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薛礼传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张文远弃暗投明,王文祖打仗不行

    一间破旧的茅屋,里面有一张硬榻,居中摆放着一张案几,几碟小菜在案几之上,旁边还有一坛黍酒。

    张辽不吃不喝,只是靠在榻边,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

    吱嘎~

    木门被人推开。

    赵云闪身进了屋内。

    先是看了看张辽,又扫了一眼案几上的酒菜,发现酒菜一口没动。

    “呵呵,为何不用膳耶?”

    张辽闻言,这才挪开看向窗外的眼睛,扭头看向赵云。

    “哼,要杀便杀,少来这套假惺惺。”

    赵云笑曰:“文远兄,汝可识得吾否?”

    张辽闻听此言,顿时一愣,疑惑曰:“汝何以知晓吾之表字?汝究竟何人也?”

    赵云曰:“吾胞兄乃赵雷,吾名赵云。”

    嘶……

    张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真是巧啊,原来这个小白脸是赵雷的胞弟!

    张辽顿时有点恨铁不成钢,心说赵云呐,你大哥赵雷满腔报国热血,你怎么能做反贼啊?这也太不应该了!

    “原来是子龙啊,吾与汝胞兄乃至交,汝亦可把吾当作兄长,吾不明白,汝为何要反叛朝廷耶?”

    赵云曰:“文远兄长,吾大哥关羽并非反贼,乃豫州刺史也,皆因朝廷胡乱强征民税,吾大哥不忍黎民遭难,这才拒不交纳钱财,只因吾大哥与太尉有旧,朝廷不问青红皂白,肆意斩杀太尉杨赐满门,文远兄岂能不知?今朝廷又遣张懿来征讨,吾等岂能坐以待毙乎?”

    张辽闻言略沉默,遂曰:“即便如此,亦非反叛之由,吾辈为将者,当上报皇恩,忠君辅国,岂可肆意妄为耶?”

    赵云叹曰:“文远兄,汝放眼望去,当今天下黎民百姓如何?朝廷无道,忠奸不辩,是非不分,自黄巾反叛起,各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者多如牛毛,何也?皆皇帝昏庸所致,逢此乱世,朝廷不思进取,反倒大肆搜刮民财,如此朝廷,保他何用?”

    张辽闻言陷入沉默。

    赵云趁热打铁,劝曰:“文远兄,吾大哥爱惜汝之才,不忍加害,汝何不弃暗投明,与吾等共同闯出一番霸业,将来拜将封侯,光宗耀祖,岂不美哉?”

    张辽闻言不语,他还在犹豫,考虑着所有的利弊,若是辅佐关羽,那就变成了朝廷反叛,可当今的朝廷,确实昏暗不堪,令人有些心灰意冷。

    犹豫再三,最终下定决心。

    “辽愿归降。”

    “哈哈,有兄相助,如虎生翼也。”赵云大喜,拉着张辽之手亲切交谈,并询问了胞兄赵雷的行踪。

    两人交谈甚欢,遂同去见关羽,张辽就地拜主,关羽惊喜万分,传令大摆酒宴,给张辽接风洗尘。

    众将齐聚一堂,纷纷和张辽拼酒,气氛甚是热烈,大伙都很欢迎张辽的加入。

    他们这头高兴了,可张懿那边却犯难了。

    怎么回事?

    朝廷不给他粮食,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张懿气的好悬没过去,这叫什么事?光让自己出兵,却不给任何支援,这仗还怎么打?

    最可恨的就是陈留太守张邈,连县城都不让张懿进,只给他提供了一些破旧的军帐,还有五百斛粮食。

    五百斛粮食能够吃嘛?

    并州军一万多人,每天都得吃饭,这点粮食都不够塞牙缝的。

    张懿与张邈多次交涉,可是人家就说没粮,可把老张懿愁坏了,这咋办?

    大军无粮,现在谁也不管,张懿一气之下,率军回了并州。

    他不干了!

    谁愿意干谁干,反正他是不干了。

    张懿这一撤军,朝廷得知了消息,皇帝刘宏大怒,破口大骂张懿,并且下旨撤掉张懿并州刺史之职。

    朝廷下令,命骑都尉、南县相丁原为并州刺史,接替张懿官职,并密令丁原处决张懿。

    时关羽闻知张懿退回并州,为防朝廷再次进兵,遂调集重兵屯扎长社,以赵云为主将,张辽为副将,严密注视虎牢关动向。

    谯县有大才曹操,忠君报国思想颇重,不愿在关羽治下为民,遂潜出谯县,奔向洛阳投亲。

    这个曹操可不一般。

    他是朝廷新任太尉曹嵩之子。

    熹平三年的时候,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议郎。

    不久,他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

    曹操到任后,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时有宦官蹇硕之叔父,违禁夜行,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叔父用五色棒处死。

