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童开局
繁体版

第36章 蔡伯俙招揽名士卢仁

    卢仁之父卢愿是自中原迁闽的名门之后,世代书香。

    卢仁受家学熏陶,学识渊博,乃惠安名士。

    卢仁少时师从名士张南轩,极其推崇张南轩以治心养性为根本,尊天理抑人欲,培植涵养的人生主张。

    卢仁通经史,工古文,厌弃五代以来萎靡、卑琐、险怪的腐朽文风,极力推崇韩愈及其文章,作文追求简朴、平实、明快的古风。

    卢仁修身持重,恪守礼法,从少到老,未曾说过一句粗俗嬉戏之语,更是没有沾染一丁点的不良嗜好。

    卢仁持家端方,课读子孙不令怠。卢氏一族兄友弟恭,叔侄之间犹如父子,家人和睦。

    卢仁虽有才名,但却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身。

    卢仁家中贫穷,靠开办私塾,教授生徒为生。

    虽然家计艰难,卢仁却安贫乐道,从不求于旁人。

    卢仁有一子一女,长女卢节,幼子卢锡。

    卢节嫁于兴化军仙游望族蔡氏子弟蔡琇(字仲莹),二人生四子二女,长子早逝,次子蔡襄,三子蔡高,四子蔡奭。

    蔡襄十八岁时,以农家子举进士,为开封第一,名动京师。

    蔡高二十一岁时进士及第,授任长溪县尉。蔡奭也官至福州司户参军。

    王逊语罢,卢仁便激动的对蔡伯俙说道:“校书郎所作《伤仲永》、《卖油翁》简朴、平实、明快,颇有韩文公之风。”

    蔡伯俙谦虚的说道:“卢公谬赞,伯俙不敢当。”

    卢仁又感慨的说道:“时人文风多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看似华丽,实则无用。校书郎当承韩文公、柳河东、柳如京、王黄州之志,兴古文,去浮华。”

    卢仁所说韩文公即韩愈,柳河东即柳宗元,柳如京即柳开,王黄州即王禹偁,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蔡伯俙闻言便想到了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西昆体”,“西昆体”便极度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

    蔡伯俙深知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文风不仅没用,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蔡伯俙肯定会对文风进行改革。

    蔡伯俙随即正色道:“伯俙当以此为志。”

    卢仁闻言大喜,对蔡伯俙是更加喜爱了。

    蔡伯俙考虑过了,要想使大宋变得强大,必须进行改革,而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改革成功,因此他需要培养大量的支持他变法的人才。

    培养人才就需要开设书院,招募良师,卢仁正是蔡伯俙需要的师资力量。

    蔡伯俙想要留卢仁在格物书院任教,然而他知道格物书院是蔡氏宗塾,想留住卢仁没那么容易。

    蔡伯俙稍一思考便决定从卢锡和蔡襄入手,于是他便向卢锡和蔡襄问道:“不知卢郎君和蔡郎君可曾开蒙?”

    卢锡答道:“我和二郎正在识字。”

    蔡伯俙闻言便对卢仁说道:“卢公,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如让卢郎君和蔡郎君留在格物书院,与我等一起读书。”

    卢仁闻言便想到了一句话,那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自然希望卢锡、蔡襄能够和蔡伯俙一起读书,而且他也非常认可王逊的才学,不过他还是迟疑的说道:“格物书院乃福清蔡氏宗塾,锡儿和襄儿非福清蔡氏,恐怕不妥。”

    “格物书院虽是福清蔡氏宗塾,但也并非只供蔡氏族人读书,卢郎君和蔡郎君行束脩之礼便可名正言顺入学。”蔡伯俙说道。

    卢仁闻言便心动了,随即向卢锡和蔡襄问道:“锡儿、襄儿,你们是否愿意在此读书?”

    “我想跟着爹爹读书。”卢锡不想到陌生的环境读书,于是望着卢仁说道。

    蔡襄与卢锡年龄相仿,自幼为伴,他一听卢锡要跟着卢仁读书,于是便也望着卢仁说道:“我也想跟着外公读书。”

    蔡伯俙闻言大喜,于是趁势提议道:“不如卢公也留在书院讲学吧,如此卢郎君和蔡郎君亦可在此读书。”

    卢仁看重蔡伯俙写散文的水平,也想留下来教蔡伯俙,不过毕竟福清与惠安相距甚远,因此卢仁有些犹豫。

    这时王逊开口对卢仁劝说道:“卢公就留下来吧,如此你我可每日谈经论道,岂不快哉?”

    卢仁家中本无牵挂,王逊这一劝他便不再犹豫,不过他又担心蔡伯俙做不了主,于是便向王逊问道:“此事是否需要询问蔡员外?”

    蔡伯俙闻言便知卢仁是在担心他做不了主,于是便说道:“我这就派人去将家祖请来,卢公安心留下便是,家祖定不会反对。”

    蔡伯俙说完便快步走出了静心斋,他一出门便看见刘春站在门外,于是他便命刘春去请蔡延来书院。

    蔡伯俙回到静心斋后,王逊便起身对卢仁说道:“卢公稍坐片刻,我去通知弟子休学半日。”

    卢仁急忙起身说道:“少谦不可因我而耽搁弟子学业,少谦尽管去讲学,我在此等候蔡员外便是。”

    “好吧,卢公请自便。”王逊随即抬手说道,他深知卢仁秉性,刚才那么说只是客套之言。

    这日蔡伯俙提议道:“卢公、夫子,不如现在就让卢郎君和蔡郎君与我一同去勤学斋吧。”

    “锡儿、襄儿,随校书郎去吧。”卢仁稍一思考便对卢锡和蔡襄说道。

    “诺。”卢锡和蔡襄拱手应道。

    蔡伯俙随即找到仆役,让仆役在勤学斋添加了两套桌椅。

    巳时五刻,萧宝摇铃后,王逊便拿着两卷《千字文》走进了勤学斋。

    “起立。”蔡凌云唱喏道。

    众学生闻言皆站了起来,坐在最后一排的卢锡和蔡襄也跟着站了起来。

    蔡凌云随即又唱喏道:“敬礼。”

    众学生随即同时向王逊行礼道:“夫子好。”

    卢锡和蔡襄见状还是跟着向王逊行礼,但没有说话。

    “同学们好,请坐。”王逊和蔼的说道。

    众学生随即坐了下去,卢锡和蔡襄见状也坐了下去。

    卢锡和蔡襄见格物书院的学生向夫子行礼的流程如此有趣,顿觉新鲜,于是有了进一步体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