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杞人不忧天
繁体版

第119章 巫伯医的成圣之路

    被震撼的人,不只巫明子一个,毛赢也被姒安的推断惊呆了。

    “人还活着,伤口也会腐败化脓,难道这些看不见的小虫子,还能吃活人?”毛赢问道。

    姒安反驳道:“如果猎物不反抗,老虎也不介意在猎物活着的时候填饱肚子,把猎物杀死,是担心猎物反抗或者逃跑,而不是活着不能吃。”

    “那些看不见的小虫子,不用担心被人发现驱赶,所以只要有伤口,它们就会扑到伤口上吃人?”巫明子问道。

    “这么理解,也没问题。”巫仲医接话说。

    巫伯医瞪了自家弟弟一眼,大人说话,哪有晚辈插嘴的道理。

    “无妨,”姒安笑道,“只要有想法,你们也都可以参与讨论。”

    毛赢解释道:“公子私底下很随和,只要有想法,哪怕是错的,都可以说。”

    巫伯医说:“我倒是有一个发现,还请公子指正。”

    “说说看。”姒安说。

    “那些死亡的人和动物,尸体都上哪里去了?”

    这次轮到姒安被震撼到了,这个巫伯医的观察力真是可怕,自己才提了一点皮毛,他就发现关键所在了。

    “仅凭这个发现,巫伯医,你足够名留青史。”

    听见姒安说名留青史,毛赢被惊得不轻。

    姒安一旦用上这个词,必然说明一个巨大的问题被发现,或者解决了。

    改良文字和标准尺的诞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眼看巫明子和巫仲医还没反应过来,毛赢解释道:“每天大地上都会有很多人和动物死去,人被安葬在土里,暂且不说;

    山林里每天都有动物死亡,留下躯体,即使肉被猛兽和蚊虫吃掉,骨头呢?

    从三皇五帝开始,到现在,那么多年过去了,为何猎人进山,看不到很久以前的动物骨头,那些骨头,都到哪里去了?”

    有毛赢的提示,巫仲医很着急,抢话说:“难道被看不见的小虫子吃掉了?”

    姒安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巫伯医。

    巫伯医说:“猛兽不吃骨头,蚊虫吃不了骨头,只能是看不见的虫子吃掉了,人遗留的食物,也许就是被那些看不见的小虫子,当作不被需要的动物骨头吃掉,所以才会变质腐烂,最后变成……泥土?”

    说到最后,巫伯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推论,但也找不到更加合适的办法,加以解释。

    姒安只能鼓掌表达自己的心情。

    无意间发现一个微生物研究的奇才,把瘟疫交给他,姒安可以安心当甩手掌柜了。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小虫子,否则我们的世界将会堆满从古至今的枯骨?”巫明子问道。

    “看不见的小虫子,误以为人不需要存放的食物,这才吃掉,导致食物腐败?”巫仲医问道。

    他又补充道:“这么说来,小虫子并不坏。”

    巫明子摇头否认小儿子的结论,“看不见的小虫子没有对错好坏,只要看见枯骨和食物,都会去吃掉,防止这些东西一直堆积在这个世界里。”

    “巫先生说的不错,”姒安解释道,“这个世界不存在好坏,只有人才会认为好坏,这些看不见的小虫子,活在这个世界,目的就是为这个世界,清理掉其他生物遗留的枯骨,它们分不清,或者说,没有必要分清每一个人,或者动物是死是活,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清除所有生物的遗留,回归自然,成为一捧泥土。”

    巫伯医说:“如果看不见的虫子,不在乎这些生物的死活,目的只是为了清除所有生物,它们进入伤口清除人,所以导致伤口化脓,也就可以理解了。”

    巫伯医要么不说话,要么说关键话,姒安点头示意他继续多说一点。

    “既然它们的目的是清除所有生物,那么……瘟疫是不是,也属于这些小虫子清除人的办法?”

    姒安终于等来他期待的答案。

    “很好,”姒安鼓掌说,“巫伯医,我把瘟疫和这些小虫子都交给你研究,以后杞国会不会出现瘟疫,能不能治疗瘟疫,全靠你了。”

    巫伯医跪下大拜,“巫伯医一定找到答案,让杞国不再被瘟疫困扰。”

    “不是杞国,而是整个天下。”姒安说。

    巫伯医用一个响亮的磕头声,致敬姒安的胸怀。

    “巫伯医,愿意为公子效死。”

    巫仲医赶忙跪下说:“我也要。”

    “所有人都去研究小虫子,谁来治病?”姒安笑道:“跟着父亲学习治病,你会成为一代名医的。”

    “我听公子的。”巫仲医笑道。

    姒安也笑起来,十四岁的年纪,能这么活泼,说明巫明子这位父亲将他照顾得很好。

    “为人治病,需要谨慎细心,你要努力向大哥学习。”

    “我明白了。”

    巫明子看不下去了,见礼说:“小儿不懂礼数,还请公子见谅。”

    “私底下,不讲究这些,巫仲医有赤子之心,是巫先生和巫伯医照顾得好,那些从小吃苦的人,可不会有这么纯粹的心思。”

    胸怀赤子之心的人,都是老天爷最疼爱的崽。

    只要认真求学,不被引导走向歪路,想不成才都难。

    巫伯医已经具备成为上大夫的资格,只需要一个成果,原地成圣都不是难事。

    巫仲医只要跟着巫明子,不走歪路,继承上大夫爵位,是迟早的事情。

    一门两上医,是学医最好的招牌,官家子弟都没有这个待遇,还会愁后继无人?

    送走巫氏父子,毛赢回来说:“公子今天的意外收获不小啊。”

    姒安笑道:“岂止是不小,以后杞国能被世人铭记,其中功劳,必有巫伯医一份。”

    如果他能解决瘟疫,就算总体成就比不上张机张仲景,医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也不会缺他一个医学祖师爷的名分。

    “公子对这些小虫子,一定有所了解了吧,为何不指点巫伯医一二?”

    “我了解这些小虫子的形,巫术和医术讲究‘象’,我的过度干预,会毁了巫伯医,他的路,交给他自己走,今天他得到的东西,已经足够多,足够支撑他得到想要的结果,再加以干预,过犹不及。”

    姒安也想指点,但制造不出显微镜,他也没有办法指点,没有亲眼看见,光是听说,是理解不了的。

    过于注重细菌和病毒的形,反而会耽误巫伯医理解,微生物造成的“象”。

    “山医命相卜”这个体系中,一旦理解不了“象”,一辈子的成就不会太高,姒安不想耽误他。

    姒安知道葛根汤可以预防、治疗瘟疫,只要找到这种药材,瘟疫的底线已经有保障,他可以给巫伯医大把时间独立研究。

    杞国镇邑制度和卫生制度的有效推广,使得杞国人口不会过于聚集,传染源大大减少,很长一段时间内,杞国不会爆发瘟疫。

    现在各国的社会发展,还没出现后世长安、洛阳这种人口密度超标的大城市,瘟疫诞生的可能也不高。

    没有必要,以毁掉天才前途的方式,强行加快关于瘟疫的研究。

    一切交给时间,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