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9之不走弯路
繁体版

第7章 卖酒(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啊~~)

    颜色微黄和陈味明显,都是老酒的特征。

    虽然酒味淡了一些,但那是因为散酒的质量和度数不高以及保存条件一般的原因。

    只要换成品质高的酒,再找到合适的储存酒的容器,就不难通过客栈空间得到更好的老酒了。

    刘年记得池水县有个高里乡,他们乡虾湾村就有一家祖传酿高粱酒的。

    他家后世还发展成了一家酒厂,这说明酒的质量应该不错。

    当然,他们家的酒应该比不上那些名酒,但卖给那位冯厂长却是正合适。

    今天诸事顺遂,刘年又是一觉睡到天明。

    听着孙长玉小声喂鸡的声音,他却不由有些遗憾:她这么平静,昨天晚上张强肯定没有来他家偷羊。

    孙长玉明显更喜欢日子平顺些,昨天晚上没有发生意外,她整个人都透着轻松和淡淡的喜悦。

    当然,或许也和他要给杂志投稿有关——尽管还不知道作品能不能发表,但这件事本身就让她替自己的孙子高兴。

    因为要去县城,她特意给他用油煎了荷包蛋煮了一锅面,这样既有汤水又顶饿,适合现在的天气出门。

    吃着饭,她又从席子底下取出包着钱的手绢,打开后数了数,就把里面所有的六十五块钱都给他了。

    刘年心中一松,这样倒是不用他再找买资料的理由要钱去买酒了。

    不过,他记得虾湾村的高梁酒虽然比门市铺的池水二曲还要贵,但好像也只有两块五一斤。

    他们那里好像还有盛酒的坛子卖,但一个五斤的坛子应该也贵不到哪里去——他们家盛水的大缸买的时候才二十块钱,盛酒坛子用料精致一些,应该也贵不过它去。

    他要买五斤酒加一个坛子,加起来应该不超过三十五块钱,算上寄信的钱四十块钱也足够了。

    “奶奶,我用不了这么多钱……”

    孙长玉却是不容分说的把钱塞到他兜里:“拿着。花不完再带回来,但你一个人去县里,要是遇到点事,没钱傍身可不行。”

    虽然他不是第一次去城里了,但以前还好,他是去学校上学——她其实仍然担心,现在学校没开学,她更是多了一份担心。

    刘年瞬间明白了她的心思,心里不由暖暖的,他赶紧保证道:“奶奶,您放心,我去县城只是去寄信,有危险的事绝对不碰,也不去看热闹,寄完信我就马上回来。”

    孙长玉虽然还是担心,但孙子这么懂事,她不由感到欣慰:“嗯,你向来做事有分寸,我不担心。”

    “不过你也不用太着急回来——太着急做事反而容易出乱子。”

    刘年马上点头答应,又想到如果酒能卖出去,也不能直接带着钱回来,因为说不清楚,而客栈里又不能储物,所以最好办一个存折。

    他很快想到了办法:“奶奶,我今天去城里,顺道把身份证办了吧?身份证早晚都要办,高考的时候要用。”

    既然是考学要用,孙长玉自是不会拒绝。

    吃完饭,刘年就揣好钱和户口簿,骑上那辆泰山牌的自行车出门了。

    这种老式自行车最大的特点就是笨重和牢固。

    他一开始骑的时候还感到有些生疏,但毕竟骑过那么多年,骑行了一段距离就唤醒了身体的记忆,适应过来。

    从他们村到峪乡大概七八里地,他花了十多分钟就到了。

    然后又花了二十分钟时间到乡派出所办身份证的手续——今天只是登记,取证需要等到十五天后。

    办完手续,他绕道去了高里乡的虾湾套去买酒。

    过程很顺利。

    酒一斤两块五,五斤的坛子十二,再买上一个垫了稻草的竹筐,整个算下来只收了二十五,而且人家还帮忙不仅帮着用酒泥封了坛口。

    其实他们有现成存放的,但一年的都要多五块,对他自然是没必要的。

    买完酒,他继续向县城赶。

    等出了村子,到了外面没人的地方,他就把酒收进了客栈里。

    因为没有任何负担,出门也早,等他穿过铁路经过的桥洞,进了县城,时间还不到十点。

    上一世自从前往省城上大学,他来县城的次数就很少了。

    此时故地重游,看着没有经过后世大规模改建的旧厂、坑洼不平布满尘地的路、路边长满的杂草和堆积的垃圾,所有的一切都还是老样子,他很快就将眼前的一切和沉睡的记忆一一对应起来。

