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尊下凡,带我修仙
繁体版

第13章 邻居好羡慕

    老爸听到消息兴奋地大喊一声,带着准备好的鞭炮跑出去,把拖拉机迎接到家门口,放鞭炮庆祝。

    “来栓娃这狗曰的整实活哩,不声不响地把这么大的家伙买回来了!”

    “就是就是,拖拉机可不便宜,要好几千块钱呢,咱好几年都攒不下好几千块钱,真的是,歪滴很!”

    “呀,这拖拉机美滴很,还是东方红牌的,牌子货,美滴很美滴很,美滴怕怕!”

    “就咱还想攒下几千块钱?镇上的工人一年工资才几千块钱。”

    “这来栓娃弄啥发财了?家里负担这么重,以往都穷的到处借钱,咋突然就有钱了?”

    “谁知道呢,一点风声都没有,整实活哩!”

    “拖拉机买回来了,来栓你会开不?”

    “拖拉机都买回来了,还不得安个电话,要不然谁家想拉个啥,都寻不到你人。”

    “自行车都没有呢,就把拖拉机整回来了?”

    “齐滴很么,连旋耕机和播种机都有,还有个水箱!”

    ……

    听到消息的邻居村民全都跑出来看热闹,围着拖拉机看稀奇,围着胡勇老爸和爷爷奶奶问东问西。

    拖拉机啊,比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更大件的东西啊,这就买回来了?

    “嘿嘿嘿,没啥没啥,以后收麦收玉米叫我,我三两下给你拉家里,省的你拉架子车。”

    “没钱,没钱,哪儿有钱啊,都是借的,把拖拉机买回来再说,以后慢慢还账嘛!”

    “这玩意劲大滴很,拉一车沙子在咱这烂路上轻松滴很。”

    “还不会开呢,得好好学学。”

    “电话再说,没钱啦!”

    ……

    爷爷奶奶和老爸随口应付着,心想这些人咋这么喜欢看热闹呢?话咋这么多呢?幸福的烦恼着。

    一个叔叔的话倒是提醒胡勇了,座机电话在村里是个稀罕物,整个村都没有十部,自家也没有,打电话得去有座机的远房姑姑家里,或去商店里打。

    有拖拉机了当然得接业务,同村的业务可以到家来找老爸,外村和砖厂沙石厂水泥厂等工厂的业务呢?

    座机电话必须有,否则严重阻碍业务拓展,回头请师尊和老爸一起去办。

    至于手机?

    太贵了,买不起,随便一款大哥大售价好几万,怎么买得起?

    一台电脑才万把块,一部座机加初装费三千多,手机反而很奢华,不划算。

    镇上有一座开了几十年的国营仪表厂,规模很大,工人很多,前几年还开了一家水泥厂。

    这座仪表厂几十年来,大大带动了镇上的发展,镇子现在发展的只比县城小点,县里有的城市基础设施镇上大多都有。

    村子离镇上只有两公里多远,看病、上学、上户口、打官司、办房产证、结婚登记、银行存取款、粮站、农机站、农贸城、加油站、小型火车站、路边简易公交站、入住酒店、买座机办宽带、取邮件、配眼镜等等设施功能都有,十分方便。

    村长也来看热闹,感慨都95年了,村里才有第一辆拖拉机,不容易啊!

    街坊邻居起哄,让老爸开着拖拉机在村里转几圈。

    老爸被鼓动,但不会开,全家人上车,让司机开着在村里转一圈,这下全村都知道胡家买拖拉机了。

    家里院子还算大,近百年的古式木门小,拖拉机开不进去,暂时停在二叔家院子里。

    二叔家在胡勇家西边隔壁的隔壁,关系好,离得近,后院大,后门也大。

    兰青瑾再出一些钱,请司机多留几天,好烟好酒好菜招待。

    买好座机,等工人上门拉线安装,司机开始教老爸开车和换接旋耕机、播种机,简单的维护保养和维修。

    老爸学的果然快,一天下来在平路上驾驶的稳稳当当,三天下来大部分复杂路况上也能掌控。

    该学的都学会了,留下农机站电话和家里电话,司机师傅去镇上坐公交回城。

    至于驾驶证和牌照?

