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集权和沉淀
彼得这几天都和索菲亚在一起,双方相处融洽,就等明年的婚礼了。
索菲亚学到了许多瓦拉几亚的知识,彼得也了解到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问题。两人就这么共同进步,感情也逐渐加深。
玛利亚夫人看着两人,感到很欣慰。这下自己的儿子不用再冒险了,再过几年自己就可以抱孙子了。接下来应该是米哈伊了。
公主和嫁妆到了,那瓦拉几亚也把彩礼送了过去。除了金钱,香料和丝绸外,还有10门火炮、150支火枪和一些火药。这些武器能够帮助摩里亚增强自己的武装力量。
米尔恰继续扩张自己的军队,小部队将扩充到三万五千人,这样的雄心让财政大臣吓一跳,这意味着军费得加一倍。
可能米尔恰也被自己吓到了,所以他将扩充的军队修改为两万八千人。但火炮则增加为150门,他认为远程火力强大,就可以在短兵相接时最大削弱敌军。
同时米尔恰还在各地完善征兵体制,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要服兵役,而平民参军积极,因为这能往上爬。贵族也将家中的次子送去,希望能够给家族挣个军功。
文官官秩表开始从康斯坦察扩张到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只要通过考试,就能获得官职也吸引着知识分子。康斯坦察大学和布库尔耶什蒂大学的申请书已经爆满了,但还是有不少人打算加入。谁让从大学考试最容易呢。
统治着这么一大片的土地,是历代瓦拉几亚大公没有统治过的。米尔恰达成了一个顶峰,而且这个顶峰还在不断增长。
不过,新领土的治理还是很费大公的精力的。这几天的会议都弄到很晚,要不是有彼得和参政院帮忙,他可忙不过来。
而瓦拉几亚的国际影响还在继续,一些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主动前来交好,比如龟缩在西南一角的伊庇鲁斯公国。
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克之后,原本作为拜占庭帝国的小亚细亚半岛上的一个军官米海尔·科穆宁,向当时作为拉丁国家的塞萨洛尼基王国效忠。然而不久之后,米海尔·科穆宁便离开了塞萨洛尼基,前往了伯罗奔尼撒半岛,试图建立自己的统治,结果失败。于是,他最终前往了伊庇鲁斯。在那里,他最终建立起了伊庇鲁斯公国。
在尼西亚帝国重新建立起了拜占庭帝国之后,伊庇鲁斯公国被迫以联姻的方式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不过与此同时,伊庇鲁斯公国也依然保持着和敌视拜占庭帝国的雅典公国与亚该亚公国之间的联盟关系。之后,公国历史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贵族内斗,因而早已将米海尔·科穆宁和西奥多·科穆宁的雄心壮志抛在了脑后。现在已经沦落到苟延残喘的地步。
米尔恰接待了使者,伊庇鲁斯以每年5000枚金币的贡金换取瓦拉几亚不吞并伊庇鲁斯的承诺。这已经是他们能拿出来最大的金额了。米尔恰直接笑纳,毕竟多一个上贡的也可以。
————分割线————
瓦拉几亚的威压影响到了其他巴尔干小国,纷纷带着礼品排队觐见。一些西欧的人不屑一顾,认为瓦拉几亚只是强盛一时,就像塞尔维亚帝国那样,统治者死后就会分崩离析。
但人家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根据大公发布的法典和法令,地方贵族只能享有一些经济特权和恩赐的特权,其他的什么司法审判权、军权都被取消。将他们老老实实的按在地上,决不能让他们有威胁。
但这样的政策引起原本地方贵族的反感,本来以为赶走了奥斯曼自己的好日子就又回来了,结果大量的权力被收走,自己本来是个贵族,这样和乡下土财主有什么两样?
一些不满的塞尔维亚贵族和保加利亚贵族聚集在一起,他们准备密谋大事,在他们看来,长久计划又不是他们的,只要拿回自己的权力就行,就算是奥斯曼趁机反攻,他们也毫不关心。
不过,他们是不是忘了,米尔恰大公曾经大规模处决了瓦拉几亚几十家贵族,而现在他们既没有兵,也没有外援,这不是找死吗。
而且,彼得打出的糖衣炮弹也确实有用,一些贵族已经居住在城市里,从事工商业。权力没了,自己只需要享受就行了。
正教会也提供了一部分的基层治理职能,主教负责管理边境地区的民众和负责收税,同时还负责教化和改信。信仰天主教和新月教的民众只能改信,或者多交一份人头税。
东正教在巴尔干的复兴是天主教没有想到的,教皇不是真心援助君堡,他们只是想逼迫正教会臣服。所以当得知东正教的范围扩大后,罗马方面觉得得限制一下,让匈牙利给他们制造一点麻烦什么的。这样就能逼迫他们谈判了。
不得不说,很天真的想法,天真的不可思议。
瓦拉几亚没有闲心去和西欧打交道,东方是他们的统治重心。不能有闪失。
而新领土的人口统计也在陆陆续续的传回,按照目前的数据,瓦拉几亚统治的人口已经超过了270万。最终可能会超过300万人,这王的人口放在东欧也可以和立陶宛相提并论了。
拥有这么多的人口,瓦拉几亚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更多的税收、更多的征召兵、更多的粮食,这些都需要人口去生产。而土地开垦、工商业生产、矿产开采是现在经济活动的主要劳动,越来越多的人口会让这个国家越来越有威力,只要增长速度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斯科普里和阿德里安是南方的两个大城市,如果没有奥斯曼的入侵和改造,瓦拉几亚掌控他们可能会更难。一个是君堡的门户、一个是马其顿地区的中心,地理位置都很重要,而瓦拉几亚同时掌控了这两个地方,说明巴尔干大局已定,一个崭新的国家正在冉冉升起,总有一天,他的名字会传遍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