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修真有点怪
繁体版

第十七章 元乡往事

    三人行至申时,下午三四点这样,就能看到官道附近的稻田开始越来越密集,就知道快到元乡了。

    不多时,穿过一排没有围墙包裹的简陋民舍,然后又穿过一个低矮的城门,林俊三人便顺利进入元乡商业区,完成了他此次香料运送的工作。

    因为林俊家就在王大商路必经之处,加上路上愉快的交流,王大便主动提出多给五文钱佣金。还用恳请的语气,邀请林俊一起到元乡饭馆吃饭,大有结交亲近的意思,想着以后行商路过,林俊念旧情还能照拂自己。

    林俊也心知肚明,就不推迟了。

    第一次在这个世界下馆子,馆子面积不大,客人能看到的部分就上下两层楼。进门最显眼的中间有个小台子,应该是说书台,也可以容两三个人表演乐器演奏,围绕在小戏台周围摆了五六套四方桌椅,里侧有楼梯上二楼,但是楼梯有些陡,受限于一楼面积小,空间不足的原因。二楼四个方向各一个包间,二楼中间有天井,可以直接从包厢打开窗户,就能看到一楼的戏台。

    林俊还是感觉很新奇的,三人就坐一楼靠近柜台的桌子上,点了三菜一汤:煎鱼、蒸粉羹、水煮青菜和野菜汤,还上了一壶店家自己酿的土酒,一共花了四十文钱,想着三个人下次馆子花一百六,这个物价让林俊觉得还能接受。

    今天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表演,便招呼饭店掌柜过来询问,掌柜回复是最近很多演出的人,已经赶回家乡帮忙即将到来的秋收,导致人手不足,便不能像之前一样每天都能听曲听书,现在安排不了太多场次的表演,毕竟元乡也还没能达到城镇的繁荣规模,不需要每天都浑身解数的想方设法揽客。刚好今天演出轮空,三人没赶巧。

    难怪今天客人少,没有演出的馆子,让王大都觉得花了四十文不太划算,十分心疼,但也无可奈何。

    林俊还是比较遗憾的,穿越后这穷酸样,第一次免费馆子蹭饭,没能体验到古代特色的堂食文化,又想着自己的寒酸存款,以后还不知道要存多久,才能来一波报复性消费,吃个听曲听书的饭。

    又抓着掌柜要了解一下元乡的信息,当时客人不多,一楼一共就坐了两桌客人,包括林俊王大这一桌客人,掌柜看着吃饭几人行商的打扮,便想着结个善缘,好拉个回头客,化身景区黑导游,十分积极的介绍起元乡的来龙去脉。

    大棠建国之后,岭南盗匪横行动荡不安,大棠开国高祖皇帝,掌柜也不记得是第几个儿子了,江王时年才十六岁,便督大棠安南军,南征岭南,经过两年努力,横扫前朝残余势力,一直打到交趾。

    班师回朝后,撤军途中刚走到岭南桂州,便被留封桂州,负责督军镇守大棠边疆,建立安南都护府,做了一个有军权的封王。

    一直跟随江王的元家先人,也留在了岭南。随后通过十年的剿匪,基本肃清了岭南无数群山的盗匪山贼和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岭南正式回归了皇朝中央的统治。

    江王在岭南苦熬十多年,完成使命,结果他父皇高祖皇帝,突然宣布退位让贤,江王的二哥秦王继承大统,成了大棠第二任皇帝:大棠太宗皇帝。

    为了皇位更迭的平稳过渡,也防止跟随江王十几年的岭南军生变,脱离皇朝控制,导致内战爆发,江王便被他二哥太宗皇帝,升封了爵位岭南亲王,江王便明白,此生他再难回长安了。

