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粮到,吴军风波

    身边人怕司马炎身体扛不住,纷纷劝说歇一晚再赶路也不迟。

    但司马炎不同意,他虽然迷路,但不代表他是傻子,阳城守军还缺着粮食呢,可是一点都耽误不得。

    面对司马炎的强硬态度,那些劝说的人无奈,只能连夜赶路。

    而在暗处,文鸯还没走。

    文鸯还是不死心,不把这粮搞了,他心里很不舒服。

    但文鸯也知道,敌军已经知道他的存在了,想要再打出第一次劫粮成功的效果很难,一步错说不定还要全折在这。

    故而,每次进攻,文鸯都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文鸯随行走了一会,眼看就快和王基前几天派出来接应的人会合了,文鸯坐不住了,虽然时机不好,但还是硬着头皮下令再度进攻。

    这是最后一次,能否成功就看第一轮冲击,打不过就撤。

    文鸯冲杀于首位,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士气高昂。

    起初打的还算顺利,魏军受挫,连连后退。

    文鸯一鼓作气,带着十余人杀到了粮食附近。

    司马炎就在这,他立马喊人过来守粮,文鸯自知抢不走,幸好他提前有准备,火烧。

    但粮食没在一起,文鸯又朝着其他粮食一顿戳,全挑飞了。

    乱戳一顿,文鸯又挥舞长枪杀了一番。

    “撤。”

    杀够了,文鸯立马喊撤。

    敌军越聚越多,再不走就没机会了。

    文鸯不贪心,能毁一点是一点。

    文鸯撤走了,留下了遍地尸体和一片狼烟。

    尸体则是敌我皆有。

    司马炎看着这一副惨状,很心疼。

    他不是心疼死伤的人,而是心疼粮食又少了这么多。

    被毁的这些能够很多人吃一天。

    司马炎顾不上别的,急忙组织人手去救火。

    等忙活完,都到凌晨了。

    这时,忽然有一阵脚步声响起,吓得司马炎急忙备战。

    但没见人靠近,反而是听到有人在远处大喊什么话。

    司马炎派人靠近,一联系才知道,原来是友军。

    司马炎这才松了口气。

    司马炎被搞得身心俱疲,友军接应到后,他就放松了,这一放松就有点犯困,昏昏欲睡。

    行军到东方升起一抹鱼肚白,抵达阳城。

    王基一夜未睡,见到城外来人,当时就带着人拿上武器去了城门口。

    在见到司马炎的那一刻,王基放心了。

    司马炎都亲自来了,肯定是押送粮食的。

    故而,王基见到司马炎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粮食的事。

    司马炎点点头,表示有粮食,但紧接着又摇摇头。

    “嗯?”王基一愣:“不知,摇头为何意?”

    “唉···”

    司马炎叹口气,而后把先前被文鸯几度进攻的事如实道出。

    闻言,王基叹口气,说道:“这件事…怪我,我应该多派些人前去接应,否则也不会被敌军抓到机会。”

    “此事与将军无关。”话音落下,司马炎却是摆摆手,说道:“将军需要防备敌军正面主力,此事应是我的过错,有前车之鉴却不加强防守,唉~”

    司马炎虽然没有带兵打过仗,但他还是很会笼络人心的,这会王基坐镇阳城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要稳住王基。

    王基对司马炎的这番话感到意外,如果是司马昭说的他就不意外。

    当然,司马昭也知道,这只是话术罢了。

    虽然不可全信,但还是要表现出受宠若惊的姿态。

    王基连忙开口自揽责任。

    然后就是配合着司马炎演戏。

    司马炎想要名声,王基自然要配合,不然不高兴了怎么办。

    ……

    话分两头。

    与此同时,淮南战场上。

    这些天,淮南战场双方依旧没有大冲突。

    贾充没有要攻打的意思,而文钦等人则是各怀鬼胎。

    哦对了,孙綝的那个堂弟,也就是孙丰,把前线搞的乌烟瘴气。

    孙丰在北岸前线干过的那叫一个滋润。

    孙丰骄纵自大,自傲狂妄,他和其他人的关系都不好。

    他带来的那十多个亲信,也仗着孙丰的势,对吴军和诸葛诞的淮南军趾高气昂。

    这可是引起了众怒,今天晚上,将士们积怨已久,实在是忍不住了,派几个代表找到唐咨说:“将军,那孙丰的所作所为您就不管管?”

