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井泽2
繁体版

第010章 名牌大学

    一些人已然把目光是投向了工藤信平那边。为此,工藤信平没有心生忐忑之感,毕竟他从小到大也是见过好些场合和世面。

    这自然是离不开工藤美月在刻意的培养。自己即便没有石原拓真见过的场合和世面大,也不是一般富裕家庭孩子能够比得了的程度。

    工藤信平侃侃而谈道:“在我个人看来,名牌大学真正的价值,或者说是最大的一个价值,并不是其本身的高教学质量,科研和学术水平,而是在于能够直接连通大手企业。

    也就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有相当大的机会拿到一张进入大手企业工作的入场券。就是为了这样一张入场券,那是需要付出相当高的代价。

    想要进入名牌大学之前,那就得先进入名门高中。想要进入名门高中之前,就得要进入名门国中。

    想要进入名门国中,便要进入名门小学。想要进入名门小学,那就得最先进入名门幼稚园。

    大学4年,高中3年,国中3年,小学6年,幼稚园4年,一共就需要20年的时间。

    这一个时间的成本投入,自身的脑力,精力和体力,以及花在各种教材,补习班上面的钱,完全就是为了日后能够以正式社员的身份进入到大手企业里面工作,从而有个好收入,收获到所谓的人生幸福。

    假使23岁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入大手企业工作,35岁却被大手企业清退。为了这12年的工作,也就是在大手企业里面的工作时间。

    真的值得吗?若是不走运,遭受到企业破产倒闭,这一个时间就更短了。在日本,要是没有一个正式工作,便大概率的注定了收入不会好。”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注意到看向自己的目光是有增无减。坐在自己右侧的酒井花音,朝向他投来了一种带有欣赏的目光。

    石原拓真不急不慢和带有针锋相对的开口道:“这本就是一场风险投资。要是没有之前的投资,那么就根本不会有进入大手企业的一个机会。

    再说了,也不是所有在大手企业里面工作的人等都会遭受到来自35岁以上就要被清理的命运。

    哪怕是中小企业,也照样会有裁员的情况发生。它们能够给员工所提供的稳定性更差,而自身的企业寿命却更短。

    在我看来,企业,特别是大手企业之所以会设立这样一个门槛的作用,还是在于让老员工不忘初心,像年轻时候那样积极的工作,而不是固步自守的只会朝向后辈发号施令。

    你所讲的人情味,在过去,对于企业而言,确实有过积极的作用。不过,这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日本经济或者企业的发展属于一直朝上走。

    也就是终身雇佣制度和年功序列制能够在日本本土企业当中盛行的基石。否则,要是遇到经济不好或者企业的发展势头是一直下行,便会成为企业生存下去的一个阻碍和累赘。

    至于那些被清退人员今后如何生存的问题,那就不是企业本身应该考虑的了。这是属于其本人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事情。”

    竹中教授虽然没有出声,但是内心里面早就认可了石原拓真的观点。对方不愧是大财阀石原家的孩子。

    这不但自幼就没少耳濡目染一些其他孩子根本就接触不到的东西,而且切入点都是站在了一个决策者的角度,并非员工的视角。

    竹中教授掷地有声道:“经营企业要的是理性,而非感性。第二位同学的观点更多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

    这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虽然看起来很残酷,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要是企业都不存在了,那么就意味着所有的员工们就都失去了工作。失去全部还是失去部分,这一个问题想必大家都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扩散开去,企业破产倒闭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还会负面影响到当地自治团体税收,银行的坏账等等。

    企业越大,那所波及的范围就会越广,破坏力就会越大,甚至是还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由于日本经济历史遗留问题,之所以至今还白白地养着一些僵尸企业,并不是在于感性,而是基于理性。

    如果仍由僵尸企业自生自灭,便会造成系统性风险。届时,这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远远地高于当前所付出的代价了。

    当然,站在感性的角度而言,要是落在了具体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的身上,那就摊上了大事儿。

    这就是大家口中经常所说的那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同学们请务必记住,商场如战场,绝不能够有妇人之仁。

    我相信你们之中在座的,不但有人在今后会进入到大手企业的中高管理层,而且还会成为最高的决策者。”

    工藤信平知道,竹中教授算是给自己的那一个观点定性了。那就是不对的。自己应该摒弃感性,而回归到理性当中来。

    不知道是谁最先带了一个头,“啪啪啪”的鼓掌声是冲着石原拓真就陆陆续续地响了起来。

    为此,石原拓真的神情很是坦然,完全没有展现出一副胜利者的得意姿态。他两眼的注意力还是落到了工藤信平那里。

    石原拓真即便和工藤信平存在有相左的认知,却也不妨碍到他相当欣赏对方的一个观点。

    名牌大学最大的一个价值就是能够提供给毕业生大概率拿到进入大手企业工作的入场券。

    正因为大手企业和名牌大学之间存在有这一种关系,所以才使得有源源不断的人会去走读书升学这一条路。

    否则,就不会有什么人热衷于读书了。倘若没有实实在在地好处,自然就不会给人积极性。

    那些校外的补习班,私塾什么的,就更是无法得以生存下去。一家家地被迫关门也会成为必然。

    何况他又不是不知道,日本历史上曾经一度也有过像中国封建王朝那样的科举选才。可是,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并没有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