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魏
繁体版

第十一章典军校尉

    大将军曹爽伐蜀,订下明年二月中旬出洛阳。

    夏侯玄也接到任命,马不停蹄的去雍凉赴任。

    同时对郭淮的召书已经出发,郭淮是军中宿将,大将军曹爽还能用到他。

    所以对郭淮笼络加衔,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郭淮与夏侯玄具是假节,但名义上郭淮听从夏侯玄。

    那日司马师宴会何广恶了王沈,自然要要“先下手为强”。

    何广来到大将军府,立即去见大将军。

    如今何广身份自然不是以前,想要见到大将军更加容易。

    不过在见曹爽的时候,何广遇见了尹大目,只见他衣衫不整的从曹爽卧室里面出来。

    尹大目见到何广,脸色有些尴尬。不过转眼之后尹大目神情自若的对何广拱手问道:

    “子渔来此,是有事要面见大将军?”

    “正是。”尹大目衣衫不整的从曹爽卧室出来,什么情况何广已经明白。

    “这曹爽玩得花,连一个家奴都玩。”何广看了一眼尹大目,心里暗自想道。

    不过世间风气如此,越是了解这汉末三国,何广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曹爽一人得道,跟随他的人鸡犬升天。

    尹大目是曹爽的家奴,因为被曹爽“信任”,所以被曹爽任命为殿中校尉,替曹爽把守宫禁。

    尹大目生得眉清目秀,且面带阴柔,有一股女子风貌,难怪曹爽能有兴趣,不过何广到是心里对尹大目啧啧称奇:

    “白天替曹爽干活,晚上被曹爽干活,不亦乐乎。”

    “那参军可去大厅等候,我进去通禀大将军。”尹大目略微想了一会,就对何广说道。

    虽然风气开放,连皇帝老子都这样玩,自然上行下效。

    不过有些事事情可以做,但还须得避讳众人耳目。

    何广见尹大目这样做,不过是掩耳盗铃。

    尹大目不过一家奴,能被任命为颇为重要的殿中校尉,出入宫禁,其余之人自然知道尹大目与大将军是何种关系。

    何广不说破,嘴里欣然同意。然后与尹大目分开,来到大厅等候曹爽。

    此时大将军长史李胜来到大厅,何广立即上前见礼:“子渔拜见李公。”

    “子渔不必多礼。”李胜叫何广入座。两人对坐之后,李胜对何广若有所思的问道:

    “平叔言子渔知兵,如今升任大将军参军,伐蜀在即,为何子渔不谏一言,不设一谋?”

    李胜的能力比不上前任大将军长史孙礼,但李胜攀岩附会远比孙礼更得大将军之心。

    “大将军麾下参军杨伟善直言不讳,常陈数利弊,子渔年轻不敢妄言。”

    何广小心翼翼的说道,大将军麾下参军一职官不高,但是能得大将军信任,权利就很大。

    比如李胜做了大将军长史,与何宴邓飏丶丁谧等人大势在朝中安插亲信。

    “不过子渔心中有一虑,不知当讲不当讲。”

    何广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李胜见了就好奇问道:“子渔与吾一荣俱荣,但讲无妨。”

    “听闻荆豫都督王昶王公是太傅举荐,如今大将军伐蜀,洛阳空虚。事若有变,荆豫却近在迟尺,如之奈何。”

    何广心中构思说辞,避重就轻。

    夏侯儒懦弱,丢尽夏侯一氏脸面。

    司马懿征讨东吴,到了淮南就顺势举荐王昶担任荆豫都督,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有此顾虑,李公不可不擦察。”

    何广正义凛然一拜说道,仿佛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将军之好。

    要整王沈,必先要大将军曹爽恶了王昶的关系。

    同时与李胜通气尤为重要,贸然向曹爽进言,何广却不想当田元皓第而二。

    何广与李胜相顾无言,此时大将军曹爽神清气爽的出现在大厅。

    曹爽长得膀大腰圆,一副浓密的络腮胡须到是让曹爽长得不凡。

    何广与李胜一起起身拜见大将军,曹爽摆了摆手,李胜何和何广才坐了下来。

    李胜就将刚才何广的话原本的说了出来,李胜谏道:“大将军岂不闻防人之心不可无,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曹爽被李胜这么一说,原本在尹大目身上得到的快乐也不快乐了。

    如今,荆豫都督王昶,扬州都督王凌要么是司马懿其心腹,或者是忘年之交。

    曹爽有一股忧急感。

    曹爽目光转过,看见何广正悠然自得的模样,曹爽故而问道:“子渔有何教我。”

