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繁体版

第154章 逆向开车

    大唐自开元以来,三省六部制的实职就开始“虚化”,“差事”代替职务,成为实际政务的执行者。换句话说,一个户部侍郎如果不带一个“转运使”之类的职务,那么他基本上就只能在尚书府衙门里面干坐着等下班。

    这种情况在中枢高层的显现,便是“六部尚书”职权虚化。

    这些职务经常被宰相们兼任,而实际上六部的日常运作,又被下放到侍郎这一层。

    比如右相李林甫兼任吏部尚书,左相张守珪兼任兵部尚书。

    他们应该管对应部门的事情,但实际上又不怎么管事,也就是所谓的“可以过问部门相关情况,又不负责日常运作”。

    其中“充分性”与“必要性”之间的互换与腾挪,便是高层政务的弹性所在。

    有责任没责任,往往不在于事情本身。官字两个口,明规则都是用来整人的。

    而类似情况已经从潜规则,变成政坛上的“明规则”了。

    所以李林甫出现在吏部尚书所在的“尚书府”,而不是在经常办公的“议政堂”,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很值得推敲的事情!

    果不其然,方重勇刚刚走进房间,还没坐定,就听到面色和蔼的李林甫说道:“今日本相是专程来等你的。”

    “属下受宠若惊,极为惶恐。”

    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低着头态度谦卑得很,根本弄不懂李林甫这是在搞啥。

    不过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李林甫在这里专程等自己,绝对没有好事!

    李林甫站起身,围着方重勇绕了几圈,似乎非常满意的样子。

    他微微点头说道:“听闻你已经定亲,这门亲事还能退么?

    虽说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但本相还是想听听你的建议。”

    诶?

    方重勇一愣,大唐右相在吏部尚书的办公书房,询问一个选官的年轻人要不要退亲……这个信息量有点大啊!

    角度异常刁钻!

    “虽未成亲,实则同居;青梅竹马,感情甚笃;水乳交融,分则两伤。

    这亲事,恐怕没法退,属下让右相失望了。”

    方重勇双手合十,躬身行了一礼说道。

    “嗯,果然是重情重义的好男儿啊。”

    李林甫莫名其妙感慨了一番,继续说道:

    “不过也无妨的,糟糠之妻不可弃嘛,本相也是过来人,理解理解。

    不过你纳妾也行,本相并不介意。本相有二十多个女儿,其中亦是有十几个庶女未嫁。

    选其一给你做妾,如何?”

    呃……

    听到这话,方重勇无言以对,如果不是他见过李林甫,还真以为眼前这人是假冒的。

    不过方衙内此刻也算是弄明白李林甫这人办事的风格了。

    这一位真不是什么好面子的人,办事极端“务实”!

    但凡有一丝的可能性,这位大唐右相有利可图便是咬住了就完全不松口!

    再说了,王韫秀现在明艳照人,也是个大美女,气质出众。

    只是没有阿娜耶身材那么妖孽而已,这哪里是什么“糟糠之妻”啊!

    “坐吧。”

    李林甫收起笑容,指了指方重勇面前的软垫。

    等双方落座后,李林甫收起和蔼的笑容,一脸淡然说道:“今夜本相有家宴,你来参加一下。宴会完了以后,本相有重要的事情要询问于你,有没有问题呢?”

    “下官遵命。”

    方重勇叉手说道,什么废话也没多说。

    李林甫满意的点点头,敲了敲桌案说道:“把你官身的证明文书放这里就可以了。本相事情还很多,就不陪你闲聊了,去吧。”

    看到方重勇还没动,他疑惑问道:“你还有什么事么?”

    “回右相,某想辞官后读书,然后考科举。不知道现在报名,还来不来得及?”

    方重勇小心翼翼的问道。

    听到这话,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李林甫,都被这位已经做到四品边镇刺史的蠢萌问题,问得一脸震惊骇然!

    但凡官宦之家的子弟,只怕六七岁的小儿都不会问如此无知的问题。

    有渠道直接做官的不会问,没渠道直接做官的,懂事开始便已经刻苦攻读,准备一路过关斩将考进士,又怎么会连科举基本规则都不明白呢。

    “你是说,你想卸任刺史官职后,再来考科举,对吧?”

