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文娱圈
繁体版

第三十章 日常

    逢周末,奶奶领着杨皓儿奔了录音棚。其实,杨皓儿早把这事儿给忘了个干干净净,原来伴奏已经弄妥帖了,奶奶叫他来主要是听听成品怎么样。

    一进录音棚,里头已经有几位,见着奶奶进来,一个个都挺客气:“杨老师好!”,都挺熟悉。奶奶介绍一下杨皓,杨皓也跟几位老师挨个儿问好。客套话说完,杨皓儿戴上耳机,先过过耳,听听做好的伴奏啥样。

    一大早儿就出门了,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了。这次的经历不是很愉快,一开始,估计这帮人没想到,哪儿想到写歌儿的是个半大小子啊,因为杨皓去的时候穿的是校服。

    这些人心底儿里琢磨着,大人这是图个名儿,想让孩子露脸儿,硬生生把这两首歌儿挂上了孩子的名头。因此,对杨皓这小子没搁多少心。

    可等到杨皓一出手,拿出了内行专业的意见。毕竟有前世的成品作参照,国外的编曲技巧也没少钻研,再加上他对这两首歌的曲子结构、节拍啥的都门儿清,提的意见跟咱国内现在的那些想法儿可不大一样。

    咱们这儿搞音乐的还不怎么讲究编曲呢,得等周董那专辑出来,大家伙儿才能有所改观。这下好了,意见不合,一上午就折腾过去了,好不容易才给弄完了这伴奏。

    下午,没想到奶奶果真把阎维文老师请来了。录歌的进展也并不顺利,其中技巧的展现多于感情的投入,而且还有成品可作对比。

    他提出了不少意见,这是他在国外那些著名音乐工作室学习时养成的习惯。然而他毕竟只是个半大的孩子,又没什么名气,人家怎会听他的呢。

    身为歌唱家,他能来就相当不错了,估计奶奶为此托了不少人情。杨皓对于专业的事情较为执拗,断断续续地录了一个下午,总算完成了。

    虽然过程不太顺利,但是当大家听到成品,还是知道这首歌可能成为经典,对样好的态度好了不少

    尽管制作过程中遭遇了种种问题,这些人合作起初也并不尽如人意,甚至经历了争执与误解。然而,当最终的成果——那首歌曲,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面世时,它的旋律和歌词无疑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随着播放设备的轻轻启动,那优美的旋律流淌在整个聆听室内。每个人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们能够感觉到,这种传递亲情,中华民族特有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的歌曲,真的是能打动人心。

    这首歌不同于一般流行曲的短暂光华,它有着超越时间的魅力,有潜力成为传唱久远的经典之作。对杨皓的态度随之而然地发生了转变,正是杨皓的坚持或者说那股子执拗劲儿,铸就了歌曲中的每一个音符。

    在音乐的世界里,有时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结果能够打动人心,过程中的所有努力都会变得值得。

    大伙儿都挺兴奋,准备去庆祝一下。杨皓借口明儿还得上学,就婉拒了。奶奶心里明镜儿似的,今儿个录歌,杨皓被轻视了,受了点儿憋屈,心情有点儿憋闷。

    奶奶就决定陪着杨皓回家,让别人去庆祝。一出了录音棚,杨皓抱歉的对奶奶说:“这次费了不少人情吧,我就那么一说,您还真把歌唱家请来了。”奶奶不在意的说:“好的作品当然值得咱们这么下功夫,得做到尽善尽美。本来还寻思给你介绍些人认识,对你以后要从事音乐有些帮助。”奶奶有些遗憾。

    杨皓连忙宽慰奶奶:“奶奶,我写歌就是图个乐呵,说白了就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情绪到了就想写出来,要不心里憋得慌,不吐不快。写歌儿这事儿,高兴就成,哪儿能指着这吃饭啊。”

    一边说,他一边挎上奶奶的胳膊,“我这还念书呢,哪儿有闲心专业搞这些。您就别给我张罗了,以后要是真写出点儿啥玩意儿来,您觉得行,咱们自家录个音,自家听,自家乐呵就成了。”

    奶奶听了,算是明白过味儿来,笑着拍了拍杨皓的手。“而且”,杨皓接着说,“国内与国外在这方面很不一样。通常来说,国外的版权保护意识比较强,创作者的权益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障,所以在那里,词曲作者和音乐制作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我更偏好那种文化环境。”他们一边交谈一边漫步,途中还巧遇了一个未来的明星,人称大魔王谭晶。不知道听到他说的话了没有,奶奶跟她聊了几句便告辞了。

