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月同天
繁体版

第十五章 安邑三月槐花香,翩翩少年见成人

    众人在安邑附近的盐池安葬了张仪和惠文后,祭拜了一番,便各自散去,赢煜一行人来到李冰家中,张社和中条五鬼径自回了墨家,信陵君与魏漪也前往大梁,鬼谷子带着小李穆与苏秦就在安邑附近的大埿山隐居下来,专司授业。

    梦宣诞下的女婴,取名为李元珺。

    沅玑和梦宣二人,平日无事便在安邑办了一个女子学堂,教授他们舞蹈与文化,女红之活便是梦宣的职司了。

    信陵君看着自己妹妹每日里活活一个女疯子,便将若汐拜托给了沅玑,若汐与如歌年纪相仿,二人倒是投缘,平日里也在学堂之中教授女子习武,男人们若是敢动手,女子自然要奋起反抗,岂能坐以待毙。自此,安邑女子学堂倒是吸引了很多女子的归附,她们自力更生,渴求自我,即便在男子阵亡后依然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被生活所压垮。

    安邑女子学堂的名气,虽说不若稷下学宫那样出名,可在礼乐之下的战国,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学堂之宗旨便在于”合君民男女,皆发深省,协力以图自强。自强之道,须以开女智、兴女权为根本。”

    战国时代女子风气便已经如此开放,也得益于男子战死之数益增,女子所承担之家业愈重,各家思想争相迸发,女子的束缚也没有那么严格。可是没曾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对女子的束缚反倒是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晚清时期与新文化时期,人们便会借着春秋战国与唐王朝的兼容并包,开放并蓄的思想,返璞归真,强调女子的独立自主地位。千年后的民国时期,妇女们围绕着一夫一妻,参政权和教育权与男子们据理力争,成果显著,新中国后的女子们,不仅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光发热,更是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急先锋,这便是文明的进步。

    倏忽十余载,李穆与赢威也已经到了加冠之年,囡囡已经长成一个十分漂亮标致的大姑娘,每日里提亲的人都快将门槛踏破了。沅玑都自叹不如,看来,囡囡的母亲定十分漂亮,想必是燕国的贵族之家。

    她本身便有武术功底,为人聪慧,魏漪十分钟爱这个女子,便收在门下,在魏漪的调教下,在剑术上已经大有所成,就连魏漪都赞叹,囡囡的悟性要比信陵君还要聪慧。就是失聪的问题,还是时好时坏。

    囡囡勤奋刻苦,魏漪所传剑法在她手里失却了刚猛之力,却灵动飘逸,舞将起来让魏漪甚为着迷,信陵君公事繁忙,魏漪便拉着囡囡作伴,浑身武艺尽数相传,让赢威好生羡慕,每天都粘在姐姐的身后。

    李元珺也是出落的楚楚动人,对女红之活很是精通,在其母梦宣的熏陶下,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连沅玑引以为傲的巴蜀舞蹈,也被李元珺轻松掌握,让众人都颇为惊叹。

    李家二郎早早便随了李冰经手河渠事务,对天下水文如数家珍。

    沅玑也生了个姑娘,叫做赢槿汐,赢煜对这个姑娘很是偏爱,生怕磕着碰着,可是她样貌随了沅玑,偏偏性格与魏若汐却十分相似,直来直去,疯闹爱玩,与谁也合不来,打架闹事是常事,就是赢威,天天也被这个丫头挠的满身伤痕,二郎更是惹不起,跟着父亲学习河务。打完家里出去玩,跟外面的小朋友也玩不到一起,不是把这个挠花了,就是拎着砖头追着男孩子跑。

    虽说每一次并不一定就是槿汐错了,可还是得都需要李冰带着梦宣,沅玑等人一起给人赔礼道歉,在安邑这点地方,都知道李家有个疯丫头。

    可赢煜才不在乎,女儿什么样子,自己也都喜欢,她想做个女将军,赢煜也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沅玑笑着说,我是管不住,下次她再闯祸,你就自己去,要不是李冰在安邑名声很好,你家姑娘早就被按在地上摩擦了。

    赢煜哈哈大笑,谁让她有个好姐姐,能把她揍哭的人我看哪,也就只有你这当娘的了。

    槿汐年纪最小,所以囡囡对她最为照顾,有求必应,看到这个小疯子闯祸,沅玑就气不打一处来,每次要揍槿汐时,囡囡就趴在槿汐的身上,沅玑就不好下手了,就连睡觉,囡囡都要搂着这个疯丫头。

    每次囡囡练剑,槿汐便在身旁玩耍。李穆在鬼谷子那里,很少回来,每次回来,沅玑与梦宣都要好好地给做一顿好饭,槿汐就钟意这个哥哥,就李穆跟她亲近的厉害,就是晚上,也要拉着囡囡和李穆一起睡。

