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我真没想当大师
繁体版

第二百一十三章 技法,还原失传宣纸!

    宣纸工坊内。

    秦飞和丁香每日忙前忙后。

    两人都穿着轻便的工作服,丁香这段时间也没有怎么化妆,每天都在和秦飞按照造纸的步骤造纸。

    她还会拍下一些视频发布在网络上。

    焯水,砑光、施胶、洒金、锤纸

    两人拿着筛子,从清水中抄出纸浆,然后放在平整的木板上定型,晾干。

    丁香毕竟是学画画出身,对宣纸的了解程度也很高。

    秦飞制作出来的宣纸,远比她平日里买到的宣纸要好。

    那种平滑感和质感,对比非常的明显。

    好的东西本来就是如此。

    不然的话,宋朝的文人墨客不会一拿到澄心堂纸,就迫不及待的收藏起来,或者是直接写诗庆祝。

    “等晾干后就是澄心堂纸了吧!”

    “这就是华夏最贵的宣纸啊,确实好细,好滑。”

    丁香轻声惊叹道。

    秦飞点头笑道:

    “晾干后只是生宣,我需要把这些生宣纸用明矾做成熟宣,才是真正的澄心堂纸。”

    细腻的纸浆纤维漂在纸槽中,秦飞和丁香拿着模框,把模框浸入纸槽,然后两个人一起向上抬,让纸浆纤维均匀的留在纸模框上。

    然后,又把这样的纸模框放在外面晾干。

    两人专心致志的做着传统手艺。

    工作间内,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机器,只有古朴的造纸工具,看起来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两人一次晾了好几张纸。

    秦飞看着太阳照耀下的纸张,满意的说道:

    “晾晒结束生宣纸差不多就做好了,还好,没出什么差错。”

    “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这种纸是华夏造纸历史上最好的纸。”

    “现在还无法确认这种纸和宋仿澄心堂纸完全一致,等纸做出来之后,就可以判断纸的质量了。”

    丁香也颇为的高兴。

    “嘿嘿嘿,造纸也没那么难嘛!”

    闻言,秦飞微微一笑,“是不难,掌握技术,掌握原材料的配方,再耐心一些就行。”

    “手艺会影响到纸张最后的质量。”

    “不过,我们做的自然是最好的。”

    生宣纸全部做完,大约花费了半个月的功夫,做出了六十多张。

    其中,共有三张特别长的纸,是秦飞把很多生宣纸连接在一起做出来的。

    这三张纸,是秦飞为自己绘制画卷所准备。

    当天晚上,丁香把造纸的视频发在网上,也是第三期的视频。

    视频又引起了很多人的探讨。

    网友们从视频中看到了纸张的全部细节。

    初看上去,纸张光滑细腻,甚至有玉的质感。

    所以评论区清一色都在夸赞。

    但是纸这种东西,还是要专门现场鉴定过才能知道质量如何。

    光看视频是看不出来的。

    比如打印机的A4纸,在视频中同样十分的光滑细腻,只是不太适合作画罢了。

    这个视频在当地也引起了一些波澜。

    第二天一早,秦飞和丁香出门吃早餐,回来的路上就看到宣纸工坊的厂长张涛在等他们。

    这座宣纸工坊是秦飞和张涛租来的,因为开的价格足够好,所以张涛很乐意把工坊租给他。

    “秦大师,今天特地过来,就是专门想看看您做出来的宣纸。”

    “我看视频里,那纸的卖相真好。”

    “所以想亲自观摩观摩。”

    “我做手工宣纸都做了十年,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宣纸,太漂亮了!”

