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三国之炎汉
繁体版

第2章 和太史慈比武之二

    徐盛圆睁着双眼,似乎要将太史慈的这一招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当初,他就被太史慈的这一招打了个措手不及,见到战戟如闪电般刺来,他根本来不及提刀招架,一时间,只能手忙脚乱地挥刀横斩,使出了同归于尽的招数,迫使太史慈变了招数,但他的先机已失,仍是在太史慈后续的几招之下迅速落败。

    当他再次看到了这惊天动地的一击,他仍然觉得无计可施、不可抵挡。

    眼见刘基就要被这迅如闪电的青戟击中。

    刹那间,只听见“铛”的一巨声,刘基从容不迫地一振银枪,在间不容发之际,挡住了青戟势在必得的进攻。

    倏忽间,太史慈左手的青戟也迸将而出,犹如蛰伏已久的青蛇,迅猛地直奔刘基的腹部。这一击出乎众人的意料,反应稍慢之人,恐怕就要饮恨当场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刘基的脸上丝毫不见慌乱,只见他将手中银枪一抖,这一击也被挡了下来。

    十余招过后,太史慈见自己正常的进攻均不能奏效,便决定变招。

    在一次戟、枪交击之后,太史慈借机后退二步。他催动步法,身形顿时模糊起来,忽左忽右,忽而上前,忽而退后,手上的青戟不时刺、啄、勾、锁。顿时,双手的青戟被他舞出了残影,本来只是二只青戟在他手中挥动,空中却出现了众多的青戟影子,好像有七、八把青戟在同时挥动一般。

    刘基见状,也将手中的银枪挥舞成一条矫健灵动的银龙,紧紧守住自己的门户,任凭外面的戟影漫天飞舞,银枪总能分清所有戟影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将袭来的真实青戟一一档住。

    青戟的攻势如潮,如疾风骤雨般地袭向银色身影。而刘基手中的银龙则防得密不透风、无懈可击,银色身影如同被潮水不断拍打的礁石,巍然不动。

    太史慈将自己的步法和速度催动到了极致。只见,青戟越舞越急,空中的青影密密麻麻,犹如不计其数的青鸟,在“呜呜”声中迅捷无比地啄向前方的银影,让人挡无可挡,防不胜防。

    只是,一道道啄向银影的青鸟还未来得及建功,便被空中潇洒飘逸的银龙全部吞没,在“叮叮”声中迅速地消失湮灭。“叮叮”声响个不停,而青鸟残影即现即灭,青鸟银龙交汇处迸发出密集的火花,经久不熄。

    徐盛看到了这里,不禁目瞪口呆。上次,他被太史慈快速的击败,压根就没见识到这样神奇的戟法。

    他意识到:太史慈进攻的速度,实在是太快,迅如闪电,神鬼莫测。自己压根跟不上他的速度。如果自己再次站在太史慈面前,只能先行出手抢攻,招招使出同归于尽的打法,或许能多拖一会时间。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极度的沮丧和羞愧,心中随即熄灭了以后再找太史慈比试的心思。

    太史慈见过了五十招仍不能取胜,意识到刘基的反应速度不下于他,他无法依靠迅捷的出招取胜。于是,他马上改换打法,将身躯旋转起来,使出了拿手绝技“青龙三击”。

    此时,场中打斗的景象又发生了变化。

    场外的众人只见空中漫天的青影消失得无影无踪。太史慈的身躯由之前的黑色虚影凝结成了旋动的黑色实休。而他右手中的青戟则化身为愤怒咆哮的青龙,在空中张牙舞爪地盘旋着,不断凶猛地扑向刘基,每一扑都力道十足。原本如轻捷灵变的啄击现在变成狂暴无匹、刚猛霸道的重斩,威力又胜了几筹。

    围观的众人看到这里,在目不转睛、如醉如痴的同时,不禁又为这场比试的激烈、凶险感到心惊胆战、汗流浃背。

    “铛、铛、铛”,接连三声巨响,刘基硬接了“青龙三击”的三记斩击,这三记重斩一次比一次猛烈,最后的一记重斩,刘基觉得握着银枪的手被震得酥麻难耐,原本巍峨如山、坚若磐石的守势也有所松动。

    太史慈的“青龙三击”的力量比之前的攻击又大上不少,速度又快,难以硬接。不过刘基不愿闪避,以免失了气势,他选择继续硬扛,以待时机。只见他身形开始扭转,步子不停地移动,以化解枪戟交击之时带来的巨震。

