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司马昭的任务

    闻言,诸葛启恍然大悟,立马就明白钟琰的言外之意了。

    诸葛启不由恍然道:“我知道了,对城外王基,我依旧避战。”

    钟琰露出笑容:“公子稳重、听劝,将来必堪大用。”

    这评价就比先前的‘尚可’好很多了。

    诸葛启也知道自己有很多缺点,好色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就是懒。

    如若不是被逼无奈,诸葛启甚至都想天天在家睡大觉。

    可惜,父亲起兵,被迫烧脑带兵。

    诸葛启属于是文、武皆懂,但哪个都不怎么精通。

    没有文鸯勇猛,但比文鸯略善谋划。

    没有王基善于谋划,但比王基稍微能打点

    …

    面对钟琰的夸赞,诸葛启没有再笑,因为诸葛启不知道钟琰这番夸赞是真是假,无需发笑。

    “姑娘可还有别的事?”

    钟琰摇摇头。

    “我还有事,就不打扰了,待我向钟公问好。”

    诸葛启没多待,转身就走了。

    钟琰也没挽留,看着离去的诸葛启,不由笑着说:“分明都志得意满,却能听进去好言相劝,不骄横自大…”

    …

    诸葛启在离开后,就登上城墙,查看起来防备之事。

    诸葛启对李远、李途二人严加嘱咐:“虽然许昌已克,但面对王基已经不可松懈,越在这个时候,越要谨慎,严防敌军使计攻城。”

    “但是…”

    一句但是,让李远和李途立马提起了注意力。

    “也不能太严密。”

    “啊?”李途一愣,不解道:“公子,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做?”

    “外松内紧,最好是能故意制造出一种…我们骄狂自大,布防松散的姿态。”

    李远眼前一亮,立马就明白诸葛启的意思了。

    “公子是想,以此引敌军来攻城?”

    诸葛启点点头。

    二人明白了,齐声称“喏”

    诸葛启站在城墙上许久,并没发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硬要说的话,就是王基迟迟不攻城,让诸葛启感觉有点怪异。

    ……

    与此同时。

    王基军中。

    王基不是不想打,他只是在等文鸯的败退,只不过一直没消息。

    王基也已经坐不住了,其实早在昨天,王基就已经派人去许昌查看情况了。

    但那个人还没带回消息,王基只能等。

    等到第二天下午,派去许昌刺探情况人回来了。

    王基一共派去了十多个人,回来的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对王基说:“许昌已经易主了,其他人跑去喊门,全被射杀了。”

    “那你怎么没死?”

    “我…我没跟着去,我是在暗处看得到。”

    王基没说什么,也幸好这人胆小,不然他还带不回来这个消息。

    王基摆摆手:“你先回去吧。”

    那人抱拳行礼后,就走出了营帐。

    王基第一时间派人去叫那一支埋伏在文鸯必归之路上的人撤回来。

    再在那伏击也没用了。

    ……

    王基一个人坐在营帐里,一夜也没睡。

    王基还真想出了一个计策。

    骄兵之计。

    王基思索一夜,想出了无数个计策,最终还是打算以骄兵破敌。

    王基立马派人去查看长社的守军情况。

    下午,王基得到答复。

    就和王基预想的一样。

    守军松散,无将巡守。

    当然,这也是李远和李途二人故意做出的假象,实际上的守军很多很多。

    只是没有暴露出来罢了。

    因为有许昌被攻克的消息在前,王基听到是长社是这么个松散的情况,不由‘哈哈’笑道:“敌军果然松散,骄狂自大,必死无疑。”

    王基信心十足,立马集结将士,开始鼓舞士气。

    第二天,王基对长社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而李远和李途的守城方这边,最初,还真被王基打的有点摸不着头脑。