    除了这个小插曲,杨皓的日常生活简单而有规律,主要是围绕着学校和补习课。但近来,姑姑和奶奶来的勤快了,基本上每周都来。

    随之而来的是新添了许多乐器:从优雅的古筝和古琴,到富有民族特色的二胡和唢呐,而最显眼且价值不菲的,是一架崭新的钢琴,这是奶奶送给他的珍贵礼物。

    为了给这些音乐器材一个恰当的空间,妈妈专门对一楼被重新装修,成为了杨皓专属的乐器练习室。结果就是杨皓更忙了,周末也要到这里。

    关于那两首歌曲,它们已经免费提供给闫老师演唱了。不过,这些歌曲的版权归杨皓所有。提起这件事,颇为有趣。一开始有人想要购买这些版权。

    然而,在杨皓展示了一份参照美国版权交易合同模式准备的合同,那份厚实如薄书的文本一亮相,对方立刻收声,不再提及此事,转而对杨皓表示感谢。此外,闫老师亲自打电话给杨皓,向他表示感谢之情。

    每逢周末,杨皓会花时间处理来自美国的邮件,其中大部分是鲍勃发来的投资邀约。仔细查阅鲍勃的电邮,杨皓总需要将其与个人记录对照,发现多数提及的项目他闻所未闻,这在电影项目领域并不少见。

    事实上,若深入研究电影公司的历史档案,就会发现能被实际拍摄的项目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只能沉睡于仓库中吃灰。对于潜在的投资机会,杨皓只会考虑那些自己记录已有详细记录和资料的项目。

    实际上,杨皓也不指望着电影能挣多少钱,他更看重的是金融市场上的获利。之所以保留电影投资,部分原因是出于个人兴趣,另一部分则是为了维系与鲍勃的良好关系,毕竟开始鲍勃帮了自己不少忙。对于大部分被否决,鲍勃作为行业内人士自然清楚,不过对于他看好的项目被杨皓否决,每次都抱怨。

    可是自从《谍影重重》这部电影取得成功后,抱怨就少多了。除此之外,还有因为他搞砸了《哈利波特》项目,这个项目签的合同不严谨,续集华纳不想让杨皓参与投资。这也是好莱坞特色,只要这个项目盈利,电影公司就会把外来的投资人一脚踢开,要是杨皓自己操作,踢就踢了,可是这个项目是杨皓委托鲍勃操控的,鲍勃是圈内人,华纳这么干就过分了。

    杨皓也不在意,能投就投,不能拉到,他在意的是参与到项目中去,让他了解电影项目是怎么成型的就成。可鲍勃在意,他别的项目就没有赚钱的,只有杨皓委托的两个项目赚钱了。这关系到他作为制片人在好莱坞的地位,不单是金钱的损失。

    赵智勤每周也发一份工作邮件,没啥大事。不过这次推荐了一部熟悉的项目《电锯惊魂》,这个项目这么早就有了吗?杨皓记得这是2004年的电影。估计是看到赵智勤是华人面孔,温子仁找上门来拉投资。杨皓同意了这个投资,并让他找鲍勃商量。

    最后是跟赵磊通话,照样赵磊说一下他的项目进展,杨皓吐槽自己现在有多悲催。每次都这样,不过这次赵磊重提让杨皓找些项目给姑姑和奶奶,这样她们就没时间管杨皓了。这次杨皓听进去了,准备好好琢磨琢磨,什么样的项目适合,要量身打造。

    又逢周末,杨奶奶准时到达,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身后面跟着俩年轻人。两个年轻人一边和奶奶说着话,一边四处打量。杨皓打量一下奶奶身后两个人,一男一女,二十六七岁的样子,穿衣打扮很有搞艺术的范。杨皓猛然想起,这不是那天的录音师吗?那天不是很愉快,他来干嘛?杨皓有些疑惑。

    晨练已经完事,就等着杨奶奶,现在奶奶和姑姑比上班还准时,一次都不落,杨皓心中既感激又有些头疼。看到杨奶奶带着两个年轻人走近,杨皓立刻迎了上去,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杨奶奶伸手指着身后一男一女两人介绍说:“这俩都是我教过的学生,小周,你上次在录音棚见过,这个是他女朋友小孙。”杨皓热情地伸出手,和两人打了个招呼,然后引导着他们向食堂的方向走去。

    把老太太迎进食堂,小米粥,煮鸡蛋摆上。然后跟两个人说:“不知道你们口味,自己取。”小周和小孙互相对视一笑,两人都有点不好意思,第一次来感觉这样不好。然而,杨皓看出了他们的拘谨,便热情地说:“千万别客气,这里就像自己家一样,走,我领你们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说着,他便领着小周和小孙走向了餐区,介绍着各种食物,让他们尽情地选取自己喜欢的早点。