    太史慈见到有机可趁,于是,接连使出了“青龙三击”。

    刘基连接了三次“青龙三击”。就在太史慈使完第三次“青龙三击”之时,刘基终于找到太史慈师老兵疲,锐气尽失的机会,进行反击。

    在太史慈前力已尽,后力未生的刹那之际,刘基看准时机,一跺脚,暴喝一声,手中的长枪刚猛无俦地向前刺出,宛如蛰伏已久的一条银龙骤然雷霆万钧般地跃起暴发,排山倒海、勇往直前地直奔太史慈。

    太史慈眼见银枪破釜沉舟、义无反顾的气势,但知道刘基这一枪非同小可。如果他继续施展“青龙三击”,恐怕在他青戟落在刘基的身上之前,他已被银枪刺中。刘基被不知还剩几分气力的青戟斩中,有没有事,他不知道,但他中了这一枪的后果恐怕难以承受。

    这一枪最佳的应对方式是避让,只是他步伐已落定,而银枪来势迅捷无比,难以避开。于是,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撤回斩向刘基的青戟,中途生生折转,朝自己胸膛飞奔而来气势磅礴的银龙斩去。

    众人听到一声“当啷”暴响,太史慈的右戟被震飞到了半空中,打着旋儿,飞向远方。而刘基的长枪停留在太史慈胸前二寸处伫立不动。

    刘基和太史慈停下手来。

    双方胜负已分!

    刘基撤回银枪,朝太史慈抱拳道:“子义兄,承让!”

    太史慈脸上露出落寞的神色,见到刘基向他行礼,他也抱拳回礼。

    太史慈败了!

    这距离双方开始交手,可能只有一柱香的时间。

    徐盛等众人被这变故惊得瞠目结舌、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在众人的眼里,太史慈的狂歌青戟一直压制着刘基的亮银枪,他们完全不明白,太史慈是如何败的。

    只有太史慈知道,刘基的速度不比他慢,他用以往对付对手屡试不爽的快攻打法,对刘基毫无效果,只得使出绝技“青龙三击”。

    他的“青龙三击”,力量达到了他的极致,但速度中等,最重要的是缺乏了变化。他当时接连进攻无效,久久无法建功,已失了锐气。于是,被刘基抓住了机会,一枪取胜。这其中的眼力、判断、韧劲、力量、胆力缺一不可。

    两人的打斗之处,积雪几乎完全消失不见,露出一圈黝黑的泥土。

    这时候,周围的人群突然暴发出巨大的喝彩之声。

    刘基向场外一看,不知何时,二人打斗的场地边缘挤满了黑压压的观众。原来,他和太史慈激烈的比试吸引了营兵区的许多营兵前来观战。

    刘基向围观的人群抱拳致意,营兵们纷纷给予回应。

    许多营兵大声欢呼着:“刘公子威武!”“长公子霸气!”。有许多来得晚了些的营兵则向身旁的人打听着情况。而那些来得早的营兵们则向身旁的同伴眉飞色舞、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讲述起他们的所见所闻,对于这场战斗比试,他们恰逢其会,与有荣焉。

    刘基见太史慈神情失落、闷闷不乐,便走到太史慈的眼前,出言安慰道:“子义兄,刘基只是占了兵器沉重之利,胜之不武!子义兄不必过于介怀。何况,刘基此次只是步战小胜一场。步战乃是小道,骑战才是根本。”

    “再说,子义兄的神射举世无双、天下闻名,不知我等可有眼福有缘一见?”

    太史慈神情落寞地摇摇头,说道:“手下败将之人,焉敢言神!”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此次比试,败了就是败了,太史慈输得心服口服!慈岂会不知,长公子比试之时并未使出全力。刚才,一直都是慈在进攻,长公子在防守。慈也用长枪,当知长枪利于攻却短于防,如果长公子放手进攻,慈可能败得更快!”

    这时候,徐盛的一位兄弟将飞出去的青戟捡了回来,交给了太史慈,太史慈伸手接过,将两只青戟重新背在身后。

    刘基还要再说什么,太史慈伸手摆了摆,说道:“太史慈并非败不起之人,长公子不必再虚言安慰了。”刘基只好闭嘴不言。

    稍过了一会,刘基估计太史慈的郁气消退了不少,便提议道:“刚才比试了一番,我甚感疲累。子义兄,不如一起去我的营帐休息一下,可好?”太史慈见到刘基露出的额头之上只有些微汗珠,有些无语,但也没有出言反对。

    刘基见太史慈没有说话,便一把拉起他的手,转头向徐盛等人喊道:“文向兄,诸位壮士,可愿一同去我营帐畅谈一番?”

    徐盛和众人一起七嘴八舌地应下。

    刘基便拉着太史慈,当头向他自己的营帐走去,他的护卫和徐盛等人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