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薛礼传
繁体版

第四十六章:子义智计御史台,英雄豪杰聚东莱

    薛礼派人赍书信去山外大营,把五千士卒接进了泰山大寨。

    泰山原有的喽啰兵近四万,皆青壮之士,加上这五千士卒,声势立刻高涨。

    但是薛礼认为这还不够,还需要招揽人手,遂聚众商议。

    臧霸进言曰:“主公,目下有位豪杰之士,名叫管承,此人乃沿海有名巨寇,武艺不俗,精通水战,其人最重义气,手下拥数千水卒,今正在青州东莱郡海域,主公或可招揽此人。若管承归顺,其堂弟管亥必然归顺,那管亥拥卒数万,武艺高强,实乃青州巨匪,若得此二人,实乃主公一大助力也。”

    周泰闻言眼睛一亮,曰:“太守,臧兄所言之管承乃吾旧识,此人颇勇武,性情刚烈,昔日吾水贼一道有三贼一寇,三贼即为吾与公奕,还有那锦帆贼甘宁,这一寇正是闹海夜叉管承,泰以为此人可招揽。”

    薛礼闻言大喜,曰:“若如此,吾当亲往之。”

    周泰抱拳曰:“太守,吾愿同往。”

    薛礼曰:“善。”

    “主公,吾愿同去。”

    孙康也要跟着一起去。

    本来臧霸也想去,可是孙康先请缨了,遂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轻重,泰山必须要有大将坐镇,光靠孙观他们可不放心。

    就这样,薛礼让臧霸在泰山留守,带着孙康和周泰,三人直奔青州东莱郡。

    要说起这个管承,这个人可不一般,非常精通水战,手里有四千多小海寇,大小战船共八十多艘,威震整个沿海水域。

    他这可是正经的战船啊,可不同于当年周泰的走舸。

    要不管承怎么敢在大海上行走呢。

    这个管承啊,世代都是海寇,从他曾祖翁那辈开始,一直都干海寇的营生。

    你别看人家管承是贼,那可是重情重义之人呐,在沿海地带,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起管承来,很多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

    管承有三必劫、三不劫。

    百姓渔民不劫,老弱妇孺不劫,医卜术道不劫,这叫三不劫。

    一劫朝廷官府,二劫豪商巨富,三劫绿林败类,这叫三必劫。

    管承有很大的名气,属于沿海巨寇,官府向来头疼不已,曾经朝廷几次征剿管承,都被管承杀的大败而归,现在官府只要听到管承的名号,腿肚子都抽筋,根本不敢得罪。

    这管承就是这么横行无忌,想去哪就去哪,他在东海之上还有一座小岛,那是他的老巢,里面有很多财宝,这是他家几辈人掠夺来的积蓄。

    这管承行踪向来飘忽不定,有时候在东海,有时候在南海,有时候还去新罗和百济打劫。

    此时的管承正好就在青州东莱郡海域,他已经在这十多天了,目的就是想震慑青州府衙,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东莱郡黄县有一个豪杰,此人复姓太史,单名慈。

    这太史慈啊,今年二十一岁,生的身高七尺七寸,面有美须髯,武艺高强,猿臂善射,弓马娴熟,弦不虚发,是个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太史慈自幼十分好学,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后来被县里保举,担任东莱郡奏曹史。

    当时的东莱郡府衙,与州府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有矛盾。

    青州府衙开始罗织罪名,并且要上报给朝廷御史台,想要诬告东莱郡府衙。

    东莱郡府衙亦搜集州府短处,亦是书写奏章。

    当时州府的奏章已先发去朝廷御史台,东莱郡守闻讯大惊,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之人。

    太史慈被推选为使者,他日夜兼程取近道,先一步抵达洛阳。

    太史慈先到御史台门前等候,待见州吏亦至,才开始求通上章,并且在州吏面前故意装作别州使者。

    太史慈:“君亦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

    州吏:“然也。”

    太史慈:“奏章在何处?”

    州吏:“在马车上。”

    太史慈:“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否?可否取来一视?”

    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郡府官人,便取出奏章相与太史慈过目。

    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

    州吏大惊:“有人毁坏吾之奏章!”

    太史慈抓住州吏,将其带至马车之上,并且表明了身份。

    太史慈:“假使汝没有取出奏章给吾,吾亦不能将其损坏,吾等之吉凶祸福恐怕都会相等无免,不见得只有吾独受此罪。与其坐而待毙,不若吾等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

    州吏疑惑:“汝为本郡而毁坏吾之奏章,今已成功,怎地亦要逃亡耶?”