    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曹操也因此得罪了当朝权贵,朝廷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把曹操调任顿丘令。

    光和元年的时候,曹操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构陷,受到牵连,直接被免去官职。

    曹操在洛阳无事可做,无官一身轻,遂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的时候,曹操又被朝廷征召,再次被任命为议郎。

    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

    曹操上书皇帝刘宏,备述窦武、陈蕃为官正直,实属遭人陷害。

    时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故曹操的表书没有被采纳。

    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皆未被采纳。

    直到中平元年时,黄巾贼寇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中郎将皇甫嵩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

    曹操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随之因功迁为济南相。

    在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

    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

    曹操到任后,大力整饬,奏免大多数长吏,本地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

    故,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时朝廷已经有了买官卖官之事,朝廷想让曹操出任东郡太守,但是得花钱来买。

    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隐居在了谯县。

    因为关羽被朝廷视为反叛,曹操故而选择离开家乡。

    其实曹操也知道朝廷昏庸,可是他的内心依然向着汉室,希望有朝一日,天下可以太平如初。

    生逢乱世,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大体分为两大类,贫苦百姓都希望推翻朝廷,官宦出身之人,却大多希望振兴汉室。

    其实此时的汉室已经腐朽不堪,想要振兴难如登天。

    可这些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轻易不会改变,固执的认为大汉还有救,皇帝还有救。

    因为并州军讨伐关羽失败,皇帝刘宏诏令冀州刺史王芬征讨豫州。

    朝廷使者赍诏书至邺,王芬出郭接旨,遂起大军三万五千,浩浩荡荡杀向豫州。

    时赵云于长社县接到探马回报,遂引军出城,前往官渡拒敌。

    两军于黄河之原相会。

    只见冀州兵马队形松散,毫无章法,兵种搭配颇为混乱。

    这跟冀州刺史王芬有关,这老货是个酸儒,没有丝毫军事才能,他的帐下不是没有将才,只是他不会知人善用。

    就王芬这两下子,都不如王允!

    只见这老货拍马前出,手指对面,颤颤巍巍的高呼曰:

    “呦……呔!大胆反贼,今神兵至此,汝等不早降,何待乎?”

    赵云闻声闪目观瞧,只见王芬生得瘦骨嶙峋,风烛残年之状。

    赵云问曰:“来者何人也?”

    王芬鸡胸脯一拔,厉声叫曰:“吾乃冀州刺史王芬是也!”

    赵云嗤笑曰:“老匹夫亦敢逞强乎?”

    王芬闻言大怒,挥手曰:“诛杀叛逆!”

    冀州军闻令而动,杂乱的攻向豫州军阵,呐喊声此起彼伏。

    “弓弩准备!”

    “骑兵两翼夹攻!”

    “放箭!”

    随着赵云作战指令的传达,士卒们开始有序的反击,先是弓箭袭杀,后是骑兵绞杀。

    满天的箭雨席卷冀州兵卒,顷刻间便有数百人中箭倒地。

    “啊……”

    “啊!我的腿!”

    “啊……”

    惨叫声连成一片,随着第二轮箭雨的袭击,冀州军又倒下数百人。

    有些人不敢再前进,四下寻找躲避之处,有些手拿盾牌的冀州士卒,成为了被大伙抢夺的目标,几个人争抢一面盾牌,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眼看着还没有冲到对方军阵,自己发生了火并,老王芬可气坏了,扯着沙哑的嗓子一顿叫骂。

    “废物!一群废物!只会食之废物!给吾冲上,速冲入之!”

    他光知道骂,却不会指挥军队,眼看着自己军队大乱,两翼的豫州骑兵又攻杀而至,却不能有效的组织防御,只会号令士卒一味地向前冲。

    这么打仗哪行啊?

    随着豫州骑兵的突入,瞬间撕开了王芬大军两翼,赵云趁势发起反攻,拍马挺枪杀入冀州乱军。

    冀州军一下子就崩溃了,头也不回地向后奔逃。

    王芬眼见大事不好,赶紧调头狂奔,他这一跑,冀州军跑得更加干脆了,一股脑地向黄河渡口溃逃。

    赵云大喜,引军大肆掩杀,打算把王芬彻底按在渡口。看这老货还敢不敢猖狂,今天要不打出他的屎来,都算他拉的干净。

    正在赵云追杀王芬败军之时,忽见一彪军马侧面闪出,大约有五六百人,为首一人,身长七尺五寸,大耳垂肩,手持雌雄双股剑。

    “反贼休狂!涿郡刘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