    李林甫若有所思,想了一会,他铺开大纸,提笔写了一封介绍信,然后折起来交给方重勇说道:

    “现在报名科举,肯定来不及了,圣人寿辰后马上就要开进士科考试。

    本相听闻你从前入崇文馆未成不知道何故退学,所以现在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不过这件事也好办。

    你拿着这封信去找礼部尚书,他会想办法让你入国子监。

    而你进入国子监后,便直接去国子监祭酒那里去办理毕业手续,拿到参与科举的资格便好,不必节外生枝。”

    这么随意的么?

    看李林甫说得轻描淡写的,显然是没把科举当回事。方重勇接过这封墨迹都没干透的介绍信,心中大为震撼!

    原来真正的权贵,一天就能搞定从国子监入学到毕业的全部流程,并拿到科举资格。

    而普通寒门,首先要在当地学校读书,获得学校推荐参与州试。每年科举,一个州根据等级不一样,会产生2-4名生员名额,州试后被推荐参加长安等地举办的科考。

    注意,这只是参加考试的资格!

    而国子监毕业的人,则自动获得参加科考的资格,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不平等的地域歧视。

    崇文馆与弘文馆等机构,不但毕业生可以直接参加进士科,而且天子还经常会开“专科”,专门从这些毕业生里面选拔人才。

    类似方重勇前世一个萝卜一个坑,定点招生。当然了,这些人的官场前景还是不如进士科。

    但是这些人跟真正的权贵比,又全都是弟弟!

    真正的权贵走完流程只需要一天,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到国子监之类的机构里面去学习!

    更诡异的是,李林甫居然没有询问方重勇为什么好好的四品官不当,要回过头去考科举!

    方重勇觉得,这或许就是大唐右相的不凡之处吧。

    拿到了想要的,方重勇将自己的官身证明交给李林甫,谦恭拜谢后离去。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李林甫面露神秘微笑,拿着这份官身证明看了又看,随即将其放入对应的柜子里存档。

    这些细碎活计,本不应该由他来办的,只是搞不懂为何他要支开吏部办差的官员,亲自来这里办这件“小事”。

    “方重勇真是个妙人啊,不枉费本相花了十天去想这一套官职的组合。

    做官不想做,回头还要来考科举,这件事可得跟圣人商议一下。

    方全忠之子,王忠嗣之婿,前任沙州刺史,甘州刺史,凉州州府参军,实际考评五年来全是上上。这样的前任官员若是科举不中,那科举岂非儿戏?”

    李林甫自言自语说道,随即陷入沉思之中。

    很多事情,他都是一开始不觉得如何,越想越是感觉不对味。

    其实方重勇瞎胡闹的这件事,在李林甫看来,不仅不轻佻,反而具有极为严肃的政治意义。大唐右相觉得可能只是这位年少得志的方衙内,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罢了。

    如果是方重勇故意为之,那么此人绝对是居心叵测,甚至其心可诛!

    虽然对外宣称得很美,但科举本身的出台,主要目的并非是选拔人才,而是督促官宦子弟们上进,给他们竞争压力,并且为没有机会通过家世当官或者家道中落的士子一条不好走的路。

    形成“鲶鱼效应”。

    既然如此,那么不管实际情况如何,起码对外宣传的时候,科举的内容要有最基本的说服力,来证明“考上科举,才有做官的资格”,考不上科举,不给你做官,那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

    事实上,如张九龄这样的科举士子出身官员,骨子里就是认为:所有做官的人,都应该能考过科举,这样才杜绝了门第优劣带来的不公正。

    所以科举考试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做官的能力!

    这已经不是一种想法,而是朝廷大部分官员都承认,或者不承认也不敢开口的明规则!

    无论是中枢还是地方,都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认同。科举士子瞧不起门荫出身的官员,根源便是源自于此!

    然而现在情况有变。原本正常规则里面出现了一个不计后果的“大傻子”!出现了一个“逆向开车”的大笨蛋!

    如果一个当了四五年官,考评和官声甚至相当优秀,秒杀了大部分同级别官员,而且在轮换的时候还会获得提拔的人。

    这个傻子忽然抽风了不想继续做官,而是要回来考科举,结果最后却没考上!

    那这是不是证明,其实某个人哪怕科举考不上,也极有可能具备做官的能力呢?

    甚至这个考不上科举的人,还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官员!

