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薛礼传
繁体版

第十七章:仁贵识破贼寇计,关羽一合擒刘辟

    “关壮士,还请伸出援手,救吾家老爷于危难,老奴给关壮士磕头了。”

    甄福倒头便拜,关羽赶紧扶起甄福,忙问曰:“福伯,究竟发生何事?”

    甄福满脸焦急,潸然泪下,泣曰:“关壮士,吾随老爷前往寿春甄氏商号办事,不料被贼人盯上,吾等返回之时,行至安风津渡口,被一群贼寇所虏,贼寇放老奴回去,扬言要十万斛粮食,否则就杀死吾家老爷,老奴本欲回毋极筹粮,偶听船家说起关壮士在葛陂坞堡,老奴这才前来寻见,请关壮士看在死去的大公子薄面,一定要救救吾家老爷。”

    甄福老泪纵横,关羽拉着他的手,安抚曰:“福伯,且莫悲伤,某定不会袖手旁观。”

    甄福闻言感动不已,还想给关羽磕头,被关羽扶住,关羽问曰:“福伯,可知那贼寇是何来历?”

    甄福曰:“贼寇自称叫李大目,教老奴把粮食送往芒砀山,老奴打听船家,得知这李大目乃黄巾余孽,据说在芒砀山聚众万余,远近无人敢敌。”

    关羽嗤笑曰:“呵呵,皆土鸡瓦犬耳,不足为惧。”

    薛礼在旁边皱着眉头,也不说话,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关羽开始点兵派将。

    “仲康,元俭,元福,速点兵三千,随某攻打芒砀山。”

    “诺。”

    “其余人守家,待某平了那李大目就回来。”

    薛礼皱眉曰:“大兄且慢,此事有些蹊跷,可还记得张白骑否?吾感觉此番颇有相似之处。”

    关羽闻言,瞳孔一缩,曰:“二弟所指,莫非贼寇会设伏乎?”

    薛礼点点头,曰:“此事看似是绑架勒索,却是破绽百出,若吾等分兵,只怕会两边被袭,贼寇必是知晓吾等与甄家之事,故擒住甄家主,引诱吾等去救,吾料贼寇定然会偷袭坞堡。”

    关羽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觉得薛礼的分析有些道理,万事不可大意,否则将会陷入绝境。

    张雷公挠头曰:“主公,我也觉着不对头,要是按照绑票惯例,只需带着甄家主信物,传信给寿春甄家商号索粮即可,何必放甄家人回去报信啊,绑票还报号,这可真新鲜,再者说,那船夫怎么啥都知道?哪有这么巧的事啊,我看这里面指定有套头。”

    关羽闻言点点头。

    薛礼曰:“大兄,吾有一策,即可破敌,又能救出甄家主。”

    关羽急问曰:“二弟有何妙计?”

    薛礼曰:“贼寇用此分路蚕食之计,那吾等就将计就计。大兄可引军假意东去,不可走远。吾等于此处设伏,待贼寇来至,即以伏兵杀之。大兄引军回攻贼寇后方,两下夹攻,贼寇必破,吾等可活捉贼寇首领,用以交换甄家主。”

    关羽扶须笑曰:“呵呵,此计甚妙,就依二弟之策。”

    随即开始布置,待众人埋伏好,关羽假装引军三千向东而去。

    果然,关羽一走,黄巾贼寇大肆犯境,在刘辟的带领下开始进击坞堡军营。

    原来这就是刘辟的报复,他两次被关羽袭击,怀恨在心。自从鹊尾坡逃跑后,刘辟本欲再去南阳,不料张曼成兵败被杀,刘辟无奈,只得东躲西藏,四处流窜,期间还收拢了不少黄巾流寇。

    刘辟经过打听,这才知道关羽之名,他深恨关羽,开始各种打探关羽出身。

    刘辟在平春县探听到了消息,得知关羽来自中山毋极县,还是官军出身。

    刘辟派人前往毋极县,想要抓关羽家眷。关羽的家眷没找到,却打听到了甄家与关羽的事情。

    刘辟本来想抓甄家主,用他来威胁关羽,可没想到这甄家主不在毋极,说是去了寿春办事。

    刘辟马上联络芒砀山的李大目,他们都是黄巾贼,互相之间都有联系的渠道。

    刘辟想出一条毒计,让李大目绑票甄逸,放掉甄福,留下名号。然后再安排人透漏一些消息,也就是那名船夫,引诱甄福前去葛陂搬兵。

    尽量引诱关羽多带兵马救援,然后李大目在安风津埋伏偷袭,刘辟引军攻击坞堡,两下突袭,欲彻底灭掉关羽。

    这就是整个计划。

    当刘辟自认为奸计得逞,引军刚进入坞堡范围时,突然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

    烟尘起处,左侧薛礼,右侧赵云,前方是周泰、蒋钦、张雷公,三面合围绞杀。

    刘辟大惊,赶紧转头撤退。

    “贼寇休逃!”

    “莫要放跑贼寇!”

    三路伏兵齐头并进,呐喊声响彻云霄,杀得黄巾贼寇大乱,瞬间溃不成军。

    “撤退!快撤!”

