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司马昭的无奈

    劝降…说的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绝非易事。

    更何况,人家舞阳守得好好的,凭什么投降啊?

    ···

    听到这话后,诸葛启就没再说话了。

    钟毓其实觉得,把舞阳扔在一边不管是最好的。

    钟毓也确实这样对诸葛启建议了。

    诸葛启听完,并没急着抉择,依旧是皱眉沉默。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从早上,到午时,诸葛启也没决定下来。

    还是一副忧虑表情。

    钟毓实在坐不住了,便告辞离开,回家去了。

    现在,诸葛启身边能问计的人,也就只有钟毓一人了。

    在钟毓离开后,诸葛启揉了揉眉心,也站了起来。

    叹口气,在院子里漫无目的的走动起来。

    诸葛启现在脑子里一片混乱,对于舞阳,打不下来但又不想舍弃。

    同一时间,钟毓已经回到家了。

    钟毓进院没走几步,就迎面看到了钟琰。

    钟毓就顺便向钟琰说了舞阳的事。

    钟琰的回答和钟毓差不多,都是不建议打,钟琰说:“若诸葛公子有意图谋汝南,就应趁着王豫州不在时尽快去攻打,何须僵在一舞阳城上?这不是舍大取小嘛?”

    “谁说不是啊,我看他现在就是太乱了。”

    钟毓说完就走了,他可得好好歇一会了。

    ···

    诸葛启确实是一时想不通,进了死胡同,在院子里转了几圈,放松一二,就豁然开朗。

    权衡利弊后,还是采取了钟毓的建议,暂时不管舞阳。

    决定下来后,诸葛启第二天,就对南面几个县城下达命令,让他们带着各自守军,进驻汝南郡。

    由钟毓,带着许昌守军作为南下攻打汝南的主将。

    钟毓诸葛启现在还是比较信得过的,让他去,诸葛启不图他能打,只图他的身份背景,让钟毓去,就是为了让他制衡其他人,省得打着打着有人降敌了。

    钟毓当天,就带着家里的二十多个家仆,赶赴许昌带兵。

    这些家仆诸葛启给了他们甲胄。

    别看他们只是家仆,但有武器、甲胄,真要打起来,战斗力真不一定输于正儿八经将士。

    他们都是钟氏的人,对钟毓的话也是百分百服从的,指挥起来更好用。

    言归正传,钟毓赶到许昌之后,稍作歇息,就连夜带着许昌守军,往南去和其他几座城的守军汇合,进而奔赴汝南。

    ···

    一晃,三天时间悄然流逝。

    汝南郡境内。

    钟毓粗略统计一下,总计有将近三万人。

    兵力很多,打下一座城的信心钟毓还是有的。

    ···

    诸葛启坐镇后方,负责后勤,给他们运送粮草辎重。

    押送粮草的人也是诸葛启的心腹,李。

    粮草需要供给大军,诸葛启也适当减少了城中守军的伙食。

    自己也节衣缩食,吃的更少。

    诸葛启别的不会,后勤处理起来还是得心应手的,在南阳郡他负责的就是这方面,有经验。

    ···

    转眼间,又过去了三天。

    这时候,在颍川郡北部的王基也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其实,王基也已经预料到诸葛启不会硬碰硬来和他作战,多半会改变战略往南攻打汝南。

    但也没想到诸葛启的行动居然这么迅速,这才几这才稳住颍川局势几天啊,就已经派兵南下进驻汝南了。

    王基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送回了洛阳。

    王基思索再三,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现在就算是派兵赶过去支援,等到时黄花菜都凉了,索性就不管了。

