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帝师
繁体版

第十九章临时抱佛脚

    吴昊听了刘禅的发问,笑道:“我还能写《论曹魏内部矛盾》与《论江东内部矛盾》。”

    “好,赶紧写,赶紧写,”刘禅激动的道:“有了益州篇,本宫便能做到知己。

    有了曹魏与江东篇,本宫便能做到知彼,由此便再就业不用担心父皇考核了。

    对了,你怎能还住在驿馆?

    赶紧收拾收拾,跟随本宫回东宫去住。”

    “去东宫住?方便么?”吴昊迟疑的问道。

    “有什么不方便的?”刘禅瞪眼道:“你是本宫伴读,不住东宫,住在哪里?”

    吴昊行礼很少,简单一收拾,便跟随刘禅离开驿馆。

    刘禅的东宫与蜀汉皇宫并不远,虽然规模比之大一统王朝太子宫稍有逊色,但也修的雕栏玉砌,富丽堂皇。

    刘禅给吴昊安排了一间精舍,房屋分里外两间,里间摆着檀木大床用来住宿,外间放着桌案纸笔用来公干。

    整个房间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而且有穿着纱衣的少年婢女进来收拾打扫,并为他送来了换洗的衣物。

    有了这样的居住环境,并且衣食无忧,他就可以大展拳脚,启动“改造太子计划1.0”了。

    当然,启动之前,先要保证自己的屁股不挨揍。

    想来那几个太子老师要起到教育太子的目的,必然会故意找伴读的茬儿,然后当场揍一顿,以警示太子。

    所以他不能给那些老师们留下揍他的借口。

    当然,他现在还有些许私心。

    以他的见识完全可以当个太子舍人,为什么只做伴读?

    要真成了太子舍人,想来就不应该住精舍,至少有独立的院落,有单独的侍女,或者在成都单独分发宅邸。

    住下之后,他便去找刘禅。

    此时刘禅吃完晚饭,在花园中让两个婢女搀扶着散步,前面有侍从打着灯笼照明。

    成都四季如春,虽已是深秋,但花园里依然花团锦簇,郁郁葱葱。

    “太子殿下,”吴昊站在假山旁边的鹅卵石曲径上躬身道:“在下想去东宫书房看看,还请殿下准允。”

    “想临时抱佛脚?晚了,”刘禅幸灾乐祸的笑道:“依本宫看,你不如去找裁缝,给你缝制一件冬裤,屁股上多缝几层麻布,如此打起来就不疼了。”

    吴昊跟刘禅接触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时辰,但感觉这小胖子并不像想象中那般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相反还有些中二。

    吴昊也是从这个年代过来的,知道如何跟这种叛逆少年接触。

    他略带愤然道:“殿下前几任伴读,恐怕也这样干过吧?

    不也被打跑了?

    我这揍可是替太子殿下挨的,殿下却还在幸灾乐祸,不讲义气。”

    “谁说本宫不讲义气?”刘禅摆脱两个搀扶他的侍女,瞪眼对吴昊道:“难道本宫不是陪你一起挨揍?”

    “殿下那揍跟我能一样么?”

    吴昊苦着脸道:“老师只对殿下做做样子,可对我们是真打啊,要不然还能打跑三个伴读了?

    如此我去临时抱佛脚,又有什么错?”

    “那倒也是,”刘禅捏着下巴沉吟片刻道:“这样吧,一会儿本宫吩咐做冬衣时,给你后面多放几层布,这下算讲义气了吧。”

    “这大热天的,您真准备穿冬衣?”吴昊惊道:“不怕捂出痱子来?

    罢了罢了,还是去温书吧,只要把书读好了,老师怎么可能有借口揍?”

    “没用的,”刘禅笑道:“那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而且学问真的很渊博,他们想刁难你,随便问几个生僻问题便能把你考倒。

    你临时温书,难道能把整座书房的书读完?”

    吴昊正色道:“我想试试。”

    “好吧,本宫陪你一起去,莫再说本宫不讲义气,”刘禅兴致颇高的在前面带路。

    以前的伴读总是对他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他从来也不把对方当回事。

    可是眼前这个伴读却不一样,虽然出身地位比前任低了十万八千里,可是说话做事很投他的脾气。

    关键是把益州这么复杂的朝臣关系给他梳理清楚,还不让他告诉别人,这就是说他可以把这些见识当成自己的,然后去惊艳父皇以及其他人。

    这样甘愿在他背后隐姓埋名做事,不求回报的伴读,上哪里找去?

    刘禅亲自带路,来到东宫的书房。

    也就是平常太子老师们给他上课的地方。

    书房很宽敞,室内地下铺着木板,靠墙边并排放了八个硕大无比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都放满了书简。

    旁边有梯子,需要爬上去才能拿到书架上面的书。

    “看到了吧,”刘禅伸手一挥,沮丧道:“这么多书,怎么读得完?

    罢了,你要看就看吧,本宫先歇一会儿。”

    小胖子坐在毡垫上,有侍女前来给他摆上水果茶水。

    吴昊却迈步来到书架旁,随手拿起一卷《礼记》,展开扫了一眼。

    这些经典书籍他早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只不过这个时候的《礼记》还比较完整,没有分开。

    直到后来南宋时期,朱熹取《礼记》之《大学》《中庸》篇,分章注释,方才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不过是越分越细,解读也越来越复杂了而已,《礼记》的本身内容并没有变。

    他随便看了看,便把书卷放下。

    这些书都是写在竹简上的,九万九千字的《礼记》,若在后世印刷,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可是写到竹简上,却几乎占用了整座书架的两层。

    其他十九万字的《左传》,四万字的《公羊》,三万多字的《孟子》,也是同样道理。

    所以眼前这看似硕大无比的书房,里面所装的书籍内容,放到后世也不过是一套图书集的事。

    吴昊发现这些书与他背诵的并没有多大出入,所以仅是简单一翻,便随手把书简放回书架。

    这举动在旁边斜躺着啃梨的刘禅看来,那就不是临时抱佛脚了,恐怕只是想求个心里踏实。

    这样连字都看不清楚,跟别提背诵了。

    要知道,这些文章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只是如何断句便有不同见解。

    见吴昊终于翻完书简走了过来,刘禅笑道:“你放弃了?要本宫说,咱们就不该来费这半天工夫,还是想想如何制作抗揍的冬衣要紧。

    你没把剩下的文章写完,本官可不能让你也给揍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