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攻坚故事
繁体版

    厨师技能培训事关群众转移就业工作质量,我和郭思宇校长交流着。郭校长说,这些年来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提升劳动者技能,搭建服务平台。我校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机制。

    强化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使用劳动和保障部门统一的技能培训和鉴定教材,并保证学员每人一本,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多渠道、多形式、分行业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

    拓宽思路,与用工企业需求相结合。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企业对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根据农民工大多数在乡镇企业、建筑行业、本地企业就业的实际,这些行业企业用工量大,农民工多,但职工文化程度低,企业对职工培训投入少。为此,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需求和农民的期盼,加大了对建筑工、电工、电焊工、车工、电子电工等工种的培训和鉴定。今年来,该市为企业举办了电工、焊工、计算机技能培训15班次班,参训学员704人,全面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

    重心下移,把培训办在家门口。为了方便企业和降低农民工的学习成本,该局把培训办在企业内、办在农民的家门口,培训注重实用性和动手能力,做到来能学、学能懂、懂能用,使农民工实用技术和操作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深受企业和农民工的欢迎,使农民能够输得出、稳得住、有钱挣,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我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的背后,是一户户渴求安居乐业的家庭,一个个想要通过拼搏实现理想的创业者。这些年,我们不止于满足让劳动者“好就业”,还要“就好业”。特别是新增劳动力和就业群体已是“90后”,他们接受教育程度高,对就业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我们看到,与过去就业包分配的时代相比,如今人们的择业范围更加包容,更加多元;依靠“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求职者足不出户,就可随时随地享受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国家还针对不同就业群体制定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让人的劳动更有价值。这些都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内涵所在。

    我们边聊边查看了学员住宿情况,东部技能培训学校制定完备的培训管理制度为培训提供制度保障;旅游系良好的实训环境为培训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完善的机构为培训提供组织保障;雄厚师资为培训提供人力保障。

    郭校长继续介绍,我们学校的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前期培训专家与培训机构对兄弟院校教师需求进行初步沟通了解,并制定初步培训方案交由兄弟院校,兄弟院校可根据实际需求对课程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2、专家沟通:初步方案确立后,兄弟院校可在必要条件下与培训专家进行沟通,对需求做进一步阐述,专家提出专业课程培训建议,并最终确定培训方案;

    3、培训实施;培训讲师按照要求对兄弟院校教师实施培训工作,将培训内容一一传达给学员;

    4、效果评估:培训机构针对培训课程对学员进行授课内容的测试与评估,并得出评估结果,方便学员掌握培训效果信息;

    5、不定期回访:培训机构不定期对学员进行回访,就培训效果持续状况做调查分析,必要情况与兄弟院校提供进一步合作方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