    继续按照的司马昭的计划,留在阳城,遏制诸葛启往北的发展。

    不到两头,在洛阳的司马昭也通过王基的汇报得知了这件事。

    但司马昭也无能为力,现在魏国大量兵力都在淮水和诸葛诞、吴国联军对峙,关中则是要遏制姜维。

    辽东有叛乱,短时间调不回来。

    襄阳郡、南阳郡要则是要防备江陵吴军。

    司马昭思虑再三,也只能下令让汝南军各地各自为战。

    司马昭对王基并没有新任务,保持现状,遏守阳城、父城即可。

    至于汝南郡…司马昭大致已经放弃他了,其一是诸葛启已经在颍川立足。

    其二则是司马昭这会儿确实无暇顾及汝南。

    因为,就在这几天里,羊祜辞官了。

    ···

    对于羊祜的辞官,司马昭没有理会,就任由羊祜辞赋闲在家。

    现在司马昭不可能去管羊祜,甚至还有点气羊祜的辞官行为。

    因为羊祜的辞官,也有不少朝臣辞去了官职。

    这辞官风波,搞得朝堂上很缺人手。

    这也让司马昭感觉他们这些人辞官是为了表达不满,就是冲他司马昭来的。

    若羊祜不是羊徽瑜弟弟,不是背靠泰山羊氏,这件事绝不会这么轻松的过去。

    羊祜赋闲在家,也挺自在,闲着没事就去找叔母品评天下人物。

    这些天,羊祜和辛宪英谈论最多的还是要属诸葛诞。

    现在,天下基本上都在关注诸葛诞。

    羊祜也是没少向辛宪英询问她对诸葛诞有何看法。

    这不,羊祜闲来无事,就又来拜访叔父、叔母了。

    叔侄三人就坐于一堂,闲聊了起来。

    辛宪英谈论起政事,也是一点不逊色。

    辛宪英不仅擅长鉴人论事,在局势判断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就曾劝弟尽忠。

    当时的情况是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要诛杀曹爽,曹爽已离开洛阳,洛阳城门紧闭。

    大将军司马鲁芝领着曹爽的家兵斩杀守军夺门逃走,当时辛宪英的弟弟辛敞为曹爽担任参军,留在洛阳城中,鲁芝便派人去叫辛敞一同去城外会合曹爽。

    辛敞害怕形势,怕死,不知所措,便向姐姐辛宪英请教。

    当时辛宪英说,司马炎和曹爽同为顾命大臣,但曹爽专权,骄奢自傲,不尊陛下对陛下不忠,司马懿此举只不过是要除掉曹爽。

    辛敞又问,司马懿能不能成事。

    辛宪英答:“以大将军的能力,太傅如何不成?”

    辛敞心中更加害怕,就说,那我能不出去吗?

    辛宪英说恪尽职守是人伦大义,对弟弟说了一堆大道理,总而言之就是劝辛敞跟着鲁芝出城。

    辛敞照做了,事后并没有因此遭罪,反而还跟着鲁芝都受到了重用。

    这件事…虽然辛宪英预言失败了,没想到司马家不是周公,也不是周勃,而是王莽。

    但辛宪英确实具有大智慧。

    ···

    辛宪英有大智慧这件事在家里是共识。

    不然羊祜也不会有事没事就跑来拜访。

    羊祜提起了淮南。

    辛宪英便也说了几句。

    “现在淮南局势已经不再局限于淮水两岸了,照现在这个发展来看···”

    辛宪英摇摇头。

    虽然她没再说下去,但羊祜叔侄俩也已经明白辛宪英所指之意了。

    就是现在的情况对司马家来说很不利。

    羊祜又想到了近几日颍川郡的传闻,说道:“不知道叔父和叔母有没有听说,钟毓写了一份檄文,是讨伐大将军的。”

    辛宪英点点头:“有所耳闻,钟毓还是很有脑子的,有钟毓协助,诸葛启必然能在颍川站稳脚跟。”

    钟家在洛阳还有一个人,钟琰的父亲钟徽。

    司马昭曾经也想过要杀了钟徽,但他这个想法一出来,就被好多人出言劝阻。

    为首的就是颍川陈氏陈泰和颍川荀氏的荀霬。

    说起这个荀霬,司马昭就又是一肚子火,荀恺反叛的事他还没找荀霬算账呢。

    但司马昭也确实有点无能为力了,荀霬,杀不得。

    陈泰同样杀不得。

    更何况,还有裴氏、崔氏都劝阻司马昭莫要把钟氏得罪死,正好可以不杀钟徽以表仁德,还是降敌的是钟毓和钟会,和钟徽无关啊···

    别看司马昭之前杀的很起劲,但他杀的那些都不是大世家的人,面对这些个盘根错节、互有关系的大世家···

    就有点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