    刘辟向后狂奔,高呼贼寇撤退。

    来的容易,再想走哪那么容易?

    刘辟正溃逃间,忽有一彪军马闪出,正好堵住了他的归路。

    “贼寇!还不下马投降,更待何时!”

    关羽一声厉喝,吓得刘辟一个踉跄,差点从马上栽落。

    刘辟定睛一看,顿时一身冷汗,来人正是关羽!

    “红脸贼!吾跟汝拼了!”

    刘辟大吼一声,他现在也豁出去了,想要和关羽拼命,可是他哪行啊。

    只见刘辟拍马抡刀直奔关羽。

    关羽拍马前出,也不见有任何动作,只等着刘辟来攻。

    可把刘辟气坏了,这明显就是瞧不起他,两马交错之际,只见他一招孤雁出群,斜肩铲背直取关羽,人借马力,马助刀威,躲无可躲,避无可避,这一刀甚是凶猛。

    只见关羽动了,猛地单手抡刀斜扫,动作快如闪电一般。

    嘡!!

    一声脆响传来,只见刘辟大刀脱手而飞,两臂被震得酸疼发麻,虎口都炸裂了,大脑袋嗡嗡直响,眼前金灯乱晃,差点跟着刀一起倒飞出去。

    由此可见,关羽的力气多么惊人,这口青龙偃月刀重九十斤,刘辟那口刀只有三十八斤,差两倍还带拐弯。

    九十斤大刀,人家关羽单手就能操作,就问你怕不怕。

    此时的刘辟被震得懵灯转向,关羽伸手一把抓住刘辟,就跟抓小鸡崽差不多,紧接着往地上一摔,就跟摔耗子似的,把刘辟摔了个七荤八素。

    “绑!”

    关羽一声令下,有士卒跑过来,粗鲁地按住刘辟,拿绳子就绑。

    刘辟只觉得浑身都疼,手蹬脚刨,龇牙咧嘴,杀猪般嚎叫。

    他现在是真疼啊。

    士卒可不管这个,谁特么管你疼不疼,抹肩头拢二臂,就跟捆猪似的,把刘辟绑了个结结实实。

    本来已经崩溃的黄巾贼,看到刘辟被人生擒活拿,纷纷丢掉兵刃,跪地求饶。

    老大都让人抓住了,他们哪里还能反抗?都是混口饭吃,在哪混不一样?兴许跟着关羽还能吃得更饱一点。

    瞧瞧吧,这帮贼寇一点忠心都没有,光想着吃,这也不能怪他们,这年月大多数人拿起兵刃就是为了能混口饱饭。

    战斗结束,士卒们打扫战场,收缴辎重,押解俘虏。

    投降的黄巾贼寇人数众多,除了被杀死的,共有五千多俘虏。关羽现在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经过简单商议,随即遣散了这帮人。

    当然,兵刃甲胄统统没收,令他们回乡务农。

    有些贼寇不愿意回去务农,可是人家关羽不收留,无奈之下只能盘算着再去当贼。

    关羽也看得出来,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总不能把他们全杀了,那样对自己的名誉有损,只能感叹这世态炎凉。

    关羽经过审问刘辟,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即派人给芒砀山的李大目传信,相约双方于淮水之原交换俘虏。

    没过两天,李大目的回信便到了,他愿意用甄逸交换刘辟,但是要求交换地点改变到安风津渡口。

    关羽没有虞图,不了解安风津的地形,只能询问周泰。

    周泰曰:“主公,安风津处于颍水与淮水交叉之地,那里水流甚急,且东高西低,地势甚险,若贼寇截断上流之水,吾等将会陷入绝境。”

    关羽捋着长髯思索,听周泰这么一说,他有些担忧。万一李大目心生歹意,用水攻之法,那可不妙哇。

    蒋钦谏曰:“主公,安风津临近寿春城,听闻朝廷别部司马孙坚正屯兵于寿春,或可与其联络,请孙坚出兵河道上流,防止李大目筑堤,同时在李大目归路设伏。待换回甄家主后,与孙坚前后夹击李大目,破贼于颍水之东,则李大目可擒也。”

    关羽闻言眼睛一亮,赞曰:“公奕此计甚善,待某书信一封,请孙坚出兵。”

    众人也都认为此计可行,纷纷夸赞蒋钦,把蒋钦夸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关羽当即作书,派人快马送至寿春。

    其实关羽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他和孙坚没有任何交情,甚至还在平春得罪过孙坚,不知道孙坚能否出兵相助。

    关羽当然不了解孙坚,孙坚这个人很是豁达,并非小肚鸡肠之人,当他收到关羽书信之时,立刻作出回信,同意出兵夹击李大目。

    待书信回至葛陂,关羽大喜,立刻写信与李大目确定时间,双方定于两日后,于安风津渡口交换俘虏。

    关羽又给孙坚传信,教他提前做好准备。

    可笑此时的李大目,还自以为关羽上当,幻想着放水淹杀英雄豪杰,真是死到临头浑然不知,祸到家门全然不觉。

    而关羽则是信心满满,万事俱备。

    这次定要把贼寇一网打尽!

    正所谓:

    挖下坑壕擒虎豹,挂上长线钓金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