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传奇
繁体版

第十三章 叔侄两人路不同 一为匪寇一为仇

    潘武的祖上是潘家大院的奴仆,负责守卫宋朝大将潘仁美的陵墓。看坟地的人有个特权,就是可以开垦陵园以外的土地用来糊口,种粮、种菜、种树,再养些家禽用以度日。潘武的爷爷奶奶生养了四个女儿,两个儿子。潘武的父亲行五,叫潘喜,是家里的顶梁柱。潘喜的四个姐姐陆续出嫁后,他的父母也相继离开了人世,家里只剩下潘喜与弟弟潘奇。潘喜已成婚,潘奇十几岁。潘喜与妻子起早贪黑打扫完墓地,就来到地里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弟弟。潘奇则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潘奇动了歪心思,他从哥哥的嘴里得知了潘仁美的墓道,便联系了盗斗摸金的人前来偷盗。说来也巧,那天正赶上祭日,潘喜回陵园上香,一见歹人从墓道里往外搬东西,潘喜大喊着上前拦阻。盗墓贼一见形势不妙,用潘仁美使用过的大刀横扫过来,潘喜倒地,紧接着一个人手握潘仁美用过的宝剑刺在潘喜的胸膛。潘喜负伤后仍旧挣扎大声呼叫,看坟地的人四面八方急奔而来,眼见人越集越多,盗墓贼扔下大刀,丢掉宝剑,只拿了些小物件一溜烟儿地跑了。乡亲们把潘喜抬回家中,可惜已经咽了气。潘喜的妻子一见此情景便昏死了过去……

    潘奇见此情景也慌了手脚,随盗墓贼一起逃跑了,盗墓的人把潘奇留在运河边上的一座道观里,说是给他去取钱,谁知一去不复返。潘奇傻了眼,又饿又怕,想回家又不认识回家的路,坐在道观的大门前痛哭。道观的一个道士把他领到屋里,问明情况,长叹道:“孩子,你受骗了。这样吧,跟着贫道混口饭吃吧。”于是潘奇就留在了清云观开始学起了做药的技能。清云观总共有七八个道士,他们的营生是做药卖药,香客很少,冷冷清清。潘奇是干什么什么不成,吃什么什么没够,懒懒散散。有一天他闯了祸,把药罐子打碎了,药汁撒了一地,被师傅捆在树上一顿毒打,打完后不解气,继续捆在树上让他反省,自己回屋睡觉去了。正在这时,从门外走进一个年纪轻轻的男人,打量潘奇一眼问道:“道士为何捆你?”潘奇流着泪说:“把药罐打破了。”那人气愤地把绳子解开,说道:“孩子,快走吧,这是座黑道观。”潘奇一见有人救他,说了声:“谢谢大哥!”拔腿跑了。

    潘奇跑到运河岸边开始了要饭睡房檐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大汉,对他说:“孩子,愿意跟我走吗?”潘奇一见来人一身有钱人打扮,立即说:“好,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叫爹都行。”那人哈哈大笑道:“好呀!就收你做干儿子吧!”说话之人不是一般人,他是运河上的河匪,绰号“大马牙”,因为他嘴大门牙往外长跟马的牙一样。大马牙也是苦孩子出身,他杀富济贫,手下有二三十人,专吃河道上的商船、官船以及码头上富人存放的货物。

    再说自潘喜死后,妻子慧芬找到潘家大院的主子,要安葬费与生活费,她讲:“儿子才五岁,地里活一人干不过来,求主子给发些贴补银两。”潘家虽说家大地多,有丰厚的进项。但有钱的人心是黑的,不管慧芬怎么说,只答应买一口薄棺材把潘喜埋了,其余一概不管,还怪罪道:“潘奇勾结盗墓贼盗走先祖宝贝理应让你们赔偿,你赔得起吗?”潘武娘忍气吞声回了家,乡亲们得知后便凑了些银子,帮着发送完潘喜的后事。

