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小心
繁体版

第113章谗言

    这次多尔衮发动二十几万大军一路进军,路上可是连续攻占了好多城市,现在他手里仅仅汉人俘虏就有十几万,他相信自己只要提出交换,那么不管是胡涛,吴襄都会同意。

    毕竟多铎对于胡涛,吴襄他们并没有实际价值,无非就是给明朝朝廷表功,但是相比一个贝勒爷,直接救回去十几万百姓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多尔衮没有想错,吴襄本来还有点不情愿,是胡涛劝说对方答应,胡涛讲的很清楚,既然他们两个都打算这次向皇帝陛下提出要封王的建议,那么目前二人所在地辽东,保定府就是各自的封地。

    这些百姓也就相当于二人自己的私有财产,封地再大,肯定需要无数百姓在这里辛苦工作,否则给你再大的地盘,万里都是无人区,那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百姓对二人将来的意义甚至超过金银,加上这次用清军贝勒爷换取百姓的性命,也可以让那些百姓增加对吴襄和胡涛的忠心。

    吴襄听完胡涛的分析,高兴的让人把多铎给送过去了,当然仅仅多铎一个人,多尔衮肯定不干,还有今天被胡涛俘虏的几千清军,多尔衮那边则是准备了十万百姓,双方很快就在城外完成交易。

    看着老百姓欢天喜地走进城里,“胡老弟,也不知道我们这次选择对不对,毕竟那可是清军第一个被生擒的贝勒爷!”吴襄一脸不甘心的说道。

    “没事,吴老哥,下次我把多尔衮给你捉来。”胡涛随意说了一句,似乎多尔衮在他眼里和阿猫阿狗一样。

    吴襄服气了,怪不得胡涛这么牛逼,看看人家这态度,什么多尔衮,皇太极在胡涛那里估计都是战利品的角色。

    最近京城朝廷气氛有些不对劲,随着国内各地暴动,然后文武官员开始互相争吵,可是马上他们就被皇帝教训了一次,这才有了后来的暂时稳定。

    不过马上大家就发现那些大将提督好像一出去就石沉大海了,即使有两个已经到任的,似乎对解决目前困境也是毫无办法。

    不是所有人都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没有精兵,他们这两个大将,提督又能怎么样。

    现在全国都是这样,甚至有两个总兵也跟着自立为王了,皇宫里皇帝陛下每天都在暴怒中度过,那些太监宫女稍有不对,就会被打死。

    朝廷那些大臣也开始变得谨小慎微了,现在情况很严重,清军几十万正在入关,如果不是那边有辽东总兵吴襄,保定府总兵胡涛,估计清军已经打到BJ城外。

    除了清军入侵,各地那些农民起义军也是搞得每个地方都乱七八糟。

    因为他们打出的口号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所以呼应者甚多。

    原本那些被世代欺压的百姓已经认命了,可是现在有人愿意带着他们反抗一把,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改变命运,自然就一呼百应,首先就是攻打县衙,占据县城,然后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

    最小的起义军现在都占据了几个县城,大的那几个已经统治了几个州府,李自成如今不但拿下山西,陕西,就连安定府几个州城也都归他控制了。

    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了,五军大都督现在也不提支援各地,仅仅京城就屯兵五十万,准备在这里和李自成一决高下。

    就在这个危机关头,朝廷突然有些文官上奏,他们揭发保定府总兵胡涛,辽东总兵吴襄如今居然已经有了反心。

    二人已经和清军皇太极达成共识,对方要册封吴襄和胡涛成为异姓王爷,地盘就是他们现在镇守的辽东和保定府。

    这几个文官刚刚提出,马上就让整个大殿都陷入喧哗中,后军大都督张克急忙出列给胡涛辩护,坚称胡涛肯定不会做这种自毁长城的事,他可是大明朝最年轻的总兵,也是大明朝目前最厉害的战神。

    可惜除了张克自己,所有人都诡异的保持沉默了,有些人也想替胡涛说几句好话,但是人心隔肚皮,谁敢保证胡涛不是这样想的。

    万一自己前脚刚刚替胡涛担保,后脚他就叛变,那岂不是害了自己。

    况且现在大明朝局势确实很危机,不用清军怎么样,就是那个闯王现在看上去都能彻底颠覆大明朝几百年的政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胡涛愿意和清军结盟,大家设身处地也会这么干吧。

    皇帝懵了,他肯定不愿意相信胡涛是那种人,那可是他最信任的年轻人,到现在他都依然可以清晰的回忆起对方在他身边横刀立马保护自己的身影。

    皇帝不想相信但是几个文官拿出的往来信件上面,皇太极,胡涛,吴襄几个人谈判细节一一俱全,如果看到这样的证据,依然无动于衷,今后朝廷再也没有什么威严。

    其实皇帝也不是傻子,也会想到这是有人挑拨离间,故意陷害胡涛,吴襄他们,但是谁让对方准备的证据太多。

    同时现在情况确实很危险,就连皇帝自己都觉得明朝大概率是要完,所以他本身敏感的精神加上猜忌就让他很容易相信了那些人的谗言。

    大都督的信件很快就送到了胡涛手里,这个时候距离朝廷廷议已经半个月了。

    没办法路上到处都是暴民,要不是这几个亲兵机灵,估计已经被人杀死在路上,胡涛感谢了对方,安排他们下去好好休息一下。

    这边胡涛让人请吴襄过来一起谈话,“吴老哥,看来我们这位皇帝陛下终于还是选择相信其他人的谗言,接下来老哥你打算怎么办?”

    胡涛心里肯定有他的想法,但是他不会第一个说出来,首先要看看吴襄的意见,如果对方和他不谋而合,那么两家就可以联手做这件事。

    吴襄摸着胡须,沉吟片刻“老弟,不瞒你说,我其实早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朝廷那些大佬干正事不行,可是背后污蔑有功之臣那是一个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