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文娱圈
繁体版

第五十八章 好事成双 第一部电影《香火》立项

    杨皓有些不明所以,接过赵智勤递过来的剧本,封面《香火》。杨皓有点蒙,他在脑子里疯狂搜索这部电影信息。

    按说这部电影应该拍完了,这是宁昊的第一部电影,好像还是他的毕业作品。十月份东京电影节应该获了个小奖,这还是宁昊成名后一些人挖出来的资讯。

    杨皓对这些知道的也不多,于是拿着剧本仔细翻看。

    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是:故事发生在SX省怀仁县的一个小村“南小寨”,村里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庙里住着一位和尚。

    年关将至,庙里的佛像塌了,和尚为了筹得三千元钱修葺佛像,先后来到佛教科和文物科寻求帮助,却遭各方推诿。他找在另一座庙的师兄帮忙,也被劝放弃。

    之后和尚尝试化缘,却被警察抓进派出所。出来后,他遇到了想帮忙的妓女、企图哄女友开心的小伙子和想替妻子求药治病的丈夫,甚至当起了算命先生。

    最终和尚卖掉念珠筹齐了钱,但当他回到庙里时,却得知寺庙即将被拆。

    杨皓手里头的那剧本不厚,统共就那么寥寥几页,没多大会儿他就翻看完了。

    抬起脑袋,眼里头满是迷糊,张嘴问道:“这到底啥意思啊?”话还没落地呢,赵智勤还没张嘴。

    宁昊就把话茬接过去了:“情况是这么着,原本这部电影的筹备工作都快弄完了,眼瞅着就要开拍了,没成想投资人冷不丁撤资了。”

    杨皓还真不晓得这个信儿,不过倒是明白宁昊的意思,可还是得确认一下:“您的意思是……?”

    宁昊这时候显得有点儿不自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跟人说投资电影,就跟骗人似的,何况通过这一段俩人在一起工作,交情不错,跟朋友一样。

    他媳妇嫌他不利索,直直接说道:“简单来讲,就是想问问您愿不愿意给这项目投钱。我们早就把所有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弄完了,要是这会儿不开机拍摄,那之前所有的忙活和投入可都打水漂了,实在是太糟心了。”

    杨皓瞅着宁昊乐着说:“这有啥不好意思的呀,您还不如嫂子呢。”

    看着宁昊两口子着急上火的样儿,杨皓露出了一丁点儿笑模样,松快地问道:“直接跟我说说得要多少钱吧?”

    宁昊嘴皮子有点笨,可这事儿挑明了,说话也就顺溜了:“所有前期准备工作都弄妥了,拍摄的费用大概得五万。”

    “啥?多少?”杨皓一听这个数儿,明显给惊着了。

    宁昊以为自己报的预算太高,赶忙解释:“五万,这真是最低的了,我找了好些个同学和朋友搭把手。”

    杨皓摆摆手,把他的解释给打断了:“我不是嫌多,就瞅瞅咱们拍的那些个MV,哪个五万能行。我意思是,五万拍出来的能瞧吗?”

    宁昊松了口气说道:“差不离,都是同学哥们儿帮忙,大伙都没要钱,设备也是在学校租的,便宜着呢。”

    杨皓寻思了一小会儿之后,他的目光变得认真,问道:“你是希望我直接赞助你,还是把这个当成一个正儿八经的电影项目来操持?”

    宁浩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他闹不明白这俩的区别,不都是你给钱吗,于是便问:“这俩有啥区别?”他的语调带着一丝好奇,似乎想要弄清楚这其中的不同。

    杨皓耐心地解释了一下:“如果你是来拉赞助的,毕竟是你的心血之作,你只是想要将它拍出来,没问题,我会赞助你五万,其他的事情我就不掺和了了,你自个儿去弄。”他的声音平和而坚定,表明自己愿意支持但不会过多干预。

    宁昊点了点头,表示他明白了杨皓的意思。他那眼神里闪着一丝感激。

    杨皓继续说道:“如果你想将这个剧本当作一个正规的电影项目来运作,那咱们就另当别论。”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严肃。

    就在这当口,他老婆邢爱娜插嘴问道:“正规电影项目?你打算怎么运作?”她的声音充满了好奇和关心,显然对杨皓的计划很感兴趣。

    杨皓解释道:“你这个剧本属于小成本文艺片,剧情结构较为清晰,主要围绕和尚筹钱修葺佛像的故事展开。通过这样的叙述,剧本采用写实的手法深刻地批判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宁昊听后深表赞同,他认为杨皓对这个影片的定位非常准确,完全符合剧本的内容和风格。

    杨皓接着说:“对于这种类型的片子,适合走冲奖路线,咱们把它送入各大电影节,参与评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影片的知名度。一旦得到认可,就能开始卖版权,这么着不光能把成本收回来,兴许还能赚点儿额外的钱。至于在国内的放映安排,咱们可以先搞个小规模的试映,要是票房反应不错,那就考虑把放映规模扩大;要是反应一般,那就维持着小规模放映,不再往大了扩。”

