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介绍
帕米尔
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著作《离骚》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同期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琐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这个不周山即今日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
祁连山尾
公元前7719年,不周山忽遭大风雨,观天的大风雨表被毁,倾向东南。面对这场天灾,骊连氏(时任祁连山西表总管),认为是共工氏的责任,不应再任上相。女娲听信骊连氏所言,决定由骊连氏任上相。共工不服,不交出祭天权,聚族众守山,坚守表木天柱。骊连氏也率众攻山,两族在不周山争战,决战中撞毁了天柱,女娲怒,逐共工康回(虺)于祁连,共工含愤而去,族众不离,骊连也难以进驻,骊连建议迁榜罗,伏羲同意迁榜罗,重立天表。共工于公元前7687年或7690年卒于祁连山,于是遂有共工怒触不周山之传说。不周山位于祁连山尾(六盘山西侧),三面环山,东面有一谷口,故名不周山。
贺兰山脉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北部分,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内蒙古巴彦敖包,跨石嘴山市,银川市,东南端至青铜峡,山体在蓝天和黄河映衬下格外壮丽。贺兰山东北部分在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境内有穿山而过的大武口沟,古称“打硙口”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有可以连接荒凉漠北和富庶内地的险要山峡,此正所谓《山海经》中“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所相印证。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贺兰山地处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山谷内多岩画,年代无法考证,构图奇特,形象怪诞:既有个体图像,也有组合画面;既有人物像、人面像,又有动物、天体、植物符号和不明含义的符号,诸多岩画图案与《山海经》中所描述出产的珍禽异兽相吻合。故,《山海经》中不周山描述应是此地。
诸毗之山
内蒙古土默川平原以西,参见《经典图读山海经》
根据《帝禹山河图》,不周山位于钟山的东面、昆仑丘的东北方,其地理方位“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黝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拊,食之不劳。”所谓诸毗之山,当指阴山山脉;所谓岳崇之山,可能指昆仑丘,也可能指今日山西省北部的吕梁山、五台山、恒山。据此,不周山位于黝泽的西面,那里是黄河的源头,笔者进一步指出,黝泽位于今日的黄河前套地区,亦即内蒙古的土墨特右旗至托克托县一带;所以,不周山位于黄河前套地区以西,阴山之南。
赫尔蒙山
《山海经》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西北海之外”,这就是不周山的地理坐标。哪里是西北海?往西北方向找,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古时称“北海”,不像。青海湖的地理环境又和下面的地理描述不一致,也不像。西北好像没有这样的大海了。其实古人未必把自己局限在中国版图之内。在史前时代,印度洋就已经有了远洋航行的记录。更多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人类早在史前时代就利用“海洋季风”航行在印度洋上。因此,古人把印度洋称之西海、西北海完全是可能的。
“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这是不周山的地理形状。在“西北海(即印度洋)之外”的东非有合不起来的山,这就是东非大裂谷。它从赞比亚河口北延至红海南端,大致南北走向,绵延4500公里以上。它在东非高原上切出深逾千米的狭长谷地。“不合”的东非裂谷群山绵延,大裂谷的北端是约旦河谷,大裂谷北端的赫尔蒙山是叙利亚境内的最高山脉,它也有一条近68公里的裂谷。
在公元前16世纪至8世纪,统治赫尔蒙山所在地的是赫梯人,这是一个最早使用铁器的民族。他们和埃及反复争夺叙利亚的统治权,因而赫尔蒙山的地理环境地理形状等知识的传播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更何况,赫尔蒙山脚下的约旦河,就是一条“寒暑之水”。它的水量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变化,低的时候水量只有每秒60立方米,高的时候要达每秒1760立方米,两者相差近30倍。把水量的变化称之为“寒暑”,可见古人的智慧。
“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约旦河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年降雨量为760-1270毫米,气候温润潮湿,堪称“湿山”。而约旦河东面是典型的沙漠气候,年降雨量不到130毫米,干旱少雨的气候使居住在那里的民族经常发生用水的纠纷,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它称之为“幕(漠)山”。
由此可见,赫尔蒙山的地理坐标、地理形状和地理环境与不周山完全一致。诗人毛zhuxi不会想到,失败了的英雄共工,居然会到4万里外的不周山去撞得“天柱折,地维绝”。
其他山脉
山西省长子县的西山相传就是不周山,而精卫填海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传说宁夏和甘肃境内的六盘山为不周之山的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