    镇里没有考驾照的,也没有交警队,以后有了再去考,再去办。

    乡下农用车嘛,不太要紧,暂时有没有驾驶证和牌照都可以上路。

    东方红28拖拉机有点奇怪,长春产的,双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

    却用小功率汽油发动机启动,汽油发动机用摇把启动,柴油发动机启动后关闭汽油发动机。

    好在小功率汽油发动机摇动启动很轻松,不像别的拖拉机大摇把启动很吃力,也很危险,摇把撤不及可能会重重的打在头上身上,打死人都不稀奇。

    电启动……还未普及。

    车厢比14马力多的拖拉机大一圈,加高围板后能拉更多货。

    发动机高一点长一点,主动轮直径很大,抓地力超级强,低速扭矩高,陷泥坑里更容易开出来。

    老爸开着拖拉机头,到周围十里八村的砖窑、水泥厂、石渣厂、钢筋场、沙场、煤场、农场、粮站、火车站等需要运输的工厂单位作坊转一圈,打打广告,拉拉关系,互换电话号拉业务。

    加一次柴油后,家里彻底没钱了,老爸不得不借了二叔两百块钱,准备马上农忙时给拖拉机加油。

    给村民运输粮食后村民不就给钱了嘛?

    想多了,基建狂潮还没来,这时候的农村人很少有工作,大家都穷。

    一般只有个别家活一干完立马或三五天内给钱,大多数家庭只能等麦子卖了,手里有钱后再给,少部分家庭能拖两三年,回款特别慢。

    过几年基建狂潮扩展过来,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技术工人。

    农村青壮都去城里打工,那时候开始大家才有点钱,几乎家家户户整体开始置办家电家具,盖钢筋水泥砖房,工作机会更多。

    这不农忙还没开始,家里的电话响了。

    粮站要把一批陈粮运输到别的大粮食储备站去,要运输很多趟,路程有点远,当然给的钱也多,结款还利索。

    老爸立马屁颠屁颠地叫上哑巴伯伯整装出发,老爸开拖拉机兼帮忙装车卸车,哑巴伯伯有把子力气,跟车装车卸车。

    早上天不亮出门,晚上天黑很久后才回来,持续六天,粮站给加油,老爸共净赚240块钱,哑巴伯伯共净赚78块钱。

    老爸一天40块,妥妥的高薪,比仪表厂工人工资都要高一倍。

    240块钱,再多三四倍,都够给彩礼娶媳妇了!

    胡勇家的拖拉机马力大,车厢大,装的多,才能比别的拖拉机司机每天多赚14块钱,当然胡勇老爸也有眼力见儿。

    同样因为胡勇家的拖拉机马力大,车厢大,装的多,有眼力见儿,粮站还把交公粮时的运输任务初步给胡勇老爸一个名额,到时候运输量更多,赚的更多。

    很快小麦到了收获季节,今年竟然破天荒的来了一辆联合收割机,收一亩麦子要25块钱。

    胡勇家麦子熟了,手里有钱,刚好联合收割机正在找拖拉机配合运输。

    胡勇老爸就请联合收割机司机先收自己家麦子,联合收割机直接把麦子收割脱粒成干净的麦粒,麦秆打碎洒地里,拖拉机把麦粒拉到打谷场晒干。

    然后老爸和联合收割机搭伙,给二叔家收割运输完,哪个村谁家需要联合收割机收麦子就一起去,联合收割机收,拖拉机运输到家或打谷场。

    运输一车麦粒只收5块钱,不满一车最低收4块。

    哑巴伯伯跟车辅助卸车,比给粮站装卸车更轻松。

    二叔家有摩托车,负责买柴油汽油和给拖拉机送油,要是拖拉机坏了帮忙修车,顺便给俩哥哥送饭。

    爷爷在家接电话联系业务兼带孩子,奶奶在家做饭洗衣兼带孩子兼照顾鸡鸭牲畜。

    老妈照顾打谷场晒着的麦子,胡勇在家修炼兼带弟弟和堂弟,姐姐上学兼带弟弟和堂弟,全家没有一个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