    潘武随娘扫墓上香看护陵园,其余的时间全部放在地里,浇水除苗,收割打扬。一晃三年过去了,潘武娘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女人变成了一个病秧子,咳嗽、气短、长期吃药,最后把自家的地让给别人种,潘仁美的陵墓也交给了别人去看管了。一天,娘把他领进了潘家镇来到了潘家祠堂,她含着泪,愤愤地向潘武讲:“小武,你已八岁,该懂事了,你看那把大刀那把剑,就是杀害你爹的凶器。潘家主子不仁不义,把凶器当成祭品供着,它就像鬼符一样缠在娘的头上,让娘抬不起头,喘不上气,活活憋闷死。儿啊!等你长大以后,有了出息一定给爹娘出这口恶气,把那刀剑毁了,或者埋在爹娘的坟里,让它永不见天日。”潘武娘说完已经是泣不成声,一屁股坐在地上,潘武用力搀起娘,瞪大眼,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发狠地说:“娘,儿记住了,八岁不小了,用不了多少时间我定照您说的那样,让那把刀、剑消失在祠堂里。”

    从祠堂里出来,娘把潘武带到“尚义”武馆,拜访了潘洪义。潘洪义认识潘武娘,也知道他家发生的事,很同情,也气愤,答应收下潘武习武,安慰道:“慧芬,潘喜是个好人,我定会把他的儿子培养成人。费用全免,对外称是我的侄子,你放心好了,回家好好养病。”

    自潘武开始学武生涯,潘洪义对他疼爱有加,经常给他开小灶,他的进步速度也就比其他孩子都要快。潘武娘起初时常来探望潘武,慢慢地来的次数少了。潘武回家时看娘的脸色很好,也没有多想,一晃就两年过去了。

    这天,潘家坟村来人把潘武带回村里,村口一个陌生的人拉住他的手深情地看着他,眼中噙着泪花,脸色很难看,嗫嚅地说:“孩子,我是你六叔,你娘不在啦。”潘武一听心如刀绞,撒开那人的手径直跑回家。家门口许多人在哭着,屋里的一块门板上躺着一个人,他上前掀开盖脸白纸定睛一看,正是他娘!娘死了!她闭着双眼,脸上看着很是慈祥。但潘武明白,娘是累死的、气死的,他仿佛听见躺在门板上的娘在对自己说:“儿呀!不要忘记娘的话!”

    潘武跪地痛哭,牙咬得很紧。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在六叔潘奇的安排下,办完了娘的丧事。潘奇对潘武讲:“武啊,你爹娘不在了,跟着六叔闯天下吧。六叔那里不缺吃不缺穿,还有银子花。”潘武听娘说过六叔的事,很反感,不愿意随他走,仍要回师傅那里继续习武,因为潘家祠堂还有大仇未报。潘奇见状也不再勉强,临走给潘武留了几两银子,写下地址言道:“孩子,我是潘家的罪人,你是潘家的根,无论何时何地遇到难处时一定要来找六叔,六叔帮你。”

    潘武回到潘家镇,似变了一个人,说话少了,吃饭少了,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潘洪义找到他劝解一番,然后直言道:“潘武,你的心事师傅知道,你带着师兄弟们一起去潘家祠堂,说的全是那把刀和剑,潘家大院的人早已注意了你,现在绝不可轻举妄动啊!”师傅的话惊呆了潘武,知道自己连累了师兄弟,认错道:“师傅,徒儿心中有数了,放心吧。”打那以后,再去潘家祠堂的就只有潘武一人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潘家祠堂是人来人往,进香瞻望的人越来越多,从那帮子人喜笑颜开议论纷纷的言谈举止中看得出,对潘家祖传的大刀、宝剑的敬仰稀罕比见了亲娘都亲。潘武越看越来气,决定动手偷走杀害爹娘的不祥之物。一天傍晚,潘武趁祠堂内无人,上前去搬动那把大刀,谁知刚抬起手,头上掉下挂网罩住身体,紧接着铃声响起,潘武束手被擒,五花大绑被送到潘家大院。潘洪义闻信后,拿了钱进大院说情要人,潘家的主子很尊重潘洪义,收取银子放人,叮嘱道:“潘义士,要严管弟子,我只饶恕一次。”潘洪义当即表态,定要严加看管。当晚潘洪义举办了道歉酒席,潘武也认了错,在祠堂内跪了一个时辰以示惩罚。