    再李穆回师父那里时,沅玑和梦宣给大包小包拎了许多,让鬼谷子也尝尝鲜。

    晚上睡觉,李冰每次都要与李穆谈到半夜,从学艺到做人,再到处事,自小的家风对李穆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这一日,正是中国人最期待的岁首节日,来给李穆,二郎举行加冠成人礼。魏国的岁首与秦国不同,秦国岁首在现在的十月,魏国中国地区,便以当下的立春为岁首。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天寒到了极点,就立春了。立春之时,我国并没有摆脱冬日的束缚,白雪皑皑,梅花芬芳之景依旧存在,但是春的气息已经可以让人感受到了。

    立春节气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即开始,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我国将一个季度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的到来,意味着寒冬即将离去,人们心里自是美滋滋。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我国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木生火,火气温,所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吹面不寒杨柳风”,沉醉在春风里,聆听来自天籁的韵律,尝试拥有平和淡然的心境,摒弃尘世的喧嚣,忘却浮华的烦躁,把种种不舍和无奈,淡淡一笑,丢在旷野中。

    大地解冻,很快农民就会赶一头黄牛,鞭子一甩,犁铧开始翻开闲置一冬的土地。民间俗称“立春”为“打春”。这一俗称源自民间的活动,古代在“立春”这天,人们用泥土做一个“春牛”,然后用鞭子抽打,称之为“打春牛”,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

    二候蛰虫始振,“蛰虫”是冬眠的虫类,随着阳气的生发和温度的提升,他们也在此时被惊醒,伸伸懒腰,等待惊蛰时出来。

    三候鱼陟(zhi)负冰,“陟”是升的意思,水底变暖,鱼感知阳气而上升,因为冰尚未完全消融而负冰,毕竟这时春气还弱。

    大河尚未解冻,李冰公事还不忙,沅玑与梦宣准备了一大桌子的饭菜,庆祝三个小伙加冠成年,独立成事。这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嘉礼的一种。嘉礼主要有乡饮酒礼、冠笄之礼(包括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宾射之礼、燕飨之礼、脤膰之礼和庆贺之礼,君王亲政,男子娶妻,便是以此为依据。

    “参见先生。”赢煜与李冰夫妇二人向鬼谷子见礼,鬼谷子在李穆回来后不久,便留下苏秦在山上修炼,自己孤身前来安邑观礼,也是想要保证加冠大典的安全。

    鬼谷子高寿,大笑虚扶了四人,“长大了,精神了,好啊,好。”

    几人邀请鬼谷子进入内堂,尚未坐定,便听到外头一阵喧哗,赢煜大喜,急忙出去,“五位哥哥,来来,里边请。”

    中条五鬼早就被几个孩子缠在一起,“去什么里头,老子们回家还要听你这唠叨鬼,去去去,别影响我跟孩子们玩耍。来来,槿汐,元珺,让叔叔们看看,呦呦呦。”元珺走上前来,施了个礼,五鬼笑道:“看看,这一看,就是梦宣那个小娃娃调教的,多有礼貌。”抱起元珺就要亲一口,被元珺笑嘻嘻的挣脱了下来。

    倒是槿汐,赖在青瘟鬼的怀里不下来,时不时拽着几人的胡子,

    赢煜无奈地摆摆手,径自去了。不了一会,信陵君也是一脚塌了进来,魏若汐正在忙活,看到信陵君,一个飞身便奔了过来,一把抱住信陵君,叫了一声,“哥,怎么才来,还空手过来,哼。”

    信陵君笑了笑,指着魏若汐的鼻子说道:“你呀,还没嫁人便胳膊肘往外拐,埋汰你哥是不,明天我就让父王将你许了出去。”

    魏若汐听到这个立马笑呵呵起来,“哥,我跟你开玩笑呢,你说你这人,不嫁人啊,不嫁人,嘿嘿。”抱着信陵君的脖子便不撒手,这可真就是小时候的魏若汐,信陵君就受不了这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粘人,去去,下去,让别人看见,成何体统。”

    信陵君脸都红了,好容易摆脱魏若汐这个小妖精,信陵君的衣摆都被蹭乱了,无奈地叹息。赢煜看到后,“想想,自己亲妹妹,你就不气了。”

    信陵君笑道:“你家这个也不是省油的灯,你还笑话我。”

    赢煜摆摆手说道:“我家那个,是个神兽,早就骑在我头上拉屎了,习惯了,哎,早就习惯了。”二人相视一笑,信陵君问道:“李冰呢?”

