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创从1982开始
繁体版

第2章 一个契机

    陈家桦和弟弟说完话,又伏在书桌前,津津有味的看起了她的书。

    陈家林留意了一下那书,似乎是一本杂志,随口问:“姐,你在看什么?”

    “就是一本杂志。”

    陈家桦把杂志的书皮给弟弟亮了一下:“放假前找同学借的,没来得及还回去呢。”

    陈家林虽然只撇了一眼,却马上认了出来,那是一本《萌芽》。

    对于这本杂志,陈家林无比熟悉。

    后世鼎鼎大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曾经轰动一时,就是《萌芽》举办的。

    大批新生代作家由此出头,成为80后文化偶像。

    作为一个从小喜欢文字、长大后也成了一名文字工作者的陈家林,他对这件文坛大事自然多有关注。

    他因此订阅《萌芽》多年,算是这本杂志的忠实粉丝。

    稍稍回想,陈家林依稀记得《萌芽》因为阿巴阿巴的影响,从1966年开始停刊,直到1981年才复刊。

    也就是说,《萌芽》这时候其实才复刊刚刚一年。

    按照陈家林从后世带来的记忆,这本号称国内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在重新发行后,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发行量就突破三十万,成为国内在青年人群中最具影响力的原创文学杂志。

    从此,一路蓬勃发展,才有了后来的文坛盛事,《萌芽》甚至被人称为“80后偶像摇篮”。

    看着这本杂志,陈家林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或许就是一条路子呀!”

    略微沉吟,他对自己的大姐说:“姐,等你看完了,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陈家桦有些意外,不过也没多想,直接就把杂志递了过来:“你看吧。”

    陈家林有点不好意思,连忙摆手:“姐,你先看,看完了再给我看。”

    “你看吧,这本杂志我其实已经看过一遍了。”

    陈家桦把书塞给弟弟,和声说:“这两天在家里太闷了,我就又拿出来翻翻而已。”

    “这样啊,那……谢谢姐。”

    陈家林不客气的接过杂志,开始低头翻起来。

    陈家桦坐在旁边看着自己的弟弟,陈家林那聚精会神的样子让她心底觉得有点小讶异。

    在她的印象中,自己的这个三弟打小调皮捣蛋,最不爱看书。

    平时一摸书就说犯困,今天倒是主动问自己要杂志看,实在有点不一样。

    “难道是因为……”

    陈家桦看了一眼父亲的遗像,眼神忍不住略微黯淡了一下,注意力也没再放到弟弟身上。

    陈家林倒是没留意到大姐的目光,只是一页一页的翻看手里捧着的杂志上。

    这是《萌芽》1981年8月份的期刊。

    里面这些文章的作者陈家林几乎都不太知道,偶有几个眼熟的,他也记不太清,估计在后世并没有太大的名气。

    唯一那篇《徐光启测天记》的作者孙倡宇,他倒是有点了解。

    不过这人在文学创作方面,虽然一直有作品发表,可是造成的反响只能说一般。

    倒是在编剧方面,他的才能很了不起

    国家一级编剧,曾经在央视做过很多节目的相关策划、撰稿、嘉宾主持、论证专家之类的工作,屡次发表论文,获得各种大小奖项。

    陈家林也是通过他策划的一档叫做《走遍中国》的节目,知道他的。

    先快速翻一遍杂志,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样的文章。

    然后,陈家林又慢慢一篇篇细看。

    等到把正本杂志看完,已经是午后了。

    陈家林把杂志还给大姐,自己一个人躺在床角思索起来。

    看来这条路子真的能行!

    他那一点在文学上的审美,是后世无数中外高质量作品、还有网上的那些妙言妙语不断喂养出来的。

    在他看来,如今这本《萌芽》上的东西,大部分写得很普通。

    这种水平都能刊登,他没理由不行。

    况且他的脑子里还有无数好的“创意”和“灵感”可以致敬,就这一点上来说,他天然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既然优势在我……

    嗯,只要愿意广撒网,这条路显然能走通。

    陈家林思索了一会儿后,假装好奇的问陈家桦:“姐,杂志里的这些文章写得真好,这些作家应该不少赚钱吧?”

    陈家桦正在灶台前给母亲帮忙,闻言瞥了弟弟一眼:“这是当然的啊,我听别人说,作家的稿费很高的,一千字最少有三块钱呢,写得越好杂志社给的稿费就越高。”

    微微一顿,她又说起另外一件事情:“我们隔壁班有个同学之前写了一篇文章,被《先锋报》选中刊登了,不到一千字的文章就收了三块钱的稿费,别提多让人羡慕了。”

    “哦,是这样啊,那是真好!”

    陈家林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千字三块钱的稿费,听起来有点少得可怜。

    不过如果相比起这时候的物价,以及工资水平,却又真不少了。

    在这个时候,一名解放军战士每月的工资,只有十五块钱。

    而在工厂里面,普通工人的工资则是三十到四十之间。

    如果能写个万把字的文章成功发表,那直接就是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对于后世的作者来说,尤其是网络小说作者,万把字算什么啊?

    一天不更个几万字,你对得起谁?

    想到这里,陈家林顿时单方面下了决定:我要创作!我要发表文章!我要赚稿费!

    这点小心思一直转悠到了晚上,他越想越觉得这条路子没错。

    这个家,真的很需要钱。

    可是这年头能让他在短时间内搞到钱的路子其实不多。

    什么到深城拿货回来买之类的,且不说路途遥远,他一个未成年人能不能承当这份危险,就只说把货运回来了,想卖出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现在个体经营之类的事情,只有沿海几个大城市有。

    像陈家林所在的江城这种小城市,改革的春风压根还没吹到位呢。

    偷偷摸摸的自己弄,小打小闹挣个三瓜两枣没什么。

    但是只要金额一大起来,分分钟就会被人盯上。

    万一被抓,随便判他个投机倒把罪真不是开玩笑的。

    况且,想去深城拿货,是需要本钱的。

    现在陈家的家底精光,把家里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打包卖了,也凑不出几个钱。

    说白了,就算有好路子挣钱,陈家林也只能望洋兴叹,因为他压根没有这个本钱。

    反倒写作是个无本买卖,只要有手就行。

    在后世搞了那么多年的文创工作,陈家林自问文字功底还算不错的,没理由搞不出来。

    打定主意,说干就干。

    笔来!

    从前身那个破破烂烂的书包里,翻出自己那半根没有屁股的铅笔,把笔头削尖。

    纸来!

    又把皱巴巴的练习簿拿出来,放在桌上。

    陈家林调整气息,默默将毕生功力凝聚,开始伏案努力。

    哼,命运弄人,时不我待。

    大姐陈家桦留意到弟弟的奇怪举动,不禁好奇问:“家林,你在做什么?”

    “我要写作!”

    陈家林头也不抬,回了一声。

    “哈???”

    陈家桦怔了一怔,随即表情都变得古怪起来。

    她噙着笑,走近到弟弟的身边,只见弟弟很认真的在练习簿第一页最上方,一笔一划的写了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