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承缉郎
繁体版

第21章 文抄公?没戏

    陈骥的心情复杂无比。

    这丫头对他的心思,还有百依百顺,近乎讨好的身段,甚至为了他,一直想要减肥的举动,都挺让人感动的。

    按理说,此刻就该安慰人家姑娘一下,说自己没有嫌恶对方的心思。

    然后,要是没有其他人,女孩就势靠在自己身上,多美好的一幅画面啊。

    可惜了,就他这矮小的身板,还真经不住李袖萝的一靠。

    “袖萝妹妹,先吃饭吧。”

    陈骥吭吭哧哧的,最终如是说道:

    “你和伯父远道而来,总不能挨饿吧,胖瘦什么的……以后再说。”

    说实话,就李袖萝这体型和吨位,吃的多也好,少也罢,真没什么影响。

    再说就算真的瘦了下来,两人个头儿还是差着不少,有用咩?

    “这话说的还差不多。”早已坐在桌旁的李啸林总算满意了一次,难得地点了点头。

    “开饭开饭。”陈骥又催促了一遍。

    李袖萝含羞带怯地坐了下去。

    “墨哥儿,你也别站着了,赶紧入座。”陈骥招呼站在旁边,一直恪守规矩的陈墨。

    四个人各自落座,待陈骥举筷夹起第一箸菜之后,其他三人才开动。

    别看李啸林是长辈,陈墨时不时会膈应人,但一些基本的规矩,他们还是会尊奉的。

    皆因如今的陈骥已是一家之主,餐桌上,得等他先动筷。

    这感觉,还挺受用的,陈骥大为满意。

    都是亲近之人,没什么好客套的,四人就着案桌开吃。

    李袖萝虽然人高马大,但手艺着实不错。

    几碟时兴菜蔬按着江南的做法,又脆又嫩,十分爽口。

    羊肉羹只香不膻,配上一摞烙饼,令人食欲大开。

    大伙儿都饿了,个个吃得飞快。

    李袖萝尤甚,不过她吃得虽然快,却还是想要瘦一些。

    不多时,第一个停下了筷子。

    看着桌上的食物,李袖萝有些遗憾地咂咂嘴,最后狠狠心,把目光移开。

    要不然,看着旁人狼吞虎咽,她未必能忍得住。

    一扭头,先‘哇’了一声。

    “三郎哥哥,你在写诗?”

    陈骥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几张带着墨迹的竹纸,被一本《全唐诗》压在条凳上,当即老脸一红。

    “就我这水平,写的出什么诗来。”

    前些天陈墨去县里打探消息,他独自在家,也琢磨过怎么赚钱。

    穿越之辈嘛,来钱又快又多的法子,首选就是做个文抄公。

    当即兴冲冲地磨墨提笔,默写了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还好,前身的文字功底虽说忘了不少,但毛笔字的肌肉记忆还在。

    刚开始,陈骥还看着自己的‘作品’洋洋自得。

    只是很快,当他发现不远处的《全唐诗》后,蔫了,这首五言绝句赫然就在开篇。

    “三郎哥哥别自谦了,你怎么就写不出诗来?”

    李袖萝不依,拿过竹纸,轻声念完之后,眼睛越发黑亮。

    “好诗,三郎哥哥。”

    她也开过蒙,识得诗的好坏,当即大声赞叹。

    陈骥斜眼看看陈墨,这家伙正一心一意消灭碗里的食物,对李袖萝的吵闹声听而不闻。

    不是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么,之前两兄弟吃饭,都是悄然无声的。

    陈骥要是多几句嘴,还会被他数落。

    呵呵,这会儿遇上硬茬子就不讲原则了?

    陈骥心中冷笑,埋着头边吃边嘟囔,声音含混不清:

    “废话,肯定是好诗。这可是大名鼎鼎的诗仙李太白的作品,旁边那本全唐诗上就有。

    袖萝妹妹,小时候念书你应当也读过的,忘了?”

    “啊哈哈哈……”李袖萝大笑几声,“三郎哥哥你知道的,我读书除了算学还勉强过得去,其他都不咋滴。”

    说着话,顺手打开了全唐诗。

    “不对啊。”

    李袖萝扫过几眼后,指着书问道:

    “三郎哥哥,书中这第一句是‘床前看月光’,还有第三句是‘举头望山月’,都和你写的不一样呢。”

    陈骥的脸又热了起来,没办法,谁叫他背的是后世广为流传的版本呢。

    “嗯……之前我不是头被磕过么,一时记串了词儿。”陈骥只得又搬出那个老掉牙的借口来。

    同时暗自庆幸,没有把他勉强记得的那半阙辛弃疾的《青玉案》抄下来。

    在被全唐诗打击过后,陈骥仍不死心,又琢磨着抄一抄宋词。

    只是很快又被一本叫做《周词辑选》的书打了脸。

    凡是他能想得起来的北宋文人大家,如欧阳修、苏轼等等,如今都成了大周之人。

    他们的名作佳篇,如陈骥勉强还能背得下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俱都收录在《周词辑选》中。

    而北宋之后的那些大作,比如辛幼安大名鼎鼎的《青玉案》,倒是没在周词辑选中。

    可陈骥只记得半阙,确切地说,连半阙都没有。

    就只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句,能完完整整地背下来。

    要是抄下这一句,被其他人看到,让他补全的话,可就翻车了。

    最终,确认自己当不成文抄公的陈骥,只能就着家里的藏书,还有脑子里的零碎记忆,勉强算是弄清楚了自己所在的历史背景。

    穿越伊始,他还以为自己来到了某个架空的未知古代。

    毕竟以‘周’为国名的朝代,历史上不多。

    唯一能肯定的是,自身所在时代不会是春秋战国的那个‘周’,毕竟铁器已经广泛使用了。

    如今才知道,这是历史上被赵匡胤篡夺了皇位的那个后周。

    只是在这一方世界,历史的滚滚车轮,发生了变动。

    周世宗柴荣,不,应该叫郭荣,并未在北伐幽州之时染病而亡,而是成功拿下了燕云十六州。

    继续执掌帝国权柄二十多年后,顺利传帝位于其子郭宗训。

    迄今为止,大周已历七帝,享国一百四十余年。

    至于本该被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以及烛影斧声的赵光义,有郭荣在,二人连异心都不敢有。

    乖乖地做好臣子本份,都因功封了爵。

    只是一百多年下来,两人的后裔只能靠着吃老本,不断被降爵,如今的朝中,赵氏已几无人矣。

    而北宋虽然没了,但那些文人墨客,却是一个不少。

    他们的佳作,都没有被耽误,如期而出,并顺利地流传下来。

    自此,陈骥彻底绝了靠当文抄公来发财,甚至出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