    李胜也随曹爽看向何广,李胜也想知道何广的高见。

    “东吴在侧虎视眈眈,伐蜀在即。荆豫都督不可轻动,但大将军可令人持节兖州。兖州离洛阳更近,且是魏太祖武皇帝龙兴之地。如此,大将军可高枕无忧。”

    “好,令狐愚前日对孤言,有出镇守一方的想法,如此便随了他的心意。”

    曹爽还是认为王凌可以拉拢,兖州这么重要的地方,曹爽还是任命了令狐愚。

    “令狐愚为人持重,又对大将军忠心不二,况且令狐愚乃是王凌外甥,有令狐愚持节兖州,即可分化王凌与太傅的关系,大将军方可安心出征汉中。”

    李胜抚摸着下颌胡须,也同意大将军让令狐愚出任兖州刺史。

    曹爽呵呵笑着对何广说道:“今日子渔又立一功。”

    “不敢。”

    何广连忙起身,看着高兴的曹爽,想到曹爽不会有重用王沈的可能,何广心情一阵舒畅。

    曹爽随后对李胜问道:“伐蜀在即,军士甲械器具备齐没有?”

    李胜拱手回道:“军械器具已经准备妥当,不过箭矢还在赶制,尚需一些时日。”

    曹爽听了李胜汇报满意的点点头,转头望向何广,想听何广有什么想法意见,曹爽便问道:“子渔对此有何建言?”

    何广沉思一会然后回道:“蜀道山高路险,洛阳中军具是北方人,没有见过高山密林,不习山地之战。”

    “子渔听闻蜀军善山地之战,山高密林之中健步如飞。大将军何不抽调中军另外组建一营,令士兵学习山地之战,好为大军开路拔山。”

    “子渔此言大善,蜀道崎岖,焉能不做准备?”李胜听了,一同附和道:

    “魏武太祖皇帝兵临赤壁,北方士卒不习水战,才有赤壁大败。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大将军不得不虑。”

    曹爽不是一个察言纳谏之人,做事完全看自己喜好。

    “组建新营兹事体大,可在中坚中垒二营抽调士卒组建一校。”

    曹爽略微想了一会就同意了何广的谏言,不过兵制魏文帝早已经定下。

    魏明帝在位时,只组建了骁骑营,游击营。

    曹爽虽然擅自专,但也不敢妄为。组建新营,曹爽到是没有同意。

    “此注意即是子渔提出,想必子渔有了训练士卒的方法,何不让子渔担任此校典军校尉?”

    李胜说道到这里见曹爽没有反对,又举荐道:“况且子渔善谋知兵,伐蜀可助大将军一臂之力,如此大将军何乐而不为呢?”

    何广与尚书何宴关系亲密,而且还是同姓。

    何宴想要提拔何广对李胜来说不是秘密,今日何广提出组建一军学习山地之战,对大将军来说百利无一害,李胜就顺水推舟的举荐了何广担任此军校尉。

    “子渔即是桓元则举荐,又替孤伐蜀出谋划策,适才又立一功,所做之事皆合孤意。就让子渔出任典军校尉,子渔莫要让孤失望。”

    “大将军看重子渔,子渔唯有一死以报大将军之恩。”

    何广被曹爽付予兵权,是何广万万没有想到的,此时此刻何广真有了一分替曹爽效力的念头。

    不过念头转瞬即逝,何广见识到了邓飏飞扬跋扈,何宴的口腹蜜剑,大将军曹爽擅专的权势,心里早有了一句:“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何广从大将军府回到家,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复下来,仿佛做梦一般。

    何广在后院见到练功习武的二哥何康,就对他问道:“二哥练功习武,常说要报效国家。往日之言,二哥还记得否?”

    “记得,记得。”何康来到何广身边言道:“听说大将军正要伐蜀,我正要投军。”

    何康憨厚豪爽,英武非凡。何广日后须得大哥何亮,二哥何康帮助。

    何广被曹爽任命为新军校尉,自然想要安插亲信,而二哥何康正是最好的人选。

    “今日大将军任命三弟为新军校尉,二哥可正好与三弟一起选拔士卒,编练新军。”

    何广将今日事情对二哥说了一遍,二哥听了高兴的手舞足蹈。

    “三弟做了校尉,那二哥我是不是也可以在军中当一个军将?”

    何康憨厚的问到何广,同时还摸着后脑嘿嘿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当然,二哥难道不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典故?”

    何广意气风发,一摆手大喊道:

    “二哥,咱们走马上任,上任中军典军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