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承缉郎
繁体版

第56章 真是一笔好买卖

    “回墨小郎君,我娘的老家就和吴家庄隔着一条符禺水,小时候我也跟着舅父表兄他们去符禺山打过猎,对这一带不说了如指掌,但带个路还是没问题的。”

    谢小四拱了拱手,回话道。

    刘大旺踢了他一脚,“你可别胡吹大气,耽误了小郎君的事儿,要不还是找你表兄带个路?”

    “哥哥,你怎生如此轻忽小弟。”

    谢小四脸涨得通红,把胸膛拍得‘啪啪’响:

    “二位小郎君,小四敢担保,绝无大话。”

    “行罢,就信你一回,向导就不找了,免得耽误人家的农事。”

    陈墨收起舆图,又掏出一个纸包,“再说还有这玩意儿,大黄不是跟着呢么……”

    说到这里,他冲兀自啃着干肉的狗子努了努嘴,“想必不会让咱们失望。”

    “这是啥玩意儿?”刘大旺问出了其余三人的疑问。

    “吴云郎的头巾,他被下狱后,吴家庄的人去药铺给他收拾出来的,吴族老找上门时,特意交给啸林叔父的。”

    陈墨笑了笑,再拍拍自己的胸,“这里还有一封吴族老的亲笔信,让吴云郎束手就擒的。”

    听到这儿,陈骥恍然大悟。

    怪不得李啸林着急忙慌地催着他们出门,要不是有欣儿,连热乎饭都吃不上一口。

    这是把路给他和陈墨都铺好了,生怕去得慢了被人截胡。

    怪不得李啸林如此放心他和陈墨二人。

    知道人犯的踪迹,还有大黄的狗鼻子,如今更早早有了谢小四这个向导,的确算得上轻松的了。

    一旁的陈墨还在笑着给大伙儿说闲话:

    “以前听义父说过,像吴云郎这样的钦犯最是难办。

    只要他往家附近的山林中一躲,有乡亲明里暗里护着,一般的承缉郎还真不好下手。

    此次有吴族老给的便利,倒是给咱们省去了老大的麻烦。”

    此时的大周,和其他朝代一样,亲亲相隐不为罪。

    吴云郎又不是那种罪大恶极,不容赦免之徒,要是吴家庄一心袒护,陈骥他们还真不好办。

    来软的,人家不吃这一套。

    来硬的,就算你武力出众,能以少胜多,可一旦打伤了人,麻烦就大了。

    “好了,时辰已晚,大伙儿早些将歇,刘大旺、谢小四你俩轮着守上半夜,我和三郎守下半夜。”

    陈墨三言两语交待完,找了个平坦的地方就地躺到。

    陈骥贼忒兮兮地凑了过去,搓着手指低声问道:

    “墨哥儿,既然要活捉,那应该另有酬谢罢,诚意金收了没有?”

    陈墨闭着眼睛答道,“吴族老本来的确凑了点银钱的,可他和义父,还有啸林叔父都是多年的老交情,摊上的还是这种事儿,咱们好意思收么?”

    “这倒也是。”陈骥在他身侧躺下,“挣这种钱不地道,有官府悬赏的那三百两就够了。”

    这吴云郎虽然籍籍无名,但身背要案,赏金比那矮脚虎足足高了三倍,逮起来也不难,除了活捉有些麻烦,当真是一笔好买卖。

    ……

    “小郎君,这苍云岭离吴家庄最多两日脚程,咱们还搜么?”

    数日后,清晨,谢小四站在山脚下如是问道。

    “搜,怎么不搜。”陈骥翻身下马,开始从马背上卸包裹。

    他们一行三人到了渭水和符禺水的交汇处后,并未浪费时间登门拜访吴家庄。

    而是径自沿着符禺水朔流而上,搜寻河道两旁的山岭。

    虽说吴云郎极有可能已经到了符禺山深处,甚至进了秦岭,但俗话说得好,来都来了,对吧。

    万一这倒霉家伙心存侥幸,还未走远呢?

    就在此时,远方一匹快马飞速而来,正是自告奋勇留在最后打探消息的刘大旺。

    “二位小郎君。”

    刘大旺甩鞍下马,来到三人面前。

    “小人从附近乡人那里打探到,两日前确有疑似吴云郎的行踪,只不过他当时好像是向山外而去。”

    “哦?”

    陈氏两兄弟有些意外。

    刘大旺或许是觉得自己不识路,生怕自己没用。

    一路上,不但忙前忙后地招呼众人,进了渭南后,还主动打探起了消息。

    因此,他不是提前上路找脚店方便打尖,就是落后半步找本地人聊天。

    本以为他一个外乡人,能问得出什么东西来。

    想不到还真探出了消息,不愧是长年厮混市井的人,有点本事,让他当眼线还硬是要得。

    “往山外走?”陈墨微一沉吟,“说不定是找吃食去了,我就不信如今他还敢往人多的地方跑。”

    “墨小郎君说得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刘大旺有些自得。

    “既如此,”陈骥系好包裹,别上短剑,“那这苍云岭就得好好搜一搜了,清水干粮都多带些,今晚怕是得在山上过夜。”

    之前他们搜山,并不是将一整座山全部搜完,那太耽误工夫了。

    最多到山腰,只要大黄没有反应,就下山走人,换个地方。

    要是真的就此错过了吴云郎,也只能自认倒霉。

    “还是老规矩,”陈骥吩咐最后赶到的刘大旺,“你留下来看守马匹,天黑前见不到我们,就去找地方打尖。

    来,给你留一贯钱花销。”

    “用不了这许多,小郎君。”刘大旺慌忙推开了陈骥的手。

    “若只你一人,的确用不了一贯钱,可还有四匹马,尤其是我和三郎的坐骑,得喂精细些,可不能亏待了它们,银钱少了你不趁手。”

    陈墨神情冷峻,不容置疑地接过那一贯钱,塞到了刘大旺手中。

    “那就谢过小郎君了。”刘大旺眯着眼笑了笑,把铜钱放入怀中。

    “小郎君。”一旁的谢小四把拧好的一把朴刀递给陈墨后问道:

    “你没有长兵刃么?”

    此时的普通百姓,出门防身多用哨棒,若有需要就再带把刀头,到时候棍刀合一,就是一把朴刀。

    陈墨也不例外,他的长兵刃就是谢小四给他弄好的朴刀。

    擅长使枪的,就带把枪头,也是一样。

    这样做的好处是携带方便,不惹人眼。

    李袖萝例外,她的长枪可不是如朴刀这般临时装上的。

    身材高大的她,一般的哨棒加上枪头,在她手里就只是一根短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