    数月后,潘武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他把数日积攒下的桐油碎布放在一个木桶里,手提木桶,趁着黑夜来到祠堂。谁知祠堂的大门上锁,他一不做二不休点燃了桶内的桐油用力扔到院内,木桶滚动燃起火,烧着祠堂的门窗,潘武见火势已起,便匆忙离去。他自觉大事已成,心愿已了,便逃离潘家镇,去投奔了六叔那里。

    此时的潘奇坐上了河匪的头把交椅,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大马牙”被巡河差役击毙,义子继续为王合情合理。潘奇改了名号:称“鬼子六”。他解释得很清楚:打小做鬼事,不正经,行六,叫起来顺风顺嘴有点名头。潘武来此投奔,潘奇大喜,设宴款待,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没多久,潘武有了自己位置,被兄弟们称为“少掌柜”,主管日常“业务”。潘武发挥了特长,会武术,无论是刀枪棍棒,短打擒拿都是行家里手。他在面对那些商人护卫和拿枪的胆小鬼时,不夸张的说一个顶仨。

    很快“运河少掌柜”的名声叫响了,巡河营的衙役听了都害怕,只要听到是少掌柜的船都躲得远远的,不敢上前。潘武的生意越做越大,“鬼子六”的人马发展壮大,置办了不少枪支弹药。在运河岸上的丛林里,建了基地,既有住处又有仓库,黑白两道的生意是应接不暇。

    一天,少掌柜带着手下来酒肆饮酒,碰见了潘家镇的潘大商人。潘大商人在此候船去京城。潘武上前打招呼,潘大商人一见是潘武立时来了气,问道:“小武子,可知你师傅为你入狱?”潘武听完吓了一跳,惊讶道:“大叔,此话当真?”潘大商人继续说:“潘洪义被潘家大院告啦!是因为你放火烧了祠堂。沧州府把他抓到牢里,要秋后问斩,你师傅便反牢劫狱上山当了土匪。你小子是真的不知道啊?还是装傻充愣?嗐,太惨了!你师傅的家都没啦,全家老小上了黑虎山那个穷地方。他的房子、家产全部卖给了我,也是我偷偷地上山看了他们一眼。一切的一切都是你造得孽啊!”潘武听罢仍是半信半疑,反问潘大商人:“大叔,我烧祠堂时没人看见呀,潘家人凭什么认定就是我干的?”潘大商人一听气呼呼地上前打了他一巴掌,说:“真是孩子,看着你人高马大,实则是一脑袋浆糊。潘家人早就盯上你了,为了救火才放你一马。你跑了,潘洪义跑得了吗?他向潘家大院写下过保证书,人证、物证双管齐下,这官司能赢吗!”潘武这下全明白了,他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不停喘着粗气。他让潘大商人写下师傅所在地址,送他上船后带着手下灰头耷脸地回到基地。

    潘武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地想,脑袋都要想炸了。突然间他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跑到六叔的屋里,前前后后地说个仔细。潘奇听完,仰面叹道:“唉!你我都是莽撞之人,犯下了大错,你可想好了吗?怎么去弥补犯下的错误?”

    潘武见六叔捅破了窗户纸,便低声说道:“叔,您看这样行吗……”潘武一口气把想法说完,征求他的意见。潘奇听完,在屋里踱步沉思,猛然间想起一个人来,高声喊道:“来人!”值班的进屋,潘奇吩咐道:“把小栓子找来。”不大会儿功夫,一个文静沉稳的小伙子进屋。潘武上前叫道:“哥!”小栓子坐在炕上,看着叔侄俩问道:“干爹,有事商量啊?”潘奇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和他俩的想法讲了出来,让小栓子给参谋参谋。小栓子听完瞟了潘武一眼,又看了看干爹的脸色,不着急不着慌地说:“干爹,弟的想法与做法很对,人活在世上要讲忠孝二字。事出有因,看望师傅也好,投奔也罢,到时再论。目前先满足弟的愿望,消除他的顾虑,我同意潘武去黑虎山。”

