻里之间扯皮打架,谁都想占便宜。这回好了,统一拆,统一换,盖新房,盖新店,大吴镇要变样了啊!今后的买卖街肯定红火,赚大钱。镇里面呢,收捐纳税也有银子花啦,真是一举多得,杨贤侄为大吴镇办了件大好事!”杨立山听完后,如同吃了一颗舒心丸,那叫一个痛快!斜眼瞅了瞅半天不吱声的李莲英,心满意足地说:“大哥,以后可以上你家串门啦!”

    李莲英一旁暗暗佩服杨立山,默默地想:杨老弟见我买地盖房眼馋,也绞尽脑汁要大干,既长脸面还有远期收益。虽然冒一定风险,但毕竟是在我家的地盘上,一切还有保证。李莲英见风使舵,乘机向吴如意提醒道:“姑夫,既然你们双方同意何不就此签订文书协议,省得反悔,我为见证如何?”吴如意听后一拍桌子叫好,立即派吴如风去镇公所取文书大印,叫上有关人员到场,要与杨立山签订契约。

    杨立山正中下怀,提议道:“姑夫,投资、开发、收益要分立契约,内容要详细,条例要清晰……”吴如意打断杨立山的话:“放心吧大侄子,镇公所有内行人到场,不会落下条条框框,为百姓办好事的人绝不能吃亏!”

    杨立山与大吴镇签订好了相关文书,眼见天色已晚,李莲英辞别姑父一家,马不停蹄赶回曹府。李莲英几人来到曹士旺的房间,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春花忙道:“看一眼就行了,客厅里喝茶吧。”香香直言道:“哎呦!吃药后咚咚放响屁,停不住,肚子小多啦。”曹士旺躺在炕上半睁双眼,挥动手指,小声念叨:“二…外甥…谢…谢。”李莲英眼角含泪,脸露微笑,轻声轻语地说:“舅舅,我娘想您啊!惦记您的病,会好起来的,老舅是有福之人。”

    乐老三上前把脉,翻看眼皮,看舌胎,敲敲肚皮,沉默一下后,掐指一算说:“大总管,舅的病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临走前我再开几副药,主要是驱邪扶正,估计一个月后便可痊愈,跟正常人一样,您就放心吧。”

    晚饭后,李莲英把春花、香香、大川叫到客厅,说了买地盖房的事,然后把买地后的管理之事交待给春花、大川,分红的比例也讲明白,征求几个人的意见。春花很清楚李莲英做得公平合理,曹家的分红比例合适。可香香听后却提出了疑问:“为何吴家分红拿三?曹家分红为二?出钱的人是两家的亲戚,怎么不一样呢?”曹大川听后马上驳斥道:“大娘,吴家出人购地跑前跑后,再说,表哥让吴家为主,曹家为辅,应该有个主次之分啊,你别难为二表哥啦。”李莲英摇头道:“大川,让你大娘把话说完。”香香来了个烧鸡大窝脖,不痛快,但大川的话也是在理,只得不再吱声。李莲英接着说:“吴家给曹家赎人的银子不用还了,我还给姑夫他不要,就当没这回事好了。哎,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小妗子,娘说让你抓功夫回趟京城,二老想见你。”

    春花默默地淌出了眼泪,她也想她的爹娘了。

    第二天早上,回南皮城的人马集结,李莲英左看右看不见杨立山的踪影,急命大川回府去找,大川来报:府内找不到。李莲英慌了手脚,吴世仁正要派人寻觅,只见杨立山带几个保镖骑马奔来,李莲英呵斥道:“去哪了?吓人一跳,不怕丢下你不管?”杨立山一仰脖笑道:“去你的宅基地测绘,画了张草图,因为彩和坊的花园子要扩大,我想把小青河的水引到你的庄园里,让你天天看龙。”李莲英听后笑了,笑得很是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