    宁昊两口子对望了一眼,嘿,还能赶上这种好事儿,这可是宁昊做梦都想的,自己只管拍摄制作就行,别的不用操心。于是斩钉截铁地说:“就按照正规电影项目来,有些个东西我也闹不明白。”邢爱娜也一个劲儿猛点头,两口子为了这个电影项目那真是费老了劲了,还搭进去不少人情。

    杨皓扭头对赵智勤说:“赵哥你对接一下,就按照冲奖路子的影片操作。反正这是个小项目,你先熟悉一下流程,就当练练手。”

    “没问题,等影片拍好了,我联系一下电影节的亚洲选片人。”赵智勤没想到这么轻松就解决了,当时宁昊求到他这,他也觉得挺为难,他自己都没想现在就做电影,市场环境太差了。

    杨皓扭头跟赵智勤说道:“赵哥,这事儿您对接一下,就照着冲奖路子的影片那么操作。反正这是个小项目,您先熟悉熟悉流程,就当练练手。”

    “没问题,等影片拍完喽,我联系联系电影节的亚洲选片人。”赵智勤没想到这么轻轻松松就给解决了,当时宁昊求到他这儿,他也觉得挺犯难,他自己都没想这会儿就弄电影,这市场环境太差了。

    杨皓心里清楚,有那么一帮子香港和台湾所谓的电影人干的就是这档子事儿,上辈子就有给曝出来的,他们靠着跟各大电影节的人脉关系,就指着这个吃饭。不过杨皓用不着那样,他自个儿有自个儿的门路。

    于是杨皓张嘴说道:“别用那帮香港和台湾人……。”

    姑姑听到这儿,忍不住搭腔了:“我说皓皓,你可不能这么较真哟!干这行啊,终归是要跟同行打交道的。这都是相互帮衬的事儿,互惠互利嘛!人家有这方面的人脉资源,为啥不合作呢?”

    姑姑知道杨浩对港台地区的人有些不满意,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过还是劝道:“你想想看,在这圈子里混,谁能单打独斗啊?大家不都得相互搭把手,才能把事儿给办漂亮了。”

    然后重点介绍说:“就说这人脉资源,那可太重要了。人家在这行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关系,那都是实实在在能派上用场的。你要是把这机会给拒了,自己重新去折腾,得多费多少劲儿啊!”

    又分析了一下利弊:“而且,合作这事儿,讲究的就是个取长补短。人家有人脉,咱有别的长处,凑到一块儿,这事儿不就好办多了嘛。

    再说了,多个朋友多条路。和他们合作,不仅能把眼前的事儿办好,往后说不定还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呢。这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以后碰到啥难题,也能有个照应不是?

    你可别一时意气用事,把这送上门的好机会给推出去了。你瞧那些成功的例子,哪个不是靠着广泛的合作和人脉关系才做大做强的?

    咱们也得学学人家的精明之处,别死脑筋,该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大方方地合作。当然啦,合作也得讲规矩,咱不能让人家吃亏,自己也不能掉坑里。

    但要是因为心里有点儿成见,就把合作的门给关上,那可就太傻啦!皓皓啊,咱们公司刚开张,为了咱们这事儿能顺顺利利的。你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等姑姑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杨皓在一旁听着,哭笑不得。

    终于瞅着机会插话了:“姑,您这想啥呢,我咋能公私不分呀!我的意思是让赵哥跟鲍勃联系一下,让鲍勃把影片递上去,这么弄效果没准比直接找港台那边的人好多了。”

    姑姑的眉头拧成了个大疙瘩,她显然没搞懂杨皓的解释。

    她接着追问:“为啥啊?为啥鲍勃递上去效果就好?”这个问题让她又好奇又心里没底,因为她知道这里头肯定有啥猫腻。

    杨皓叹了口气,现在的中国人,好多都还觉得西方世界是公平公正的代表呢。他知道要想让姑姑完完全全明白这里头的门道,得从头一点点解释。

    他开始耐着性子跟姑姑细细讲述这些电影节背后的潜规则:“姑,您心里应该明白,电影节说白了也是个圈子文化。既然是圈子,那就有好多没写成条文的规定,或者说是潜规则。

    而且呀,身份和背景往往是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您就好比说鲍勃,他是美国人,而且还是从好莱坞出来的,这给他带来的优势可不少。”

    姑姑一脸惊讶问到:“等等,你是说就因为鲍勃是美国人的身份,电影节评奖就会有优势,为什么?”

