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创从1982开始
繁体版

第36章 我就看看

    多个朋友,多条路。

    这个道理陈家林懂。

    他主动提出约稿的事情,其实是想告诉对方:

    我目前没有稿子能给《燕京文学》,大家保持联系吧。

    以后写了稿子,再给你们。

    不过你们给的稿费能不能高点?不然我还是老老实实的投给《小说月报》好了。

    你看看,我家都这样了,想多赚点稿费有错吗?

    可听了他的话以后,陈世聪的反应显然并没有把稿费这事儿太放在心上,陈家林无奈的眨了眨眼睛,才回答:“算是长篇吧,八万多字。”

    “呀,有八万字啊!”

    陈世聪的目光一亮,连忙又问:“家林,能不能让我看看?”

    从一开始的“陈家林同志”,到“陈家林”,再到“家林”,这称呼越来越短,两人间的距离也拉得越来越短。

    陈家林看着眼前这张笑得如同狗头一样的脸,忍不住挪了挪凳子上的屁股,稍稍拉远一点距离:“可以是可以,不过我这篇小说已经给《小说月报》了,你看了也没用。”

    陈世聪连忙接话:“我就看看,又不会怎么样。”

    听见这话,陈家林顿时生出了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好像有“我就蹭蹭”内味了。

    陈世聪看见陈家林不说话,觉得他大概是担心稿子已经给《小说月报》了,再给自己看会不太好,心说真是个实诚的孩子,于是又说:“家林,我就看看,不会抢稿的。

    我是《燕京文学》的编辑,我代表的是《燕京文学》编辑部,我们绝对不会做抢稿盗稿的事情。

    否则传了出去,哪还有作家会相信我们,给我们投稿?”

    “那好吧,陈编辑,我去给你拿。”

    陈家林其实并不担心这个,想了想后点点头,起身往自己的书桌方向走

    陈世聪终于笑了,心里如愿以偿。

    过了一会儿,就看见陈家林捧着一叠小本子过来。

    等从陈家林的手里接过这些小本子,陈世聪才看清楚,这都是一本本学生用的练习簿。

    “这……”

    陈世聪好奇的看了陈家林一眼。

    陈家林猜得出对方的想法,便解释一句:“练习簿便宜,我一开始都是在这上面写的,等写好了再抄到稿纸上,寄给编辑部。”

    一听这话,陈世聪的表情立即认真起来。

    同样是作家,同样要写作,相比起来,陈家林的条件可比其他人艰苦太多。

    为了省钱,连稿纸都舍不得用,要写在这样的练习簿上。

    看着这挺厚的一叠练习簿,陈世聪只觉得自己在这一瞬间,能感觉到它们的份量。

    “真好!”

    陈世聪轻声说了一句,便小心翼翼的把练习簿放在自己的双腿上,然后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开看了起来。

    他还是第一次看陈家林的手稿,也是第一次看见陈家林的字。

    作为编辑,他一向相信字如其人,作者的字就是编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字写得好的作者,天然会让编辑更钟意。

    尽管在作业簿上,字句间可以看出很多修改的痕迹,不过陈家林的字还是写得很有条理、很清晰的。

    每一笔每一划都非常有力,合在一起让人有种漂亮、舒服的感觉,真的好看。

    陈世聪慢慢一页一页的看起来,很快被那好看的文字带入了小说的世界。

    八万字的小说,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看完的。

    陈家林也不闲着,先自己吃好了饭,再伺候傻二哥也吃好了,然后又领着傻二哥去洗了个澡,这才算把人照顾妥当。

    等到大姐陈家桦回家,陈世聪还无比沉迷的看着《驭风少年》,对身外发生的事情一无所觉。

    陈家桦听说是杂志社的编辑来了,替弟弟感到非常高兴。

    她不敢打搅这位编辑同志,很快吃完饭,也躲回到屋里,任由陈家林一个人在灶间陪着。

    等到了晚上将近九点的时候,陈世聪才终于把《驭风少年》看完。

    “写得真好!”

    轻轻吐出一口气,陈世聪发出一声赞叹。

    把这八万字仔细看了一遍,他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一篇小说绝对在水准以上。

    当然,和《少年派》相比,叙事方式上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不过,这样的故事却更加接地气,符合目前文学界的潮流。

    这一篇《驭风少年》,虽然没有如主流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那样,用很大的篇幅去描写人在阿巴阿巴中的命运,以此达到批判的目的。

    可该有的东西它都有了,它很巧妙的从主人公一家的经历,侧面表现出了阿巴阿巴对他们的影响。

    尤其乡长让人把树砍了换取前途,导致村子里出现水患灾情;还有一位官员到村子里来表示要帮助村民,最终却只是作秀;再有就是在饥荒到来时,那些曾经赞同砍树的村民丢掉作为人的情感和道德,盗抢粮食……所有这些,都有着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异曲同工的文学呈现。

    不过最让陈世聪想要拍案叫好的,是整个故事的内核,不管发生了多少困难和磋磨,主人公和他的家人都守住了自己坚守的东西,建造起了那个代表着希望的风车。

    在风车成功把地底深处的水抽上来的一刻,尽管没人知道村子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可是作为读者,却感受到了文字里“新对旧”的胜利,它表达出来的力量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打破所有桎梏。

    所以,这是一个温暖、带给人希望的故事。

    陈世聪觉得挺好的,或许这样的故事,在某些人的眼里会是“文学性不足”。

    可《燕京文学》选稿的宗旨,向来是要找“好故事”。

    《驭风少年》就是这样的一篇好故事。

    这一点,毋庸置疑。

    思绪流转,几乎没有细想,一句话就忍不住从陈世聪的嘴里脱口而出:“家林,这一篇小说交给我们吧!”

    陈家林没有回应,只是斜眼看着这人,你真的是“我就蹭蹭”啊。

    陈世聪面对眼前这个少年人的目光,很快反应过来,不禁老脸一红,讪讪道:“不是,家林,你的这一篇小说写得太好了,如果你愿意交给我们《燕京文学》,基本上都不用修改什么,就可以直接发了。”

    陈家林果断摇头:“不行,陈编辑,《驭风少年》我已经给《小说月报》了,不能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