    循着记忆,他找到了八街。

    到了八街,冯厂长的家就不难找了——路口最大的那家就是了。

    趁着没人,他重新把酒拿出来,放进竹筐里,然后推着自行车走了过去。

    此时冯家大门敞开着,一个穿着跨栏背心的老者正坐在门洞阴凉里,一边看书一边吹着小风喝着茶。

    “小伙子,你找谁啊。”

    看到他过来,老者主动开口道。

    刘年讲明来意后,老者,也就是冯盛茂冯厂长,果然很感兴趣。

    作为爱酒之人,一看到刘年抱过来的酒坛,从坛身和酒泥的状态,他一眼就判断出酒确实得有些年头了。

    至于说是不是和刘年说得一样,是他爷爷存下的,到现在已经有四十一年了,冯盛茂估摸着应该也大差不差。

    接下来就是谈价的阶段。

    “小伙子,你应该知道孔府家酒吧?”

    刘年点了点头。

    孔府家酒,对有着后世记忆的刘年来说已经是个很淡的记忆了,但它长期在央视打广告,那句“孔府家酒,让人想家”的广告词,可谓是家喻户晓。

    冯盛茂见他点头,又笑道:“现在礼盒装的孔府家酒一瓶45,我厚道点,看在你这酒有些年头的份上,给你按一斤50,你觉得怎么样?”

    池水县离着生产孔府家酒的酒厂不远,属于它的地盘,对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来说,论知名度孔府家酒可能还要远超那些大厂名酒。

    刘年却不是这个年代的普通人,他知道存了四十一年的老酒是什么价格。

    即便现在经济远不如后世,也不可能卖这么便宜。

    何况,这坛经由客栈空间制造的老酒保存还那么完好,几乎没有跑酒。

    所以,听他说完,他直接伸手道:“冯厂长,你把酒还给我吧。”

    冯盛茂是爱酒之人,面对保存这么好的一坛老酒,既然遇到了,哪里舍得眼看着再失去它?

    他忙道:“哎哎,小伙子你别急啊。”

    “我跟你说,纺织厂的正式工一个月才210块钱,你这一斤酒50块已经不低了!”

    刘年摇了摇头,手已经摸到了酒坛上。

    冯盛茂急了,赶紧按住他的手,道:“小伙子,做买卖就是讨价还价,你嫌我出的钱少,你就说说你想卖多少钱,哪有一句话不合意就不谈的?”

    对刘年来说,这种老酒来得容易,他只是不想被人当成棒槌,并没有想过要卖出高价,于是随意的说道:“冯厂长,价格您来定,只要诚心,我不还价。”

    冯盛茂微微有些动容。

    他仔细盯着刘年看了两眼,见他明明穿着最便宜的衣服,身上却偏偏有种宠辱不惊的气质。

    他沉默了一下,举起两根手指,道:“两千!”

    这个价格还在刘年的预期之上,他很痛快的答应道:“好。”

    冯盛茂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又心疼起来:“就这么一坛酒两千块钱,一斤四百块钱,亏大了呀,这个价格都能买好的五粮液了!”

    刘年好笑的道:“冯厂长,您买的五粮液是存了四十一年的老酒吗?”

    “那种酒里就算有这么高年份的老酒,估计也就占百分之几,主要是用来定味儿的。”

    见他懂里面的道理,对于花的两千块钱就释然了。

    刘年又提醒他再验验酒,则让他对刘年的观感更好了。

    毕竟两千多块钱的东西,他就拿锥子撬开一块坛口的泥块,凑近闻了闻味。

    等闻到封在盖子边上从坛子渗出来的酒香,他彻底没有了怀疑,却舍不得继续开了。

    作为一个爱酒之人,闻到老酒的味道,他彻底把花两千块钱的事丢到了脑后,反而对送来美酒的刘年甚至有些感激,忍不住拉着他多聊了几句。

    退休之后,冯盛除了爱酒,还喜欢读古典名著,等到知道刘年这次来除了卖酒还要去给杂志投稿,文章还和《西游记》有关,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平时读名著更多的是停留在“读”的层面,这四篇文章却是搔到了他痒处,又忍不住和他探讨起来,并一起对引用不完整的内容进行了增补修改。

    最后更是拉着刘年吃过午饭才放他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