    太史慈:“吾初时受本郡所遣,只是负责来视察尔等之州章是否已上通耳。但吾所做之事却太过激烈,以致损毁公章。今即使见还,只恐亦会因此而受谴责刑罚,因此希望吾等一起逃去。”

    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乃于即日俱逃。

    但太史慈与州吏出城后,却潜遁返回御史台通传郡章,完成使命。

    州府知其事,复遣另一州吏往洛阳通章,但御史台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察此案,于是州家受其短。

    太史慈由是知名于世,但他亦成为州府所仇视的人物,为免受到无妄之灾,太史慈准备避居去辽东。

    时管承正好来至青州东莱海域做买卖,太史慈久闻管承之名,便前往求见,备述前事,欲求管承送他去辽东避难。

    管承见太史慈仪表不俗,又闻知其忠义之举,甚为钦佩,遂将太史慈收留,欲先震慑州府,然后再送太史慈去辽东。

    那么管承只有数千水寇,能震慑州府吗?

    要是换成其他州不好说。

    但是在青州。

    他还真能!

    就因为他是管承!

    他的堂弟是青州黄巾大渠帅管亥!

    管亥手底下数万贼寇,盘踞在青州虎视眈眈,就管家这哥俩谁得罪得起?不要命了吗?

    管承他们在这边水域停留十几天了,州府根本不敢过问,更不敢再找东莱郡寻仇报复。

    你想啊,这大海寇就在东莱停留,不抢不劫,这明显就是和东莱郡府衙穿连裆裤,要说他们没关系,谁相信啊?

    但是,就算人家穿连裆裤,州府也不敢往出说,生怕管承来报复,只能在背地里暗骂。

    瞅瞅吧,这管承就有这么大的震慑力。

    时薛礼三人来至东莱,在黄县海滩见到了大海寇管承的船队。

    薛礼放眼望去,直觉得震撼非常啊。

    八十多艘战船,全都停靠在海边,其中有一艘大楼船,通体白色,高九丈,宽六丈,长二十八丈,甚是雄壮。

    这艘楼船名曰白蛟,是管承的宝贝疙瘩,战斗力相当强悍。

    这艘大楼船,共分三层,可载棹卒两千五百名,第一层名曰庐,四周皆有半身女墙,有矛穴,棹卒可用长矛居高防卫。

    第二层名曰飞庐,有弩窗,弓弩手皆隐藏飞庐内,可作远程攻杀之用。第三层名曰雀室,作主将指挥用。

    楼船甲板下设有舱室,供棹卒划桨之用,舱内防护精良,可免受攻击。战时,甲板战卒手持刀盾,进行接舷战,舷边设有女墙,可防敌方矢石。

    除了这艘楼船外,还有好几种战船,其中有斗舰,这种船也是主力战船。

    斗舰的舷上建有女墙,可掩蔽棹卒,女墙下舷开有棹孔。甲板建棚,棚上建女墙,棚上无覆背,前后左右可竖旗帜金鼓,用以指挥作战。这种船既战力强,又可壮大舰队声势。

    还有赤马,意为疾如马也,此船在两军交锋之际,可迅速杀向敌阵,杀敌以出其不意,还可用以偷袭敌军。

    还有艨艟,此船外蒙牛皮,可防止火攻,阻敌强弩射击。加之前后左右开弩窗、矛穴,敌不得近,故此船作用就是于敌阵中横冲直撞,用以扰敌。

    薛礼看罢赞叹不已,就连周泰也有点眼晕,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周泰也当过水贼,可跟人家管承比较,自己那就是小童玩泥巴。

    比不了!

    瞅瞅人家这船队,太壮观了。

    他们三人在海边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早就被船上的海寇发现了,大贼头管承领着人乘坐小船来至岸边。

    “哎呦,我当是谁呀,原来是幼平来啦,哈哈哈哈哈哈,你可真是稀客呀,你这是当了官儿,过来剿老哥来了吧?”

    管承这大嗓门儿,看见周泰就开始吼上了。

    薛礼闪目观瞧,只见说话之人身高九尺开外,比关羽还高大,膀大腰圆,腚大肩宽,跟个大粪堆似的。

    一道大横眉,眉心中间都没有缝隙,一对大牛眼,朝天鼻子,一张大骆驼嘴,满脸的络腮胡须。

    头戴金丝八宝束发冠,身穿土黄儒士袍,手里拿着五股托天叉。

    这扮相是不伦不类,明明是个大老粗,硬装大儒,瞅着特别的别扭。

    周泰抱拳曰:“哈哈哈哈,管老哥说笑了,泰闻知管老哥在此处,特地过来拜访,失礼之处还望管老哥海涵。”

    管承笑曰:“哈哈哈哈哈哈哈,幼平啊,数载未见,你还是老样子,就是跟我见外,到了老哥这,不用这么多礼数,跟你来的这两位是何许人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