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修仙啦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 一些语言的艺术

    “父皇。”

    不等嘉靖开口,裕王又跳了出来,顿时迎来了两双幽幽的目光。

    他迟疑了一下后,还是双手行礼道,

    “父皇,万一是紧急之事,岂不是耽误了时间?”

    裕王很清楚这些奏疏的内容,也知道浙江那边张居正他们根本不敢处理。

    这件事,必须在朝廷这边解决。

    他脑海里又想起了徐阶的提醒,既然父皇都知道了,那就干脆听话,交给父皇处理好了。

    “耽误?”

    嘉靖目光幽幽的注视裕王,手中的芭蕉扇也停止了扇风,随后语气没有起伏的说道,

    “朝廷自有法度,若是紧急之事,也当加急送来京师。”

    “区区几份奏疏,便让你如此紧张了?”

    这两句话一语双关,是在责问裕王的愚蠢,更是在提点他动动脑子。

    你忽然就送来这些奏疏,又不给个说明,就急着催促自家父皇处理,甚至打起了感情牌。

    这是一个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正常流程应该是裕王将奏折送过来,提供情报,顺带让他父皇先求证情报,再进行批改,而不是这么急冲冲的索要答案。

    换位思考,他父皇若是什么都不知道,却打开了奏折看,又该如何决断?

    哪怕大家都知道皇上知道一切,但是明面上,总要给一个合理的解释,按照流程来走才对。

    “父皇,儿臣,儿臣……。”

    扑通一声,裕王又跪了,他虽然脑子不太好,不过总算明白一件事,自己是当今皇上的儿子。

    认错挨打,总不会有问题的。

    可惜他的那些话,已经掐死了将这些奏疏打回浙江的可能性了。

    万一海瑞在浙江闹出什么事,在场三人都有责任。

    “皇上,浙江那边有张居正与高拱二人,不如请徐阁老来问问情况?”

    严嵩一直静静地观看嘉靖父子的对话,直到裕王跪下认错,他这才出面开口。

    裕王的种种表现,都能说明这些奏疏,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他是大明御用背锅侠,但绝不是什么人都能甩锅到头上的茅坑。

    严嵩这是在问,这口黑锅他先背,由内阁出面,所以,皇上你的意思是?

    毕竟从皇上的态度来看,这些奏疏到底讲了什么,恐怕就自己不知道了。

    这不是大事,黑锅自己先背着,让皇上化被动为主动,有回旋的余地再说。

    严嵩化身背锅侠,主打一个贴心。

    对此,嘉靖心里冷笑了两声,宣徐阶?

    那个老狐狸早就回徐府等待了,宣与不宣,这口黑锅都甩不掉。

    说白了,海瑞的奏疏是针对改稻为桑,而改稻为桑又是嘉靖同意的国策。

    一旦徐阶过来,必然会主动打开奏疏看,然后假装惊讶,将这件事彻底挑明。

    而他不过来,问题也不大。

    裕王被徐阶忽悠的冲锋陷阵,铁了心要将这件事解决掉。

    身为嘉靖唯一的儿子,大家都公认的储君,裕王身上绝不能有污点。

    所以弄到最后,还是要嘉靖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甚至嘉靖不用想都知道,哪怕他不宣,过会徐阶也会主动入宫求见,然后表示他也才刚看到这些奏疏,还没看几个字。

    裕王便为表忠心,孝心,将这些奏疏带到了皇上面前,他这是来请罪的。

    这件事一挑明,因为嘉靖身为皇帝,所以必须给出决断。

    而且,这还是徐阶给严嵩挖的一个坑,就等着他必须往里面跳。

    因为徐阶知道,当今皇上,也是一个极为爱惜名声的皇帝。

    一旦严嵩接手这件事,就必须直面改稻为桑与皇上名声的问题。

    他既要保证改稻为桑顺利施行,也要免除皇上名声出现污点,将黑锅接过来背好。

    如此一来,海瑞这个烫手山芋,就被清流们甩给了严党。

    全过程中,只有严嵩被苦一苦了,大家都皆大欢喜。

    “去宣徐阶来。”

    嘉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裕王,微微摇头后,便示意了一下黄锦。

    很快,早就等候在家的徐阶,便来到了玉熙宫,一顿客套请安后。

    他故意看了一眼严嵩手中的奏疏,带着惭愧的表情跪下,叩首请罪道,

    “臣向皇上请罪。”

    这是要挑明事情的前奏,一句请罪,嘉靖必须开口了。

    “你们是有罪,几份县令的奏疏,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朕面前,内阁是摆设吗?”

    嘉靖根本不理会徐阶的请罪,手里拿着芭蕉扇轻轻摇着风,脸上露出不愉的表情。

    徐阶跪在地上,严嵩也一起跪在了地上。

    这是拿规矩压人,先别说事,规矩被破坏,你们打算怎么办?是不是觉得朝廷法度都没有一样?

    一句话,嘉靖便将主动权拿回手中,这件事不解决,海瑞的奏疏,就必须往后排一排。

    “浙江有张居正与高拱两位朝廷大员,为何不上报?”

    这是专门针对徐阶的二次问责,毕竟张居正是他学生,高拱是他同事,这是清流党派的责任。

    “朕的儿子,何时沦落到送信的地步了?”

    这句话就重了,徐阶只能将头磕在地上,三个要命的问题,他必须给个交代。

    “皇上容禀,海瑞是裕王手下谭纶,举荐的官员。”

    “臣也是刚刚知道这件事。”

    徐阶继续将头磕在地上,给出了非常正当的理由。

    海瑞是谭纶举荐的,谭纶又是裕王的人,这件事,内阁十分不方便处理。

    更何况,他也是刚收到消息,说明海瑞的奏疏是通过特殊渠道送到裕王面前。

    所以张居正与高拱二人,包括浙江那边的官员,都不知情,更别提处理了。

    牵扯上裕王,这件事就能解释过去了。

    徐阶没提裕王是主动送信,但是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这是裕王的决定。

    因此,这也不算破坏规矩,因为这是裕王的特权结果。

    一波送命题,在徐阶牵扯裕王后,就被化解了。

    “当初朕信任你,将这件事交给你们处理,如今却是这个答案?”

    嘉靖继续坐在龙椅上,用手中芭蕉扇指了指严嵩,再次问责。

    不管海瑞的奏疏说了什么,肯定是浙江那边出事了。

    当初你是怎么和朕保证的?是不是在辜负圣恩?

    “回禀皇上,臣知罪,还请让臣与严阁老一观奏疏,商量解决的办法。”

    挨打认错,徐阶玩的非常滑溜,非常干脆表示自己认罪,并想挑明这件事,来积极想办法解决。

    他愿意担责任,也愿意去处理,谁也挑不出错来。

    这让一同跪下的严嵩眼皮子一跳,忍不住瞥了旁边徐阶一眼,琢磨着这头老狐狸的打算。

    到了现在,他也听出了一些端倪,浙江的改稻为桑,怕是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