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汉之一统天下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计夺西城(一)

    官复原职的雍凉都督诸葛绪,正在天水的官邸中,忙的不可开交。

    诸葛绪一边听着络绎不绝的飞报,一边不断在舆图上推算。

    诸葛绪前日才抵达陇右,连凳子都来不及沾,祁山就传来战报。武都的蜀军突然袭取祁山。

    祁山九寨驻守的魏军猝不及防,完全没有料到蜀军敢主动出击,一夜之间,连丢九寨。

    祁山竟为蜀军所夺。这让刚到的诸葛绪,险些气的背过气去。

    新官上任三把火,面对如此开局,诸葛绪只得连夜赶往天水,亲集两万兵马于上卦,驻守西县防御的同时,又封祁山之道,以防蜀军偷袭广魏。

    然而,令诸葛绪头大的是,常勖在夺取祁山九寨后,并未再着急进兵,而是突然龟缩,静伏于祁山九寨。

    这样的情况,诸葛绪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蜀乃小国,屡次进攻,只要无法攻城拔寨,就一定是失败。

    当年,太傅司马懿面对诸葛孔明,不论诸葛亮如何挑衅,都是高挂免战牌。

    到最后竟将神机妙算的诸葛丞相活活耗死。

    这就是战争的本质,以及说如何用计谋取得胜利,不如说是两国的综合实力比拼。

    只要差距太大,那么不论如何足智多谋、计策百出,但都无法弥补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

    所以,蜀军见好就收,自然是在诸葛绪计算中的。

    然而,接下来传来的消息,令刚落地天水的诸葛绪感到震惊。

    关中的卫灌,居然命人传来消息,蜀军竟对“四关之一”的大散关发动了攻击!

    关中好比一个大院子,大散关就是关中的“西大门”,其余三个门分别是,东门函谷关、南门武关、和北门萧关。

    这四道大门,每道门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过各自的身影!

    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属东门函谷关、南门武关。

    诸葛绪一时间,竟被武都蜀军的动向所迷住。

    卫灌书信的意思,自然是诸葛绪出兵祁山,自己出兵散关,对武都形成钳型攻势。

    但有过前车之鉴,被钟会关到小木车的诸葛绪,却不敢再轻举妄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不信任关中的卫灌,而是不信任相国司马昭。

    经过一场牢狱之灾的诸葛绪,也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做飞鸟尽,良弓藏。

    虽然自己确实升官发财,家封雍州刺史不说,还都督雍凉兵马,军政大权全在手,但诸葛绪知道,司马昭这样做,也不过是为了暂时稳住自己。

    前一个有此殊荣的,是脑袋还在城楼上挂着的大都督钟会。

    自己虽无钟会那般野心,但难保司马昭不会像猜忌钟会那般猜忌自己。

    所以,在接到卫灌的书信后,诸葛绪一直在做考虑,进军行程能拖一日是一日。

    只要苟住,就是胜利。

    与此同时,留守汉中的司马伷和杜预,也对突然兵出汉中的赵统,紧皱眉头。

    加上寥寥千人的旧部,赵统手中不过三万人马。

    不是杜预和司马伷对自己太过自信,而是双方人马相差无及的情况下,赵统作为小国之将,竟敢主动发起攻击。

    这就好比豺狼睡觉,绵羊竟敢到近前挑衅!

    事出反常必有妖,司马伷和杜预面对赵统的突然进攻,也只能暂时被动防守。

    …………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准备,刘谌的四万兵马成功翻阅米仓山和大巴山,将汉水中游彻底控制。

    在得知汉中及武都传回的消息后,刘谌心中大喜。

    四万兵马,将西城一带团团围住。

    经过打探得知,自申仪、孟达被斩后,司马懿便将上庸、西城两郡的太守换做自己人。

    又由于,上庸、西城地处蜀汉东出要地,将西城改名魏兴郡,设治所于西城。

    此时的魏兴太守,八百年前同刘谌是一家叫做刘钦。

    乃是申仪、孟达被处死后,司马家新选,派到魏兴来值守。

    而西城和上庸,则同属荆州。荆州都督,乃是曹魏司徒陈矫之子陈骞。

    虽说陈骞在一定程度上,同邓艾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白衣相比,也有拼爹的成分,但也算有自己本事的人。

    司马家敢将三国中最为重要的荆州交到其手上,至少证明陈骞各方面是合格的。

    刘谌先击西城,其实也不止汉中“一亩三分地”,西城在往东去,不仅有地缘优势,还具备人和优势。

    自司马氏夺权以来,颍川士族日渐不满。

    要说风骨,不论是魏武称王,还是司马当街弑君,颍川士族无疑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若非曹氏衰落不可辅,只怕早在高平陵,颍川士族就同司马家决裂。

    至于陈骞来做荆州都督,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司马家和颍川士族互不信任下的产物。

    蜀汉北伐,要的是东出和地盘!

    至于从荆州,还是关中,只要能够东出,那都是一样的效果。

    刘谌已经想好了,如能下西城,而杜预不为所动的话,那就别怪自己引兵进南阳,直接饮马于黄河南边。

    西城,作为荆州抗蜀前线,早就被布置成战争缓冲区。除了山中猎户,大多百姓早已内迁到南阳,成为佃户为庞大的国家机器,不断制造粮食。

    后世有句话叫什么?你有粮,我有枪,那你就是我粮仓!

    刘谌想过,南阳自己虽然吞不下,但劫掠一番是可以的。

    自己不仅要劫掠,还要谁有钱就劫谁,劫完还把粮食分给百姓、佃户。

    存人地失,人地皆存。

    地没了可以再夺,人心没了就像现在的司马家一样,虽处高位,但刘谌猜司马父子,心中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如芒在背的不安全感。

    换句话说,坏人看谁都像坏人!

    刘谌领大军进入西城后,亲选三千士卒,换上魏卒甲胄,浩浩荡荡、大摇大摆的往西城而去。

    只要诈开城门,那么就是把杜预架在火上烤,他再镇定,也不一定能在汉中坐得住。

    至于陈骞,远在襄阳,哪怕速度再快逆流而上,没有三五日,是不可能抵达城下的。

    等陈骞赶来,那南阳可以准备,明年的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