    那么这个反例,就会捅破那一层很多官宦子弟,尤其是恩荫背景出身的官宦子弟,背地里都在唾骂的窗户纸:其实科举的内容,跟做官的能力,根本没有半点关系!

    考上的人,完全不能说明他有做官的本事;而真正有能力做官的人,也不一定能考得上!

    所以朝廷的科举制根本就是瞎胡闹,将真正的人才排除在外,选拔的尽是一些只会考试的废物,早就应该废除了!

    到那一步的话,科举的公信力就荡然无存了!

    这是朝廷中枢都无法承担的严重后果。

    典型的被人以点破面!

    很多时候,窗户纸捅破了,那么就是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候。比较起来,方重勇这个人到底能不能中进士,这点小事也就无足轻重了。

    每年进士科平均录取二十七人,多一个人凑数,问题大么?

    问题一点也不大!

    李林甫很清楚,现在的李隆基,就是想安安稳稳的享受,根本就不想改革科举制度,只要旧有的制度还能用不出大事,这位长安圣人就不想折腾!

    李林甫虽然背地里被人骂“妒贤嫉能”,但实际上,他却是朝廷官员里面少有强调“依法治国”的大佬。

    他之所以给方重勇开“介绍信”,并不是因为平日里习惯于破坏规矩。

    正好相反,李林甫决心帮方重勇考上进士,不但不是破坏规矩,反而是为了挽救那岌岌可危,将要被这位方衙内搅得稀烂的“科举正确性”!

    “他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

    李林甫坐在吏部衙门的桌案跟前,顿时有点吃不准方重勇内心究竟是怎么考虑的。

    他也是一个习惯于“刁民害朕”的人。

    这位大唐右相,一时间竟然忘记离去,让外面等待选官的人根本不敢进来!

    吏部外面排队选官的人,队伍越来越长了,这些人又忍不住闹哄哄的抱怨,一时间竟然导致尚书府衙门外面混乱一片。

    ……

    兴庆宫北面有一座作为“固定哨”的小楼,站在小楼上,北面半个永嘉坊一览无遗(另一半成为了兴庆宫的一部分)。

    这天,睡了个好觉,又因为从邢氏一族那边抄家得到巨额财富,而心情大好的大唐天子李隆基,正无聊的站在小楼上眺望远方观景。

    忽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于是转过身对高力士询问道:“力士,那个是不是京兆府尹郑叔清?”

    老郑是什么人,基哥非常清楚,送“狗官”二字给他,恰如其分,朝野公认。

    虽然京兆府尹管长安的琐事,但既然是狗官,那肯定不会勤政的。所以郑叔清穿越大半个长安,跑永嘉坊来就显得比较奇怪了。

    “他身后还跟着个牛车,难道是要送礼么?”

    高力士看了一下,也觉得诧异。只见郑叔清先是叫门,然后被一个下仆引了进去,正是方有德的旧宅子。

    “他是去找方全忠的。”

    高力士平静说道。

    “诶?全忠现在在哪里来着?”

    李隆基一拍脑门,他好像记得,方有德被自己打发得远远的,只是不记得在哪里了。

    大唐疆域何止万里,哪个地方不能安插官员呢?

    “是担任岭南经略使。”

    高力士小声提醒道。

    “哦哦哦,朕的生辰快到了,你去跟哥奴说一声,让他下个诏书,把方全忠叫来长安给朕贺寿吧。

    几年未见,朕怪想念他的。”

    李隆基感慨说道。这人的年纪一大,常常就会记起很久以前的事情。李隆基最近就是记起了还未登基时的很多往事,而当年的故人,好多都已经不在了。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不外如是。

    “好多,奴这便去办。”

    高力士领命便要走,却是被李隆基拉住了衣袖。

    “那宅子里,应该是方全忠之子方重勇回来了。

    你派人悄悄查一查,郑叔清跟方重勇有什么关联。他送的礼物,又是什么东西,以及他为什么要送礼,所为何事。

    查到了,报与朕就行了,千万不要让他们知道朕在查他们。”

    听到这话,高力士微微一愣,叉手行礼问道:“圣人,官员送礼乃是常事……”

    “朕只想知道方全忠之子有多大本事罢了,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李隆基淡然摆手解释道。

    能让一个朝廷从三品的京兆府尹送礼,那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本事。基哥现在就是很想知道,这本事到底是什么?

    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