    唐咨虽然是降将,但毕竟管过他们一天多,他们最先想到的人也就是唐咨了。

    闻言,唐咨放下书,起身询问:“发生什么事了?”

    这个代表见唐咨问了,就立马诉说了起来,全是对孙丰的不满。

    唐咨也是没想到,吴军和吴将居然不和了。

    唐咨略有所思,但那个吴军代表等不及了。

    “我已经无权干涉这件事,大将军有令,兵力皆交由孙将军管制。”

    “将军您是真不管了?”

    唐咨没有直言拒绝,而是说:“文将军也在,如若他答应管,那我就没意见。”

    这个人立马告辞,又跑去找文钦了。

    唐咨这会心中也在考量到底要不要舍弃家眷跟着诸葛诞,现在吴军都和孙丰闹掰了,倒是个好机会。

    那个代表找到文钦后也是这一套说辞,文钦则是当即表示他会去找孙丰交涉,那个代表这才满意,连忙向文钦道了一顿谢。

    文钦确实去见孙丰了,但文钦并没有提这件事,文钦才懒得管他们这破事呢,爱咋咋地。

    他去见孙丰喝点酒就会回来了。

    文钦的说辞也已经想好了。

    “唉~”文钦叹口气,而后就痛心疾首的对那个代表说;“孙丰非但不听,还大骂我多管闲事,大骂你等事多,这件事我是管不来了,你去另找他人吧。”

    文钦这话就是故意引起孙丰和吴军之间的矛盾,等到再过些时日,双方矛盾大到无法化解时,再出面杀了孙丰即可。

    那时候,不说能顺利接管吴军,最起码吴国朝廷只能暂让文钦、唐咨去管,或者是两人各带一半。

    那人听到这话垂头丧气的离开了。

    ···

    回去后,他如实对吴军弟兄们说,一夜时间,一万多吴军就全知道了这件事。

    他们同仇敌忾,对孙丰的不满情绪彻底爆发。

    唐咨和文钦一大早就被几个吴军强行拽了出来,要他俩带头去找孙丰讨说法。

    唐咨看了眼文钦,心中责怪文钦太心急了,这要是引起兵变,他俩说不定都要跟着被杀。

    正好这时文钦也看向了唐咨,文钦不由苦涩一笑,他自然知道自己着急了。

    文钦本想他们还会再等等,没想到一夜就爆发出来了。

    就现在这个情况,文钦和唐咨只要不同意,这些已经爆发的吴军绝对敢砍了他俩。

    文钦和唐咨只得同意,二人在裹挟下,来到了孙丰营帐外。

    这会孙丰还在睡觉,一个吴军直接拿着枪闯了进去。

    见没有危险,进去的人越来越多,文钦和唐咨二人还没进去,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那些人刚进去,就先听到了孙丰怒骂的声音。

    然后声音就乱糟糟了。

    等到二人挤进去后,就只见到了孙丰的尸体。

    刚刚孙丰不明形势,下意识就冲着那些情绪正不好的将士们一顿骂,那人家也不惯着他,直接给杀了。

    这发生的太快了,文钦和唐咨都有点懵。

    文钦最先反应过来,说道:“孙丰是大将军的堂弟,现在他死了,我们谁都脱不了罪。”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觉得很有道理。

    “将军。”便有人问:“那我们怎么办?”

    文钦心中一喜,就等着你们这么问呢。

    “此事还需瞒着,一旦传出去被大将军知道了,就是陛下也保不住我等。”

    屋里的人皆点点头。

    接着,文钦又说:“另外,孙丰的那些亲信也要杀掉,一个都不能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