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阙:祖宗的骨头
繁体版

第十四章 杖毙贪官

    扬州城经过李重进的这么一闹腾,遭罪的其实还是老百姓。

    这子民终归还是大宋的子民啊,赵匡胤下令给扬州的老百姓每人分发了一斛米,十岁以下的儿童减半。

    我们换算一下来看,一斛等于十斗,一斗差不多等于30斤,所以每个老百姓等于差不多分了300斤的口粮,十岁以下的儿童是150斤。

    这些口粮足够扬州的老百姓至少吃三个月了,不仅如此,赵匡胤还把李重进胁迫抓来当兵的人一律遣散,并给他们赠送了新的衣服鞋子,让他们穿着回家。

    李重进是守方,赵匡胤是攻方,和现在打仗一样,少不了老百姓的支持。

    赵匡胤在攻城的时候,部队里也有不少的丁夫,就是协助部队搞个云梯什么的,帮助攻城的民夫。

    所有因为这次战斗而牺牲的民夫,赵匡胤都赠给他们家属三匹绢,并免除了他们三年的徭役。

    因为消灭李重进的扬州实在是和南唐的地盘太近,南唐主李璟在十一月二十四日这天,还派了自己的一个儿子来朝拜了一回赵匡胤。

    这一年的十二月,大宋对内对外都没有什么战事,却迎来了一个归降的节度使。

    名义上是南唐辖下的泉州节度使留从效归宋称臣!

    留从效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他出身行伍,很了解百姓的疾苦。

    他非但没有建国割据的野心,还长期以来致力于勤俭养民、大兴文教事业。

    同时,他还在当时的泉州搞了一个贸易港口,招徕海外的商贾,对闽南地区的发展影响颇大。

    这么一个人归顺大宋,赵匡胤可真是高兴极了。

    此后,加授留从效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戴恩奉国保庆功臣。

    当然这件事,对南唐的李璟来说,怕是当时胡子都要被气歪了,但也只能是眼巴巴的看着,没有任何的办法。

    建隆元年很快就这么过去,这一年的赵匡胤所作的所有工作,只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稳定。

    到了建隆二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去给自己的母亲拜了个年。

    正月初五,位于东南亚一个半岛地带的国家占城国,派遣了使节来到大宋,朝拜了赵匡胤。

    正月初七,赵匡胤检阅了他的水兵,并现场观看了水兵的作战演习。

    正月十三日,为了让扬州城尽快的发展起来,他把在扬州的行宫改为了建隆寺,以祈求保佑这里的黎民百姓。

    同一天,有个叫王承哲的四品官员,因为举荐了一个不咋滴的官员,被赵匡胤收拾了一顿,还贬了他的官职。

    正月十七日,商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商洛地区奏报说是地里的田鼠都快要把庄稼的幼苗给吃完了,今年搞不好又是一个灾年。

    赵匡胤看完,眉头一紧,对在场的宰相说道:“咱们每次派人去全国各地查看庄稼的受灾程度,这些派出去的家伙就知道报喜不报忧,他们是讲假话邀功第一名,真话却不讲。今后再选人下去查看,一定要选能说真话的人,必须得让老百姓知道我对他们的爱护之意,不然让人都咋看我赵匡胤呢?”

    这番话说完,他当即下诏免了商州地区一年的赋税。

    看来政策是好的,皇帝也是好的,但下面的歪嘴和尚却总是念了歪经。

    正月二十二日,河南泌阳境内的蔡水涨的很大,赵匡胤命人组织疏导,让蔡水的水流入颖河。

    正月二十四日,赵匡胤再次派遣郭已祭祀了后周的太庙。

    这天,管辖地在今天宁夏和甘肃东部片区的灵武节度使冯继业,还进献了五百匹马、一百头骆驼和两匹纯种的野马到开封。

    正月二十九日,大宋的国家安全部门又发现了一个李重进的同党,赵匡胤豪不犹豫的下令斩首示众。

    二月二龙抬头到了,赵匡胤整理了一下头发,到炮兵部队检阅了最新发明的炮车。

    这个二月,他还转正了十一名新任职考核合格的进士;疏通了“漕运四河”之一的广济河;到开封城的南边视察了一圈;给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送了一些粮食;制定了禁止在春天和夏天捕鱼射鸟的法规和专门针对偷窃行为的法律。