    看着姑姑一脸惊讶的表情,杨皓有点无语的说:“因为美国是西方世界的爸爸,美国爸爸去了不得给点优待。”

    不等姑姑理解,杨皓接着说:“而且鲍勃混好莱坞,在好莱坞还算有点名气的制片人……”

    姑姑反应过来直接打断杨皓的话说:“不是说欧洲三大电影节都看不起好莱坞电影吗?怎么出身好莱坞还成优势了。”

    “您哪听来的信?那都是哪年月的事了?”杨皓觉得姑姑信息太滞后了,不过仔细想想也是,后世都二零年代了,还有一大批中国公知和美吹在那添美西方呢。

    杨皓觉着很有必要给姑姑好好说道说道,先把姑姑因为信息差造成的认知偏差给纠正过来,要不然这没法往下聊。

    于是向姑姑介绍了一下欧洲三大电影节对好莱坞电影态度的变化,:“在九十年代以前,欧洲三大电影节对好莱坞的电影作品持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它们缺乏必要的艺术深度。

    然而,随着时间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特别明显的变化。

    好莱坞电影工业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工业化升级,这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巨大飞跃,还使得其电影作品在视觉呈现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好莱坞电影通过引入先进的特效技术和创新的摄影手法,成功地打造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镜头和震撼人心的大场面。

    这些改变使得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传统的欧洲市场,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成功。

    尤其是进入新千年,好莱坞电影把欧洲电影打得落花流水,彻底占领了欧洲市场。

    精良的画面质量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好莱坞电影迅速成为了观众们的首选。

    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崛起,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他们也认识到,为了保住自己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得对这种新起来的电影力量采取更开放、更愿意接纳的态度。

    因此,这些电影节开始向好莱坞的电影人伸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参加电影节,以此来丰富节目内容,同时也为欧洲观众带来更多元化的观影选择。”

    所以啊,这些个电影节就开始给好莱坞的电影人递橄榄枝,邀请他们来参加电影节,就为了保住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也能丰富节目内容,同时也算给欧洲观众带来更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杨皓的话说彻底颠覆了姑姑的认知,包括宁昊两口子,赵智勤毕竟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耳濡目染之下,应该有一些了解,但也不是太深。

    杨皓继续普及电影节背后的潜规则:“在电影节这个圈子里头,好多决策那都是基于个人关系和背景来定的。像鲍勃这样的人,属于‘关系型’和‘背景型’。

    ‘关系型’就是靠着熟人、朋友或者利益关系网来决定影片的入选和评奖。可能某个影片本身质量一般,但因为导演跟电影节的评委或者主办方关系铁,就能轻松入围。

    ‘背景型’就是影片背后的制作方或者投资方有强大的背景和影响力,那这影片在电影节上就容易被高看一眼。

    所以我才说就因为他的身份和背景,自然而然就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优待。

    还有一种潜规则是‘商业性’,有些电影节为了拉赞助、搞合作,会优先考虑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商业利益的影片,哪怕这些影片在艺术价值上并不是特别出色。

    “跟风型”潜规则也常见,就是电影节为了迎合当下的热门话题或者流行趋势,对某些类型的影片特别青睐,而忽略了其他有独特价值的作品。

    最后还有“人情型”潜规则,比如某个评委欠了别人人情,在评选的时候就可能偏向对方的影片。您瞧瞧,这电影节背后的水可不浅呐!”

    姑姑有些怀疑的说:“要照你这么说,电影节全靠关系、人脉、背景什么的……”

    杨皓摇摇头说:“当然不是,这可不是说没才华的人也能成事。只不过,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定的背景和身份确实能让人更容易得到机会。”

    大家这才点点头,心里稍微好受些。要都是潜规则,那电影节评出来的电影还能看吗。

    “所以啊,对于像咱们这样来自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人来说,想要在欧美西方主导的这个圈子里混出点名堂,那可得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杨皓解释完原因,姑姑算是明白了,不是杨皓跟港台有什么过节,而是用不上他们。

    他顿了顿,继续说:“明白了吧,在电影界,好莱坞的影响力巨大,一个来自那里的制片人或导演参与的作品,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杨皓进一步解释道:“不仅如此,鲍勃还拥有广泛的行业联系和资源,这对于作品的推广极为有利。当一个项目由他递交时,电影节的评委和观众自然会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兴趣,从而提高作品获得认可的几率。”

    杨皓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西方电影节,尤其是欧洲三大,他们看第三世界,都是以俯视的眼光看待,给个名额,或者让你的影片入选,都觉得是恩赐。港台那帮人,说是有人脉关系,其实应该算二道贩子。”

    姑姑听后,似乎对这些复杂的行业规则有了更深的认识。

    她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尽管她可能不完全赞同这样的现象,但至少现在她明白了为何鲍勃提交的电影会有更好的效果。

    哟,对了,杨皓突然想起来了,既然要送电影节,那可不能拍得太次喽,赶忙叮嘱宁昊:“宁哥,您那预算再好好算算吧,可别拍得太寒碜了。”

    宁昊那叫一个激动哟,拍着胸脯打保票:“您就放心吧,我肯定重新制定拍摄计划。”

    赵智勤算是把这个活给接下来了,没想到一天就定下了俩项目,这可算是开门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