    潘奇听后,心里踏实了不少。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只怕下属们反对。小栓子的话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意见,只要他赞成人心就散不了。潘奇便把自己的想法也说了出来,潘武高兴地上前搂住叔的脖子道:“太好了!有叔在我什么都不怕。”当晚,三人商量定下计划:潘奇、潘武带领一部分人去血洗潘家镇的潘家大院,然后带上投名状,去山东深山县黑虎山探望潘洪义。干掉潘家大院的主子,拿走潘仁美的大刀宝剑,这是潘武打小儿的梦想,马上要实现了,潘武兴奋紧张整宿没睡好,琢磨着怎样打好这一仗。

    潘武对潘家大院的情况了如指掌。前院、中院、后院的布防和家丁守卫的住处,站岗的地点,巡逻的时间都心中有数。院里的很多人他都认识,家主也见过几面,夜袭是最好的方法。

    第二天傍晚,潘奇潘武带二十多人顺运河边直奔潘家镇,躲在镇边的树林里休息,只等天黑。叔侄俩定好,潘奇攻前院,先解除家丁护院人的武装,然后在中院与潘武碰头。潘武带另一半人从后院后门进入中院,杀潘家主子和银库看守。两人同时吩咐手下尽量少杀人,以恐吓震慑为主,对院中的佣人、丫鬟不得动手。潘武一再强调,只杀中院的男人,对女人小孩子要手下留情。

    潘家大院上百年来一直是风平浪静,几个朝代的风云变幻,大院都如同一棵大树,根深蒂固。几代人里有人京城做官,有人散在各处有买卖。家有千顷良田几百亩果木林,人间的富贵他们享尽了。百姓的艰难日子他们不管不顾,一味的收粮收租,人家上有官府照应,下养虎狼为伍。穷苦务农的百姓受尽了凌辱欺负。

    夜深,潘奇、潘武兵分两路来到潘家大院的前门与后门。潘奇让手下躲在墙根下,上前叩门,大门里问道:“什么人?”潘奇说了句送信的。门打开了,开门人还没看清来人的面目便被人捆住手堵住嘴押到门房。灯光下守门人这才看清来的是一帮土匪。见他们身穿夜行衣,黑布遮面,各个凶神恶煞,吓得尿了裤子跪下求饶。潘奇问明了情况,让守门人带路,很顺利地解决了岗哨,把熟睡的家丁缴了械,捆绑了四肢统统锁进屋里。他们没放一枪一弹,没伤一人拿下了前院。

    潘武那边更是顺当,大院的后门没锁,进院后人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中院。中院的门前有人站岗,潘武上前打招呼,那人还稀里马唬问潘武是谁,话音未落便被收了武器,让两个大汉拿进了门房。跟前门一样,潘武也把睡觉的几个家丁从被窝里揪出来捆好,用毛巾堵住嘴,锁在了房间里。带人进了中院的大门,直奔潘家主子的房间。两路人马相见心照不宣地蹑手蹑脚地进入各房间的卧室。点燃灯,把丫鬟佣人打发走,拿刀携剑来到潘家当家人的跟前,验明证身后砍头的砍头,穿胸的穿胸,十几个主子全部丧命。潘奇命人手提马灯押管家手拿库房钥匙来到地下银库。

    好家伙!大木箱十几个,多宝阁上摆放着各种的古玩、玉器,金的银的各式各样,灯光下闪光耀眼。潘奇振奋地说道:“兄弟们,装箱时千万小心呐!”

    潘武带人来到后院,把喂牲口和赶车的人一一叫醒,这些人一见眼前突然出现一帮穿夜行衣的人,各个胆战心惊,大气不敢喘。潘武装腔拿调地哑嗓说道:“我们是黑虎山的人,前来报仇索命,你们听好,牵最好的马,捡最好的车,不听话的统统抓到山上去!”长工们一听齐声应道:“听话!”

    车套好,马上鞍,潘武让他们赶车进院,来到地库前帮着装车栓箱。一切妥当后,五辆大车十几匹马驶出了后院的门。来到潘家祠堂,潘奇、潘武率人砸开院门闯进堂内,提灯观看,潘仁美的大刀和剑都在。潘武有过之前的教训,先毁掉机关陷阱,让人把刀剑放在大车上,奔向了去黑虎山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