    赢煜说道:“鬼谷先生过来了,他们已经聊了很长时间了,我听不进去,哎。”

    信陵君说道:“你个二把刀,你懂个揽子,鬼谷先生博学广闻,对各家思想都有涉猎,这可正是天下士人做梦都想有的机会啊,你应该知道,鬼谷先生可是孙先生的师父,兵家之学,可是你的需求呢。”赢煜恍然大悟,跟着信陵君走向了内里。

    如歌早早便身着华服,化着精致的妆容,在旁侍立。魏若汐身为加冠大典的大总管,操持着繁琐的一应事务,开心地很。

    她本是魏国公主,姐姐嫁给了平原君赵胜,哥哥便不再管她,她倒是乐得清闲自在,在安邑倒是也安然自在,没有了礼法的牵绊,这就是她一直追寻的快乐生活。

    李冰与梦宣站在李家宗庙前方,赢煜与沅玑从旁而立,四人喜笑颜开,等着大典开始。他们特意邀请了鬼谷子,张社,中条五鬼与信陵君等人前来观礼,鬼谷子德高望重,便成为了嘉宾,几人相约进入了李家家庙。

    二人初服穿采衣和紒,加冠前则着缁纚,坐在地上的草席上,面对着李家的诸多先祖。魏若汐高声喊道:“大典,起。”

    如歌走上前,将两人扎起的头发解开,梳理一番后,缠上发巾。鬼谷子净手后,走到二人面前,相象征性地扶正二人发髻,如歌端着缁布冠,走到鬼谷子面前。缁布冠是一整块染黑的布帛,用冠带将它固定在头上。这是殷商时期的冠帽,周代的人们用它来作为冠礼中第一顶冠,表示不忘古人的传统。如歌清亮的嗓音朗诵道:“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

    在第一顶冠礼结束后,如歌又端来了白鹿皮做的“皮弁”,折在周时期是士人每月初一在诸侯的朝廷时穿戴的礼服,表示志高存远,如歌又朗诵道:“

    受天之庆。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

    寿考不忘。旨酒既清。嘉荐亶时。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

    永乃保之。旨酒既湑。荐荐伊脯。乃申尔服。礼仪有序。祭此嘉爵。”

    最后一顶,便是诸生最为尊贵的红褐色“爵弁”,搭配着黑色的丝绸上衣,以及红色的丝绸下裳。这套冠服只有在参与诸侯的祭祀活动时才能穿,是士人此生能穿戴的礼服中最隆重的一套。在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虽说礼仪没有那么繁琐,可是冠礼的流程并未又太大变化,如歌接着朗诵道:“

    承天之祜。旨酒令芳。笾豆有楚。咸加尔服。肴升折俎。承天之庆。

    受福无疆。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

    宜之于假。永受保之。”

    每一次的加冠,都是对男子社会责任的强调,加冠之后,你便不再是父母手中的妈宝男了,你就要自力更生,成家立业,父母自有父母的事业要做,相互帮衬,可以,伸手要钱,不许。冠礼,便是自己独立担当的开始。二人加冠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要拜见自己的母亲,二人向着沅玑和梦宣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被二人扶起。

    梦宣说道:“穆儿,二郎,此后,你二人已经成年,便需要清楚,你要担当起得家国情怀,祖国有难,迎难而上,处事待人,需有法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奋斗,艰苦耐劳,若是吃不得苦,还想着嬉戏玩闹,那这冠,你们担不起。《礼记》中言:成人之者,将责成人之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为娘告诉你们,严于律己,三省吾身,为正义之士,平不良之人,谨记,可?”

    二人深深一躬,说道:“多谢母亲教会,我二人定铭记在心。”

    沅玑走上前抚摸着二人的头说道:“你母亲什么话都说了,我就不多说了,远行之时,多思念母亲,啊,走到那里,要知道,母亲便在家里等你们,想吃啥,去信,有委屈了,去信,既已加冠,在母亲眼里,也是孩子,有母亲在的地方,那里便是家,知道吗?”

    二人又是深深一躬,说道:“母亲,孩子谨记,请母亲放心。”赢威在一旁看得心潮澎拜,看着赢煜说道:“父亲,我也想加冠。”

    赢煜说道:“好,明日我们动身回咸阳,给你举行加冠礼,好不好呀。”

    赢威开心地看着赢煜,说道:“好的,父亲,我也是一个男子汉了,可以保护你和母亲了。”

    赢煜也是感慨良多,赢威已经成年,需得回咸阳赢氏祠堂加冠,此后便要入军,自己可能便无来魏的机会了,晚上,可是要好好告一下别的,这感伤的气氛,真是可恶。这些老兄弟们,可能再见,就成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