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逼我人前显圣
繁体版

第十五章 暗流涌动

    东林书院。

    “听说了没,这次大辽使团在稷下学宫被打脸了。”

    “快说细节,晚上请客花坊。”

    “你们都知道学宫的杨师兄吧!此次使团前来交流,与学宫学子们探讨诗词,作为四大才子之首的杨师兄自然是责无旁贷。”

    “后来呢!是不是杨师兄胜了!”

    儒生唏嘘不已,“你们都没有想到吧!杨师兄没开口,就已经输了。”

    围观的学子哗然,面面相觑。

    “怎么可能?以杨师兄的才华怎会输,那后来如何?”

    见众人跃跃欲试,儒生有些胆怯,也没在卖关子。

    “仍你们如何也想不到,最后还是学宫三次落榜的姜三郎,半阙诗词就把辽国使团给震住了,祭酒大人和上官大人还为此大打出手呢!”

    “为何两位大人会出手。”其中一位儒生好奇,随后茅塞顿开。

    “哪半阙能让两位大人争,你倒是颂上一首,让我等欣赏一番。”

    儒生抓了抓脑门,他记性不是很好。

    “杨二郎,这些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一儒生见他没能念出诗句,开始怀疑。

    那名叫杨二郎的儒生忽然眼前一亮,朝远处疾步的男子喊道:“杨大哥,我记得你当时抄录了还做了注解来的,快拿来给大伙参考一下。”

    此话一出,众学子们纷纷向远处看去。

    只见一位儒生用折扇遮脸,疾步从众人眼前走过。

    ……

    国子监酒祭孔乙己,孔府。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位年芳十八的少女,坐在窗前反复吟唱这半阙诗词,不时脸上露出微笑。

    “小姐,你都念了不下百来次了,你要是真的喜欢这首诗,你就去找人家啊!”身旁的奴婢故意打趣道。

    “你个死妮子,你懂什么,你知道我刚听到这首诗的时候有多震撼,此人诗才真乃举世无双,你说换成哪个女子对这首诗不心动。”

    少女含羞待放,如同诗中瑶台里的天仙清新脱俗,美的不可方物。

    “绿萝,过些时日,你得陪我去找学宫一趟,我有些想念姨娘做的饭菜了。”

    “小姐,我知道了…”名叫绿萝的婢女那句知道了拖的很长。

    “死妮子,你就不好奇,写出这首诗词的公子长的什么样?”少女被调戏,不肯作罢。

    与自己的贴身婢女开始追逐嬉闹起来。

    好一幅姐妹情深,温香艳玉的画面。

    ……

    内城,皇宫。

    一位素袍老者骑着一头驴,身前中年汉子手提木箱在前牵绳引路,两人缓缓进入皇宫禁地,犹如无人之境。

    作为大渊王朝,为数不多可以内城骑马,甚至宫内骑马的大相国。

    宰相刘英,【法家】一脉的立派祖师,可谓是权倾朝野,不枉称私底下的官员称呼“刘胖子”后面加上一句大相国。

    巡逻的金吾卫,从两人身旁走过无不昂首挺胸抬头,肃然起敬。

    就连与这位大相国麾下‘京察使’素来不和的‘锦衣卫’,见到这位体型臃肿的刘胖子,也要毕恭毕敬的叫上一句相国。

    “大人,昨日外城被刺,金吾卫,锦衣卫均未出手,可那人却是出手了。”名为柳青的中年男子,此刻身穿一套轻装的玄武锁子甲,英武非凡。

    大相国刘英眸子微动,轻淡道:“是他。”

    “没错!是他,属下不会看错,墨家的兼爱就在他手中。”柳青解释道。

    “哼”了一声,刘英语气不悦,“说的好听,当年墨家些许能兼爱众生,可如今他就是一个缩头乌龟。”

    对他口中的那人似是有着诸多不满。

    柳青有些咂舌,可能也就这位大相国敢说这样的话。

    “那半坛闷倒马,司天监的那帮术士攻破没有?”刘英转而道。

    对于使团的真实目的,这位相国早已了然于胸,他只是想在这趟浑水里面,捉一条鱼。

    柳青回道:“据司天监的术士说,这不是炼金术可以复制的,如果要弄明白原理还需要点时间。”

    “大理寺的折子,你看了?”刘英接着问道。

    “回大人,使团除了学宫的行程,二皇子先是去了文景公主的别院,还去了太子行宫,而萧河则是去长孙府上,再后面被萧河发现了…恕属下无能,跟丢了。”柳青姿态谦逊道。

    许久后刘英淡淡开口:“查清楚是谁动手的吗?”

    “二皇子显然是想得到闷倒马的配方,派出了亲卫四顾阵想把姜玉恒掳走,而另外两人好像跟北戎有关,已经被姜老二给灭口了。”柳青不敢懈怠连忙道。

    刘英摸着鼻下的胡须,突然大笑起来:“有意思,那家伙安稳日子太舒服,快坐不住了。”

    柳青不由一惊,转身回望。

    只见老者微眯的眼角,有一丝觉察不到的寒芒,没有武道体魄的大相国刘英,让他不寒而栗。

    “走,我们去看看我们的皇帝老儿,都在忙些什么。”老者语出惊人。

    柳青并未惊讶。

    ……

    长生宫外。

    “报。”

    一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上前作揖,“京察的人在盯着我们,还有相国进宫了。”

    “下去吧!”

    “等等…你们最近盯着点国舅爷。”身穿锦袍,头戴短冠的中年人语气阴柔道。

    ……

    长生殿内。

    这里烟雾缭绕,充斥着淡淡的药香。

    “陛下,近日身体可好?”

    刘英刚踏入殿内,便有侍卫搬来一张特制的太师椅。

    没等回应,老者又自顾自说:“使团三天后将在金武殿朝拜,还有陛下之前答应的升官一事…”

    许久,屏风后一道深沉的声音道:“一些小事全凭相国做主,就不要打扰朕打坐吐纳了。”

    忽然,刘英眼睛睁的滚圆,像是在质问屏风后的男人,“全凭老夫做主,那陛下为何将《论语新解》封为禁书,你是在害怕什么吗?”

    “难道就凭一句‘阴阳家’的谶言,就否定一位大儒造福于民的用心?”

    “啪!”他一拍扶手,站起身来,语气激昂带点玩味:“半部论语得天下,请问这天下是你李家一个人的吗?当年‘山海一役’死去的先贤希望看到的是如今的盛世,或许是吧!”刘英在心里自问叹息。

    他的连续发问,像把刀子,每一把刀都击中这位皇帝陛下的要害。

    屏风后男人沉默,久久不言。

    见男人沉默,刘英自嘲大笑:“哈哈哈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笑,可笑至极。”

    那有些臃肿的身躯,此刻笔直的站立在大殿中央,犹如一尊神像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