    南唐在这个月又来了,是不是来的勤快了一些。

    这次,他们给赵匡胤送来了祝贺长春节生日的衣服、金子做的腰带还有一些金银器皿。

    不光是南唐来了,荆南也来了,荆南带来的却只有一些黄金器皿。

    忙碌的二月结束,到了三月初二,大宋建国后最大的一场火灾发生了。

    管造酒的政府机构内酒坊失火了。

    这场大火导致有三十多名酿酒的工人被烧死,趁着火灾,还有人趁乱摸鱼。

    统计下来,至少有五十多人有顺手牵羊的行为。

    赵匡胤大怒!他斩首了三十八个偷东西的家伙,剩下的二十来个人在宰相们的力劝下才得以保住小命。

    管酒坊的一把手和副职也因为手下工人趁乱行窃的行为被赵匡胤下令斩首示众。

    这可真是让人光火,上个月才制定了针对偷窃行为的法律,一场大火就出现了五十多个偷东西的人。

    看来对偷窃行为,不重罚不足以彰显天威,不重罚不能够震慑天下。

    建隆二年有两个三月,闰三月初六,赵匡胤在玉津园对陪在身边的大臣们进行了一番训诫。

    他说:“酒这东西不是个好东西,沉溺于酒更不是个啥好事,我以前经常一喝酒就喝醉了,到今天还为自己动不动就喝醉这事而后悔。”

    大臣们都低了头,在自己心头的小本本上默默的记下了赵匡胤的语录。

    这个闰三月,陕西的安康、商洛地区饥荒严重,赵匡胤再次下令给那里的百姓给予相应的救济。

    春天结束,到了夏令时节的四月初一,天上又来了一只大大的天狗把红红的太阳给吃掉了。

    四月初十,赵匡胤干了一件让古人高兴的事,他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全国各地征选看守当地前代帝王和贤臣陵墓的陵冢户。

    估计这些前代帝王和贤臣,如果泉下有知的话,会对赵匡胤的行为感激涕零,顺便还会保佑一下大宋国运隆昌。

    这事干完没几天,大宋国就出了一个“网”红人物。

    说是山东滨州地界上有个人叫赵遇,他四处宣扬说自己是当今皇上赵匡胤的亲弟弟。

    这么炸雷的消息,一时间在全国传的是沸沸扬扬。

    赵匡胤听说后,也是感到莫名其妙,难道父母瞒着自己还生了一个遗落民间的弟弟?

    但谎言很快便被戳破,这个赵遇的神经质也让赵匡胤感到很没面子,他当即下令,给我马上处死这个神经病。

    地方上哪里敢怠慢,很快就拿了赵遇,将他处以极刑。

    不过现在看来,这个赵遇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一半,他虽没求到什么荣华富贵,但至少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四月二十七日,山东济南出了个贪污的县官,这可把赵匡胤恨的是牙痒痒。

    他在少年游历的时候,见了太多的因为官员贪赃枉法而导致百姓活不下去的案例,

    所以对贪官,赵匡胤的手腕必须得硬,普通的处死不能让他和百姓满意,那就用棍子打死,让他活活的疼死。

    就这样,一个叫李瑶的贪赃枉法的县令被杖毙,他的上级也因为没能及时察觉这事而被扒了官衣,赶回家种地去了。

    真是大快人心!

    四月二十八日,赵匡胤又颁布了一条禁止私自炼盐贩盐和私自贩酒造酒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