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校尉令牌
“就这么入选了?”宋微星还有些懵,不仅是他,入选的其他学员也同样如此,可能教官们也知道现在他们的心情。
因此直接送他们回去了,缓和下心情之后,次日才会正式带他们办理相关的手续。
而在此刻他们已经成为了他们朝思暮想的锦衣卫军匠!
这也是目前匠人除了科举之外最好的归属,而且宋微星还知道火器研究所的负责人是朱瞻基,这可是未来的皇上啊!
也就是说只要牢牢抱住这根大腿,宋微星不论是选择大隐隐于市还是入朝为官都是有可能的。
次日一大早,王皓特意过来找宋微星,而王皓的身份或多或少宋微星也都知道了。
而且吴风早就回虎门镖局了,整个铁匠铺也就宋微星一个人,因此他直接调笑道:“4号!”
“白衣教官!”
“哈哈!”
两人相视而笑,进了内屋之后,王皓这才说道:“阿星,既然你已经成为了锦衣卫了。
那么也就没什么隐瞒你的了,火器研究所虽说是归属于锦衣卫。
实际上却又是独立的,此乃陛下授意太孙殿下建立的,殿下对你可是极为关注。”
“太孙殿下?你是说?”
“对,太孙殿下曾来过你的铁匠铺。”
“原来那个年轻人是太孙殿下啊,怪不得气质如此不俗。”
宋微星其实早就知道了,而且在昨晚的比试上,朱瞻基都露面了,虽然没有跟宋微星说什么。
但是他的身份是呼之欲出的,因此也算是王皓为了避免宋微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有什么情绪,所以先解释一番,也算是对宋微星的尊敬。
而且把这个背景说清楚了,那么也是给宋微星一个信心,毕竟一般的匠户在明朝初年的确待遇不怎么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并且在修建陵寝的时候,这一帮石匠、瓦匠、玉石匠都是被坑杀的一群人。
所以一般的匠人宁死也不愿意去做匠户入匠籍,匠籍在朱元璋时期是禁忌,动不动就是杀头的。
到了朱棣这一脉倒是好了一些,毕竟要为神机营增添火器,匠人的待遇和地位不跟上去,谁跟你发明创作。
加上锦衣卫的军匠则不一样,参考的是武官品级,登记造册在锦衣卫校尉体系当中,不是入普通的匠籍。
这样的话,宋微星的子孙后代不论是参加科举还是直接进入锦衣卫都是有特权的!而且到了中后期不论是军户还是匠户,只要有能力的话,依然是可以科举的,这方面其实限制不是太死。
宋微星现在连匠籍都不是,而是一个潜力无穷的匠人罢了,也就是鬼使神差被临时征召到了北京服役,好在,因祸得福,如今入了锦衣卫!
随后王皓拿了一些有关锦衣卫的相关条例、权限、待遇等等方面的册子给他。
光是这一本《锦衣卫指南》就让人头疼的,怪不得锦衣卫在明朝如此出名,完善的体系和福利待遇才是关键啊。
王皓又喊了一声,门外的锦衣卫立马拿出了一个大箱子,打开之后,里面居然是飞鱼服足足有三两套之多!
“我们锦衣卫人手几套飞鱼服,这是你的。”王皓递给了宋微星一块腰牌,这是一块铁质的腰牌。
正面书写锦衣卫三个大字,后面则是“凡遇直宿者,悬挂此牌出皇城四门不用——校尉!”
简单地说,有了这块锦衣卫的腰牌,宋微星进入皇城都不用通报,可谓是牛笔至极!
而且相比较临时的木质腰牌,这块铁质的校尉腰牌就更加精致了一些,权限也会更多。
另外还有一个大箱子的“制服”,这些锦衣卫的专属福利待遇,顿时让宋微星对于传说中的锦衣卫好感度倍增。
虽说他是搞技术的,但是其他锦衣卫校尉该有的他一样不少!
“谢谢千户大人。”
“客气了,以后大家都是同僚了,不必如此多礼,好了,现在我们开始登记造册!”
随后一名文书给宋微星进行登记造册,详细记录了宋微星的祖孙三代和相关的个人信息,类似于查户口的感觉。
好在,宋微星早就有了对策,自己的相关信息都是按照福建一家铁匠的信息来书写的。
简单地说祖传铁匠出身,家世情况是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福建泉州人。
年龄22岁(穿越前实际32岁),身高1米78,体重160斤,暂时无婚配,性取向正常。
诸如此类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都是要登记造册的,还有就是学问几何之类的。
宋微星说自己以前在私塾读过书,通晓一些书籍之类的。
反正这个文书询问得很详细,而这些信息都会被封存在锦衣卫的个人档案之中。
相关的手续办理完成了,宋微星已经累得不行了,这要比宋微星打铁还要累,因为要经受盘问,还有各种询问。
有时候一句话说得不对的话,就要被盘问多遍,所以说应对起来还是很艰难的。
他也没想到入一个锦衣卫这么困难,而且还是技术入职的。
“终于走了。”宋微星完成了这些已经入夜了,晚上也不用再去火器研究所了。
火器研究所的位置他也都清楚了,在盘问的过程中,不仅给了他制式的服装武器之类的,还有一匹军马!
这一匹枣红色的军马如今落到了宋微星的名下,今后宋微星可是要照顾它的饮食起居的。
好在,宋微星的铁匠铺够宽,临时把一间废弃的杂物室造成成为马厩也是可以的。
而且有了马之后,宋微星不管是去什么地方都方便了许多,算是真正意义上有了交通工具。
这也说明了锦衣卫的待遇好啊,在后世这就是配套四季的公务衣服,还有专车专送,古代的官员也不过如此了。
而且在这个时期锦衣卫的权限完全是压制文官体系的,而到了后期文官才跳出来各种贪墨各种作死。
而此时的文官集团还是死死地被皇权压制,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棣时期都没法跳出来。
一旦跳出来就是灭族之灾,不光是灭九族,十族都有可能。
出名的就是靖难时期的方孝孺,受到了诛灭十族的处置,被处死的亲友门生共计873人。
其中门生之门生这十族的人死得最冤枉的,死都不知道怎么被牵累而死的……
当然了,这件事情有历史争议点,有历史学家认为是清朝士族们为了给明成祖留下污点故意夸大的。
不论如何,此刻的皇权是不容质疑的!
文官集团瑟瑟发抖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后期如此无法无天的缘故,被压制久了,自然要有爆发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