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悟今
繁体版

论秦汉篇 一秦始皇

    秦始皇,赢姓赵氏,又名赵政,生于邯郸,自小为秦质子,屡遭欺负,身边的环境不好,因此养成了刚强且独断的性格,同时苦难的童年也成为了他宝贵的财富,至少会让他会拼命的成长,因此他在当上秦王后从不意气用事,面对他母亲赵姬与太监嫪毐(吕不韦挑的假太监)的私通,嬴政一言不发,默默积攒力量,等待亲政的开始,顺便默默考察人心,但这并不代表嬴政软弱,一个从邯郸的质子混到秦王的人有几个是软弱的,一个软弱的人只配被别人欺负死,强悍的人才能生存到最后,因此当秦王嬴政在亲政后立刻开始清算赵姬和嫪毐,一个不软弱的人在碰到这种事还能隐忍好几年,这才是嬴政最可怕的地方。因此在赵姬和嫪毐被嬴政清算时,嫪毐死,孩子死,母亲作为一个正常人毕竟下不去手,因此赵姬没死,但是在解决完母亲私通后,他需要去掌握权力才更好的保护自己,因此他的下一步是吕不韦,把吕不韦的丞相废掉才能真正掌握权力,但是对于吕不韦他也有感情,或许只是为了权力,没有让吕不韦这位为秦国奋斗半生的人死,因此只是贬,总之,嬴政没杀他的打算,只是想要权力,而同样的,掌握权力后需要去提拔新的人为自己所用,因此他选择了出身低微的李斯、尉僚等人,原因很简单,一有有才,而是没根基,容易掌握,底层出身的人抓住机会会拼命爬,展现自己的价值,因此终秦始皇一生,李斯一直是个能臣,他知道自己的权力是因为秦皇帝的提拔,惹得始皇帝不高兴了,说废就废,而且他在朝中也常常得罪人,没办法,始皇帝提拔的人,让他去干嘛就得干嘛,比如说李斯代表的法家跟王馆就开展了一场关于郡县与分封的对决。结局李斯赢了,理由很简单,赢政自小生于赵国,分封的弊端至少他是知道的。辩论也好,给你意思意思,决策权在于赢政。因此郡县制胜。当然这也在平定六国后的事。当领导最重要的本领是用人。对于知识的理解。不用懂太深。但也不能不懂,不然容易被忽悠。能当千古一帝的人胸怀肯定异于常人,因此在他平定六国后,采用统一度量衡,他希望能够不再爆发战争,因此在他的一生中,秦朝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的苛政,实际上对于他而言,他怕时间不够,想尽力不让战争爆发,因此重修长城,将原秦、赵、燕的长城连在一起。并排猛将蒙恬+公子扶苏镇守长城,可以说已经给后代铺路到极点了。这不能说秦始皇笨,在此我的意见是:久居高位最容易飘,尤其是嬴政18岁亲政,到49岁死前,权力牢牢抓在手里,可是他低估的人性的丑恶。当他还活着时,自然天下无敌,无人敢反对他,即便有再多不满,也只能藏在心里。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感情是靠不住的,尤其是身居高位之人,挡了别人的路是会引起别人不满的,因此,在他活着时,他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结果一个赵高+一个李斯+一个胡亥,就窃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并且一纸诏书逼得公子扶苏和蒙恬自尽,也可能是儒家那套公子扶苏学太深了,儒家那一套,用用就要,至少要给下面人做表率,真正的帝王之术(领导的御下之术)可不是别人教出来的,别人教的再多,别不如自己亲自体验感悟领悟的深。因此秦皇帝生前做的布局就这么以一种他从未想到的方法崩了,他原以为凭借着世代忠诚的蒙家和几十万长城野战军会让扶苏坐稳皇帝之位,结果扶苏用他的死告诉我们不要死读书。然后结局就是胡亥上位,还顺手把赢宗族给灭了个干干净净,试问如果你的最后的底牌(亲族)都没了,你还能依靠谁?因此在秦宗族没了后(至少没在中央能帮胡亥),胡亥这倒霉孩子就天真的以为得到王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逐渐被赵高李斯架空,李斯我说了,他底层出身,得罪的人也不好,公子扶苏上位必然不会重用他(这还是好的,他的敌人说不定会送他去见秦始皇)因此他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公子胡亥,结果赵高用的行动证明他的心狠,李斯车裂,公子胡亥基本上被架空,其他人敢怒不敢言,而且这一时期即便有能人也因为赵高的心狠手辣而顾虑重重(比如章邯)因此这就为秦末乱世开始埋下了祸根,

    原因有以下几点:1.秦始皇不想战争再次爆发,行郡县制。但是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站的位置不一样,看的自然不一样,秦始皇在布局几百年的事,结果当时的人甚至是当时的老秦人也不理解。2.公子扶苏和长城军团的统帅自杀,帝国优秀继承人没了。3.秦宗族没了,秦王没有可以真正依靠的人了,容易被人架空,作为二代,跟着秦始皇就会享乐,亡了好像也不可惜。4.六国贵族还在。随时可能反秦,而且最关键的是人家当了几百年的贵族,老百姓也习惯了,贵族一忽悠,老百姓就跟着去恢复六国故土,顺便还能凭借战功混个贵族什么的。5秦代的徭役重,因为秦皇帝一直在忙着铺路,想实现永久和平(至少战火不在中原),把民力用的太狠了,人民苦,活不下去了自然就起来反抗了。6.秦帝国强大的根基没了,秦自商鞅变法后就实行军功爵制,但是大一统后底层没了上升的渠道了,尤其是商鞅变法对老百姓并不好,所以貌似强大的秦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只待一个契机就会支离破碎。

    所以秦帝国的灭亡是早晚的事,毕竟所有的人都在不满,分封制存在了几乎千年(从夏朝算的话可能两千年)。别人几千年得观念怎么可能在你几十年得努力中被打破,尤其是秦始皇生前做的局一步步被打破了,扶苏没上位,反而是最小的孩子上位了。因此秦朝的灭亡只在旦夕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