    张涛神色感慨。

    “没问题,就在里面。”秦飞和张涛走入到工坊内,取出一张澄心堂纸,递给张涛。

    张涛接过宣纸,细细的看着。

    越看,他越是吃惊。

    这纸比他在作坊里自己制作出来的纸要好了无数倍。

    看起来非常的细腻,而且质感也很好。

    不管是用作毛笔书写,或者是国画绘画,这种纸都堪称完美。

    笔墨在其中浸而不散,凝而不乱,对创作者来说也是极大的享受。

    “秦大师,这是真的澄心堂纸吗?”张涛感觉到这种纸的质量极高,于是略有些忐忑的问道。

    “还要等做成熟宣再对比,现在只是接近,一些细节无法对比出来。”秦飞如实回答。

    “你要真能做出澄心堂纸,估计华夏造纸业都要受到震荡了。”张涛又是感慨一声。

    确实如此。

    这种纸在书画圈的地位很高,尤其是文物收藏圈。

    毕竟,澄心堂纸号称最好的宣纸,宋朝的书画名作,很多都是用的这种纸。

    那时候一纸难求,很多文人墨客买到一些,还会兴奋地写诗来庆贺。

    张涛如果能在自己工坊见证澄心堂纸的诞生,对他来说也值得吹嘘很久了。

    “还不一定和真的宋仿澄心堂纸一模一样。”秦飞只是回道。

    他还要保持低调。

    实际上,以前在将作监的时候,这种纸特别多。

    朝廷和地方还不一样,地方迁客骚人难求一张的极品宣纸,在朝廷那都是标配的纸张。

    而且朝廷有专门造纸的部门,秦飞和其中还有些纠缠。

    所以,他对这种纸的做法再熟悉不过了。

    本是简单的造纸方法,只是用的材料稀有昂贵了些。但到了现代,这种造纸方法就变得价值连城。

    接着,秦飞又开始忙碌着把生宣纸做成熟宣。

    这一步,也不容易。

    做成熟宣的方法多种多样。

    因为秦飞也无法确认做成熟宣的熟宣纸,就和宋朝的澄心堂纸一模一样。

    所以,他需要试错。

    于是,接下来,秦飞取出三十张同样的生宣纸,用不同的方式做出熟宣纸,然后再对比。

    他要找出和宋仿澄心堂纸一模一样的纸张。

    这个过程丁香帮不上忙,只能拍摄视频。

    只是过了几天,封闭的工作间内就挂起了三十张纸,这些纸有的颜色偏暗黄,有的颜色是纯白。

    秦飞就站在这些纸张的前面,一点一点的关注纸张的细节。

    他完全的沉浸在其中。

    这一幕,颇有一个艺术家追求艺术极致的感觉。

    丁香在一旁拍摄,越看越是喜欢。

    画面的意境太好了。

    把秦飞的气质完全的显露出来。

    “真好看啊!”丁香心里幸福的想着,笑的很是开心。

    秦飞拿起一张纸,细细打量。

    他在脑海中回忆着曾经触摸到的宋仿澄心堂纸的触感,那种细腻的感觉一点点在他的体内被唤醒。

    这时,秦飞拿起毛笔,蘸上笔墨,在一张纸上轻轻勾勒一笔。

    笔墨浸入纸中,迅速留下颜色。

    秦飞仔细端详笔墨在纸中留下的痕迹。

    “不是。”

    “颜色像,但是纸的感觉不太对。”

    秦飞摇了摇头,叹道。

    每一种纸,都有着不同的书写效果。

    他要找到最完美的那种效果。

    接着,秦飞又拿起第二张纸。

    这一次,纸张的表面太过细腻,明矾的作用有些重,这样的话,画出来的水墨画没有任何墨韵,也不能算是上等的宣纸。

    就这样,秦飞一张一张认真打量,然后再用毛笔勾勒几笔,观察墨水在纸上晕染的效果。

    极致的艺术,需要艺术家注意每一处细节。

    一连试了二十张纸都不太对。

    直到秦飞拿起一张表面光滑如玉的纸。

    当他的手指轻轻在纸上抚摸过去,那种光滑的感觉让他非常的熟悉。

    秦飞神色一喜。

    “就是这种!”

    “找到了!”

    而后,他拿起毛笔,蘸上墨水,迫不及待写下“澄心堂纸”四个大字。

    墨水很快就浸入到纸中。

    秦飞认真的查看墨韵,墨水在纸中留下痕迹,但是没有散发出去,只是晕开一点便及时收住。

    看到那散开的墨韵,秦飞笑了起来。

    “是它了!”

    “这就是宋仿澄心堂纸。”

    “这就是把生宣做成熟宣的方法!”

    秦飞脸上涌现出一抹兴奋之色,也是把这张纸的处理方法专门记录下来。

    “找到了吗?”丁香也很兴奋,“和宋朝的澄心堂纸一样?”

    秦飞点点头,“应该错不了!”

    “太好了!没白忙活,不愧是你!”丁香立刻夸赞道。

    秦飞微笑起来,心情也变得极好。

    做出来了啊!

    既然做出来,那绘制山水就更加的有动力。

    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

    办公室内,一个三十多岁的博士学徒问向一位老者:

    “林教授,秦飞在做的宋仿澄心堂纸你看到了吗?”

    “这种纸不是博物院一直在民间寻找的吗?”

    听到学徒的问题,林华抬起眼睛看了他一样。

    “小张,我们找的是宋仿澄心堂纸的文物,而且是上面没有书画的空纸,这样的纸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现代人制作出来的纸,就算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和文物的纸一样啊。”

    林华说道。

    “可是,做旧不就可以了吗?如果材质相同,做旧之后,完全可以修缮那些文物啊!”张翔补充道。

    “你说的不错。”林华点点头,旋即却又叹道:“但是哪有人能制作出和宋朝澄心堂纸一模一样的纸呢?最多就是接近罢了,只要纸不一样就不行。”

    “纸就相当于是人体的器官,器官损毁需要更换,就必须找到可以完全适配的才行,有一点不同都会有排斥,只会毁了整体。”

    “这样的器官哪那么容易找到!”

    “所以啊,秦飞做的纸或许是上等的宣纸,但是涉及到文物修缮,必须要和画本身的材料一模一样。”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听到林华的话,张翔也不再多说。

    只是心里感慨,要是秦大师做的纸真的和宋朝的纸一模一样,那该多好。

    那样的话,一些破损的古画,也能得到修缮和维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