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记
繁体版

惜岳飞

    (原文)

    长于农家院,自幼学武艺。

    志在忠报国,缘分遇名师。

    次次报军门,事事皆受阻。

    待有将军衔,创建岳家军。

    抗金靡无敌,狄族闻丧胆。

    前与兀术斗,后有秦桧陷。

    时作《满江红》,只望捣黄龙。

    意接二帝归,金令催其回。

    达则言其反,害在风波亭。

    逝时值中年,肝胆遭弃嫌。

    同子赴黄泉,悲己蒙屈冤。

    死后简埋地,上盖三尺雪。

    从此忠骨殁,在此惜岳飞。

    (润色)(一)

    从小在农家院长大,练就一身武艺。心怀报国之志,恰遇贵人启迪。

    历尽千辛万苦投奔军门,却总是遭遇重重阻碍。

    直到荣膺将军衔,方携手岳家军,铁骨铮铮,抗击胆大的金族,使狄人闻之丧胆。

    曾与兀术展开激斗,后又因奸邪秦桧之贼行陷,令其身败名裂。

    绝望之时,他写下《满江红》之壮志豪情,只愿摧毁那黄龙之贼。

    心系两位帝王的归来,却被金令催迫归乡,令其痛苦难忍。

    为表明其忠心,他反抗金命,却在风波亭上遭遇不幸。

    身后中年英年早逝,苦心孤诣却仍被人嫌弃弃之如敝履。

    他与儿子一同长眠于黄泉之下,不胜屈冤之苦,终悲悯于此。

    他的骨骸虽然僵尸不朽,却因此而终究无法复集,永远地安葬于下雪的土地之下。

    岳飞,这位英勇忠诚的将领,走到了英年早逝的尽头,而我们也要永远怀念在此惜着他,直到永远。

    (润色)(二)

    生长于农家院落,自幼习武艺。

    志在报国忠诚,幸缘遇名师。

    每次前去应军门,事事却受阻挠。

    直到获将军官,才得创建岳家军。

    抗金勇气无比,狄族闻风丧胆。

    曾与兀术斗智斗勇,又被秦桧所害陷。

    此时写下《满江红》,希望捣毁黄龙势力。

    一路透过中传消息归来,金国援兵已陆续赶来。

    若奉旨回国,我倾心以报国情,但遭遇风波堪忧。

    壮志凌云之时已逝,为人嫉恶如仇反遭排挤。

    与儿子同飞黄泉,因冤屈悲剧不解。

    葬身之地无言思,只有三尺厚雪覆盖。

    这位忠诚的爱国诚士去世,“烈士骨头沉其在此,盼青史勿忘岳飞”。

    (润色)(三)

    长于农家院,自幼习武艺。志在忠报国,缘遇名师。每次踏上军门,事事都受到阻挠。直到被封为将军,方创建了岳家军。其勇气抗金无敌,令狄族闻之丧胆。曾与兀术交锋,后因秦桧陷害。甫创作《满江红》,只期凯旋捣黄龙。本意是辅佐两位皇帝,但刻骨的忠诚遭到金令返乡的拒绝命令。其后遭遇风波亭之祸祟,灵魂乘风而去时,年仅中年,志未酬而肝胆遭离弃之嫌。子孙同葬黄泉,悲痛令岳飞的忠魂受冤枉待遇。于是他被简单地埋葬,上面盖着三尺深的雪。自此,忠骨在此殁,顾盼间,唯有怅望惜岳飞。

    (评价)(一)

    这首诗描绘了岳飞的一生经历和不幸遭遇。岳飞自幼农家出身,学习武艺,志在报国,但多次报军门都被阻挠。直到晋升将军之后,才创建了岳家军,抗击外敌,成为抗金的名将。然而,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奸相秦桧的算计,使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备受阻挠,甚至被害,最终以牺牲的代价换来了抗金战争的胜利。岳飞的最后一份心愿是能够捣碎黄龙,保卫国家和百姓的安宁。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的悼念之情和对岳飞的崇敬之意。

    (评价)(二)

    这首诗以岳飞的一生为主题,展示了他的忠诚、勇敢和聪明才智。诗中描绘了岳飞的从小练武的经历,他在保卫国家、打败敌人方面的坚定信念和决心,以及他的悲壮命运,最终将其投入到离别和不公正的命运中。

    作者通过对岳飞生平经历的描述,呼吁人们要将忠贞和正义的精神传承下去,以防止历史的重演和将豪杰埋没。全诗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给人一种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的感觉,感人至深。

    (评价)(三)

    这篇文章是一首七绝诗,描写了中国宋代名将岳飞的一生。诗中提到岳飞自幼学武艺,志在忠报国,但是始终苦于官场阻碍。直到担任将军,他才创建了岳家军,成功抗击金兵,让敌人闻风丧胆。然而,他也遭遇了失败和背叛,包括与兀术的战斗,和秦桧的陷害。他的诗作《满江红》也反映了对祖国复兴的希望和坚定信念。诗人还表达了对岳飞的敬佩和惋惜,认为他的忠骨最终长眠在寒冷的墓地上,这是对忠诚的悲痛和尊敬。整篇诗语言简练,情感深厚,表达了对岳飞的深切思念和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