    随着三人一边聊天一边取餐,小周和小孙渐渐放开了,他们也许是被杨皓的热情所感染。各自取好早点,回到餐桌,四个人边吃边聊,杨皓也明白了奶奶今天为什么带着两个人过来。这俩还真是奶奶的学生,包括那次做的伴奏,都是这个小伙子帮老师张罗的,女孩子家里有点关系,是她把歌曲递到歌唱家面前的,要不然靠奶奶还真不好说。

    两位都是从事音乐制作后期工作的专业人士。那天,在录音棚里,杨皓展示的编曲思路、技巧和理念给周姓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杨皓的编曲风格与国内常规手法迥异。

    经过与自己的老师讨论并了解到杨皓的背景之后,周姓青年内心挣扎了数日,最终没能够抑制住求知的冲动,请求导师带他来见杨皓,希望能就编曲和录音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杨皓领会了他的意图,明白眼前的这两位,特别专注自己的专业领域,就是想在专业上交流一下。

    吃完早点,回到一楼音乐室,这也是一间大教室的样子,有八十多平米,木地板,墙面刷大白,门窗都是新换的。妈妈特意给装修的,就是为了杨皓音乐练习。在杨皓的学习上,妈妈从来不吝啬。屋内最显眼的是一架钢琴,还摆放着古琴、古筝、二胡、唢呐等民族乐器。少量的吉他、电吉他等西式乐器是杨皓自己买的,其余的都是奶奶送的。

    四个人坐在休息区沙发上,杨皓引出话题问到:“咱们那一天做的伴奏没什么技术难度,也不复杂,您是怎么想起找我了?”小周不好意思的说:“一开始还真没看上您,我以为是老师想让您挂个名,这种事挺多的,您别介意。”

    杨皓摆摆手,示意他继续说:“说实话,那两首歌的伴奏都是我和我女朋友做的,就按照咱们传统民歌风格做,你虽然改动不大,但是你说的编曲思路和改动都跟咱们这不太一样,做出来的成品效果来说非常棒。”杨皓没觉得有多好,可能还是编曲思路打动了他。

    于是他们四个就在练习室,开始了一整天的讨论。本来没想着聊这么长时间,可是搞艺术创作的就是这样,很容易意见分歧,然后争论。也就是这里没设备,要不然就今天,为了自己的观点,几首音乐作品都能整出来。所以一聊就是一天,四个人还意犹未尽。

    小周和他女朋友小孙感叹,今天真没白来,他们感觉杨皓仿若一座音乐的宝库,音乐知识在其脑海中如繁星般闪耀。对各种音乐流派、风格、历史渊源,他皆了若指掌,如数家珍。

    对音乐的理解深入骨髓,每一个音符在他耳中都能绽放出独特的韵味。无论是古典的华丽、流行的活力,还是爵士的慵懒、摇滚的激情,他都能精准捕捉,并解析其精妙之处。在音乐发展趋势的洞察上,他犹如站在时代前沿的观察者。

    凭借敏锐的判断力,他能预见到音乐潮流的走向,引领潮流。他的思维如同跳跃的音符,灵动而富有创意。总能从纷繁复杂的音乐世界中,发掘出那些经典曲目,注入时代因素,重新演绎,为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感觉他的存在,不仅能成为音乐知识的传承者,更是音乐发展的推动者,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引领着音乐界不断前行。

    杨皓也感叹,不能小瞧任何人,他的记忆中没有小周和小孙这两个人,证明他们不是名人,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可是通过聊天,对两个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两个人宛如音乐海洋中的导航员,音乐基础知识在其心中扎根深厚。音符于他而言,如同熟稔的老友,他对音阶、节奏、旋律的把握精准无误。乐理知识在他脑海中清晰有序,犹如一幅精确的地图。在音乐发展脉络的探索中,他们独具慧眼,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能清晰地追溯音乐的历史源流,洞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演变与传承。他善于从古老的音乐传统中汲取精华,又能敏锐地捕捉到现代音乐的创新元素。他的见解既扎根于深厚的基础,又富有前瞻性和开拓性。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扎实的基础,在音乐的海洋中如鱼得水,假以时日,肯定能创造出独特而动人的音乐篇章。

    杨皓清楚自己的状况,他是有着后世几十年的记忆,当然清楚未来流行趋势,发展脉络。而人家纯粹是靠着渊博的知识。所以他很佩服两个人

    晚饭在食堂吃的,爷爷也过来了。平时奶那中午就回去了,今天没按时回去,不放心。杨皓建议两个人最好去外面看看,音乐这个活,还是要多上手,多做,才能熟能生巧。晚饭后送他们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