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去大宋
繁体版

第九章 三娘护夫(三)

    藩王叛乱、宦官专政、武将夺权、文臣结党祸国、农民军起义、邪教造反这些在各个王朝都层出不穷的事件,在宋朝政治生活中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有。

    只有宋江、方腊起义这个在历史上有点儿名气,被施耐庵那老小子编成了水浒传。

    而这个与之汉朝的张角兄弟黄巾起义,唐朝黄巢起义、元末朱元璋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清朝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相比,驰疆扬马、兵戈争锋、喋血枭雄、江山风云变色,宋江方腊起义连小儿科都算不上。

    宋之一朝除了被外族欺负的很惨,杨云实在想不起宋之一朝有什么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

    想过小日子的人,穿越到这个朝代其实是很幸福的。

    大环境如此,小环境料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自己有病在身,再说自己是秀才出身,功名不大,好歹也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不管在什么朝代,地位都很高,如果自己不愿意,官府应该不会强制自己去参军的,跑什么呀,今天跑了,下次官府贴个告示说你是逃犯,到时候跳到黄河都洗不清!

    想到这些,杨云有点儿不想逃了,带着好奇,他想体验一下这个征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管中窥豹,见微知著,通过观一叶而知天下,好以此观察这个时代最真实的东西。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观世音,观世音,观遍万丈红尘,方知佛之真谛……,宋朝这个内政最文明的朝代,经济最发达的社会,为什么会屡屡败于少数民族政权之手?

    为什么自己的子民见到征兵却要逃的远远的?难道普通小民都是怕死之辈吗?不是,绝对不是。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呢?

    杨云吸了口气,装着很轻松的样子笑着安慰三娘道:“三娘,是官府的军队,怕啥,这些官兵又不是土匪,再说为夫是秀才,好歹也是读书人,有功名在身呢,又有病在身,为夫要是不愿意从军,难道官老爷还生拉硬拽不成?”

    韩三娘着急道:“相公,可不能这样说呀,你这病好后,许多事都记不清了。

    如今的官府征兵可不管什么读书人不读书人呢,自从去年开始,官府强制征丁,三天一小征,五天一大征,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名为征丁,实则是官府借着征丁的由头,勒索钱财,不给钱财,不管年幼老少,都一律抓到县衙里做大牢,挨板子,发配到边远地区做苦力,至于是不是真从军说不好呢?”

    官逼民反,官逼民反呐,看到韩三娘焦切切的表情,杨云忍不住道:“三娘,如今是乱世,国家正处于兵戈相争之中,为夫这几年不仅读四书五经,也读孙子兵法、六韬等书,大丈夫生于世间,如果真的是有机会从军,为夫倒也愿意,建功立业,将来好封妻荫子呢,争个王侯什么的,你就是一品夫人,嘿嘿!”

    杨云话还没说完,只见韩三娘脸色大变,几乎要哭出来,道:“相公,万万不可有此念想,万万不可,三娘可不想什么一品夫人,三娘只想相公平平安安,相公可千万不要有从军的念想。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相公要是从了军,这让三娘如何对泉下有知的爹爹讲啊,万一有个好歹,三娘将会变成杨家的罪人……”

    杨云没想到自己本来只是随口一说,原本只是逗她一逗,没想到小妮子会有如此反应,看着她急的眼泪都快要流下来了,杨云赶紧道:“

    三娘莫慌,为夫只是随口说说罢了,本想逗你高兴一下的,哪想却弄巧成拙呀,都怪为夫,是为夫的错。

    为夫其实就是个自由散漫的人,对建功立业并不热衷的,读圣贤之书,为声名而活,倒是不值得呢。

    再说了,嘿嘿,为夫也没有那么大本事呢,就算是为夫想建功立业,可那封王封侯的哪有那么容易呀,为夫只是想随口说说,博你一笑,没想到你却是不贪富贵的奇女子啊。

    嘿嘿,为夫错了,瞧你说的,什么杨家罪人不罪人的,为夫要是没你床前床后的照顾,这回恐怕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

    听你说爹爹,难道过世的爹爹对从军也抱有很大的异议吗?”

    韩三娘不好意思地擦了一下眼泪:“恩,恩,照顾相公是奴家的本分之事,奴家错怪相公了。

    是的,爹爹也不愿意你从军,爹爹离世的时候也再三的叮嘱我,让我无论如何要照顾好你,你是咱杨家唯一的苗子了,读书原本为了在太平盛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可如今乱世,爹爹说读书入仕,单凭一人之力也改变不了天下大势,反而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倒不如当个私塾先生,教化儿童,功德无量……。”

    “啊……?”