    元家先祖一直跟随江王,随着江王爵级上升至最高的亲王,元家先祖的江王府司马,更是水涨船高,升官至了从四品。

    但随着皇朝的稳定,经济军事的兴盛,中央集权和藩地自制本就是一种矛盾,大棠太宗皇帝便卸磨杀驴般开始削藩,最后江亲王为了保命,保住世袭亲王的爵位,主动放弃了兵权。

    皇朝设置了岭南五府经略使,却并不把经略府设置在桂州,也算太宗皇帝给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最后的一点自由。

    亲王府失去了军权,但身边还跟着许多王府幕僚,皇朝中央为了分化江王集团的势力,防止江王有异心谋反,重招旧部,很多江王开府的老臣都被升职加薪调走了,不接受调令的,也想方设法的控制起来,或者直接杀掉。

    元家先祖不愿调任,最后靠着军功升任从三品将军职,却失去了带兵的实权,变相的被经略使监控起来,但也算幸运的保住了恩荫富贵。

    闲官无事之后,元家先祖便在桂州不远的临源县城附近,建了一个占地庞大的庄园。

    大棠皇朝前期因为战火燃遍几乎全境,人口锐减,岭南兵祸贼祸导致十室九空,地广人稀,所以前期获封的官僚田地和后期自己开荒的土地面积都非常大。

    等到大棠皇朝逐渐强盛,人口恢复,元庄周围也慢慢汇集了更多依附元家的百姓家庭,在地区行政级别上人口已经达到了乡的规模,便成立了元乡,由元家作为致仕官(官员退休回乡以后的福利,也算统治思想渗透农村的手段),自主管理元乡的乡务。

    林俊三人最初抵达有民舍聚居的地方,就算到了元乡的外围民居,中间还有一圈城墙,建造规制跟临源县低一些,毕竟之前退休的是一个从三品的将军,建造的庄园有屯兵防贼患的作用,不然被山贼端了一个将军的老窝,大棠丢不起这人。

    城墙内,才算是中圈,聚集了小规模的商业区和最早一批跟随元老将军眷属的房舍,这里商业不算发达,简单市集、酒馆、旅店而已,毕竟元庄离县城和州府也不远,人口数量不需要多大的商业规模,大不了多花点时间,去县城或者州府更繁华的地方逛街不更好?

    最后便是元家庄了,整个元家庄依水而建,原来兵荒马乱的时代,直接靠水防御,以前屯兵作用的军营、兵舍、校场,和平时代便拆除了,全部改建成了元家庄园林的一部分。

    整个府中宅院,分三进,分别为前、中、后院,总面积达到70亩,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园林,园林里面假山楼阁、游船小坞、荷花柳树、候鸟停驻、五彩鲤鱼,别有洞天。

    最原始的元家庄,前、中院,都带着明显的堡垒建筑风格,前期还是有屯兵防御的职责,后面元家也有人做了官,但明显受到了削藩的影响,皇朝中央有意压制江王派系的官僚集团,所以都是当些不痛不痒没实权的小官,后期元家也想通透了,渐渐放弃仕途,开始经商。

    依靠前期获封和开荒扩张的大量土地,加上一直没有抛弃江王府的关系,自己又有一定的自制权,元家很轻易的就完成了商业布局,成了一方巨富。

    听得林俊一阵神往,也不知道之前的这个林俊,上辈子扶了多少老奶奶过山路,才有福分认识元家小姐这种富婆发小。

    一路上感觉对啥都提不起兴致的王二,这一次到是十分认真的听掌柜讲故事,林俊心里在想,谁不爱钱?种田的想发财,当兵的也想发财,做生意的更想发财。

    就连行走江湖,有钱的骑进口大马,身着玉冠锦带、手持名家利器、随时高朋簇拥、每日纸醉金迷,到哪里都有人恭恭敬敬的称呼你一声:大侠。

    没钱的,进了江湖传销都只能打碎槽牙往肚里吞,一点怨言都不敢有。

    这元家庄的历史,抛开残酷的政治斗争不谈,让饭店掌柜装了一波成功学大师。

    谁不想获得成功,富甲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