    王基发起进攻的太快、太猛,李远和李途还没来得及让藏着的守军出来。

    但是,那些事先就准备好的将士一出来,王基的攻势积极有些弱了。

    王基在远处,看城墙上敌军忽然加多,心中顿感不妙。

    但王基没有停下,还在猛攻。

    王基还做了另一手准备,另外派兵去了长社其他东面,王基现在的谋划就是吸引敌军兵力。

    给东面制造机会。

    结果就是…

    打了两个时辰,没半点进展。

    不管王基用什么攻城计策,都被守住了。

    无奈,王基为了保存实力,便率军撤退。

    此战,对诸葛启来说,可谓是重挫敌军锐气。

    对王基来说,则是重挫了己军的锐气。

    王基也知道士气不行了,怕被诸葛启乘胜追击,回到营寨后,就开始严密布防。

    这一仗打完,诸葛启心情大好,想笑。

    但诸葛启并没有乘胜追击,诸葛启也想通了,现在文鸯已经打下了许昌,该着急的是王基。

    诸葛启只用牵制住王基,给文鸯、钟毓时间打下其他城即可。

    无需冒着大风险去追击歼灭王基,更何况还不一定能稳灭。

    王基是撤了不假,但他麾下的人死的不算多,也就三千人左右,也就是他是攻城方难攻打,如若在平地上正面打,诸葛启这点人根本不够看。

    ···

    就这样,经此一战,王基更不敢贸然进攻了。

    就在攻城无果的第二天,司马昭派人的人也到了。

    司马昭给王基的任务并不是尽全力剿灭诸葛启、文鸯二人及其叛军,而是让王基遏制住诸葛启的攻城速度,实在不行,或是退而求其次遏制住诸葛启不能让他往北掠地。

    司马昭还有灵智,并没有因此就迁怒于王基,而是给了王基两个选择,而且这两个选择都不难。

    王基在听完这两句话,也是果断放弃了长社,往南撤,王基并不是无缘无故后退,他是接应带两万人前来支援的王徽去了。

    ···

    就在王基率军撤走后,不过半个时辰,诸葛启就已经得知这个情况了。

    诸葛启感觉不对劲,但也说不来到底怎么不对劲,只能嘱咐李家俩兄弟不可松懈,好好守城。

    诸葛启也是再次登门钟家,这次是诸葛启主动找钟琰。

    钟家,院落,亭子里。

    诸葛启过来时,钟琰就在,面前的案子上摆着书籍。

    诸葛启家中也有藏书,但诸葛启并没有钟琰这么爱看。

    钟琰听到动静,忙起身朝诸葛启福身施了一礼:“见过公子,妾未迎接,公子勿怪。”

    按辈分来算,钟琰应该称呼诸葛启叔父才是,但因为钟毓有意撮合她俩,钟琰思虑过后,索性是称呼公子了,这个称呼不近不远。

    “此番贸然拜访,是为了道谢。”

    钟琰并没急着回答,而是先示意诸葛启入座。

    而后钟琰方才询问:“因何事还需道谢啊?”

    “若非先前姑娘及时劝阻,我也不会及时冷静下来,更不会事有昨日之大捷。”

    确实,如若诸葛启真放松下来了,那昨天是什么情况就不一定了,就算是防守住了,也不会那么轻松,必然也是一场惨胜。

    反正今天肯定是没法这么轻松的和钟琰面对面品茗了。

    “公子客气了,妾只是一小女子,心中并无大想法,先前提醒、劝阻之言只是为了家族考虑,妾可不想看着身体不好的祖父、叔祖父因为公子的一念之差落得个反贼的污名。”

    停顿一下,钟琰继续说:“再说了,妾又没提出什么计策帮助公子,能守住王豫州的进攻,还是公子有谋略,与妾有何关系?”

    这话说的是真漂亮,无形中还夸赞了诸葛启。

    和这种人说话确实舒服。

    无形中就被夸了。

    这次见面,二人说的话明显比上一次多了不少。

    钟琰对诸葛启还算满意。

    闲聊一会,钟琰要去给钟昀熬药,诸葛启便告辞离开了。

    ···

    同一时间,阳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