    杨云愣怔半响,没想到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农,居然有如此见识:读书人,乱世单凭一人之力改变不了天下大势,反而会招杀身之祸。不如开坛教化儿童,培养人才……。

    “爹爹,爹爹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韩三娘窘迫一下道:“相公,这个,这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呀,这个爹爹希望你不入仕或从军当然是担心乱世万一惹来杀身之后,于己不利。

    还有杨家不能无后,大哥二哥当兵都已经战死沙场了,你要是入了仕或者从军,阿大担心万一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杨家如果无后,那列祖列宗……。

    爹爹说咱们是杨家将后人呢,可不能断了根。”

    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功名利禄面前,每一位父母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平安。

    “喔……?我还有大哥、二哥啊,怎么我一点也记不得了呢?”

    韩三娘红着脸,继续羞赧地说道:“是啊,相公。相公你好好想想,咱们家在你上面其实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两个哥哥一个战死在抗西夏的战场上,另一个战死在抗辽的沙场上。

    至于咱家姐姐早些年嫁给了洛阳一位姓王的当兵的,可自从嫁过去一直都断了音信儿,现在这年头恐怕早已是凶多吉少。

    阿大说我们杨家岭的人都是杨家将的后人,可祖宗后来归隐留有祖训:杨家后人以后坚决不能从军,违反此训必不得善终。

    大哥、二哥违背父意,偷偷入伍,结果,结果就……,你是家里的独苗苗了,爹爹是个极遵祖训的人,所以阿大就……。

    不说阿大,其实三娘娘家爹爹年轻的时候也是军人呢,还是禁军呢,后来爹爹退伍做了猎人,爹爹说当兵是九死一生,这一生还要看造化,爹爹还说依眼下的朝廷,仗打赢了,你不一定能捞着好处。

    仗打输了,你一定会背黑锅,仗打与不打都很纠心,败,老百姓苦,赢,老百姓也会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爹爹说宁可阎王殿里走一遭,不去宋营呆三日,你要是去当兵,娘家爹爹肯定也不会答应……。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富贵人人羡慕,可一将功成万骨枯呢,三娘也不希望相公从军。”

    听到这里,杨云已然明白,兵途仕途险恶,即使在这个政治最为文明的朝代也是如此,这个社会及其重视家族延续,膝下无子将被视作莫大的不孝,三娘如此惧怕自己当兵,不光有担心夫君性命危险的原因,还有遵循祖训的意思。、

    这不光是她自己的事情,还有爹爹的吩咐,甚至还牵扯到列祖列宗,传宗接代大过天,封建礼教思想厉害啊!

    杨云听到三娘这一番话,也不知道怎的,心中有些怅然所失,先前他胸中分析当今的社会形势,也认为自己不适合从政和从军,虽然如此,但他心仍抱有一丝幻想和几分奢念。谁不想出人头地啊?

    刚才韩三娘慌慌张张地跑回来,说有官军强制性征丁,他故意逗韩三娘说从军,建业封王封侯,当韩三娘说出征丁的事,杨云忽然觉得其实自己既然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当兵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现在韩三娘的一番话,又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自己是穿越来这个时代的,借尸还魂,早已不是之前的那个杨云了,说什么崇高的爱国情操什么的,那有点扯,可……。

    …………

    就在这时,刚才还安静的小村里此刻忽然阵阵犬叫,到处传来鸡飞狗叫的声音,乱糟糟一片,不一会,杨云家院门外传来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

    韩三娘紧张道:“相公,咱们说话说的太久了,耽搁了时间,没想到这些官兵这么快就来了,逃到山上是不成了,如今只有委屈一下相公了,相公快躺好,装着重病下不了床的样子,重病不下床,更别提什么应征当兵了,我来应付这些兵老爷!”

    杨云按照韩三娘的吩咐躺在床上,头上盖了一块白色的湿毛巾,不间断地发出被病痛折磨的呻吟声。韩三娘守在床边寸步不离,一脸的专注,慌慌然,似在思考着什么。

    小妮子这装傻劲儿让人感觉美极了!小妮子平时温顺乖巧的像只小羊儿,没想到来事儿的时候竟然也这般机智。杨云心下大慰,谁说山野村妇不聪明?

    杨云躺在床上,凝心静气,用耳细听,只听院外”咚咚咚“地响了几声后,一个大汉怒气匆匆地道:“笨,敲不开门不知道硬闯啊,都什么时候了,干什么吃的,快,快,再抓不到人,小心鞭子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