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淘汰的边缘
繁体版

第九章 准备杀第二只鸡

    这么快就一个月了?写总结的时候我在想:我总不能写前三周干耗,后一周刚开始吧?所以是这么编的:

    1,熟悉部门流程,整理部门数据,如实写发现多少问题,重要的是必须写上我怎么计划改进的;

    2,人员分析和培养计划,一二三梯队,还是借机把我挑的人排进去;

    3,当月问题:数据问题,采购问题,开除那个人的问题;

    4,个人总结我写的是:我认为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人员心气也很足,工作认真加班任劳任怨,但是流程和能力问题导致效率不高,我第二季度的重点是要理顺流程。

    写的很客气,委婉表达要做两件事:整理流程,整理人...然后试探领导什么态度。交给唐总后,转天和我说:“李总也看了,写的不错,继续努力,我们期待你第二个月的结果。对了,你和袁月高瑞的流程整理的怎么样?”

    领导不反对我的计划就好,但我必须在第二个月做一些拿得出手的成绩,因为已经感到部门内外的压力都急剧增加,亟待解决。

    外部压力:整理审批流程进度严重滞后,我们三个人闭关了好几天认为都合理了,但是其他部门全都不同意,眼看组织结构调整都半个月了审批流程还没定,李总唐总一直再催。

    内部压力:自从把间接采购主管开掉之后,王志对我的态度更加冷淡,工作上开会不参加,让他领着主管整理数据也不交,下班经常组织这批那批人去“团建”。刘娟他们还总给我打小报告;“夏总,王志他们不知道又密谋什么去了...您多关注啊。”

    同时:我安排的那几个人干的一塌糊涂,理由很简单...主管不支持,他们不敢干...这个我理解,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能站稳脚跟,毕竟还要看主管脸色。另外也是不会干,我使劲教也教不会,比如最简单的需求按时完成率,和计划按时完成率,教了半个月死活分不清是什么,更别说找数据了。

    攘外安内,越是乱的时候越要冷静,必须尽快杀第二只鸡,而且必须是大鸡,能彻底震慑那种。需要考虑的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杀小鸡见效快,风险小,但是起到的作用也小;杀大鸡?你确保杀的动吗?如果被大鸡反啄一口,或者惹到了不知道哪里的隐藏人物...那就成大笑话了。

    正在我各种计划怎么办的时候,机会来了。

    那天我和袁月高瑞把整理好的20条主要业务的审批流程给唐总看,会议室里投影,高瑞主讲。高瑞是个特别精神的BJ小伙子,永远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头油大背头,他在公司负责系统相关的工作,手下20来个做数据和做系统设置的。前期由于公司的各种审批节点混乱,各位副总烦不胜烦,所以这次公司调整唐总让他协调各部门统一流程和OA审批,袁月从审计角度,我从运营角度支持高瑞一起做。

    说几个开会讨论时奇葩中的奇葩流程:

    1,销售(项目审批):销售人员接到客户需求后在提OA申请可以销售,这本身没毛病,问题是从销售专员,销售经理,销售总监,销售分管副总一共4级,然后各部门都是专员到副总...财务,法务,计划,采购,物资...在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至少需要批25轮以上??而且还有个问题,销售申请为什么要采购批?

    正常来说,销售申请(只说申请啊)有财务审预算和利润率,法务审条款,就差不多了吧?

    2,供货(采购和生产)申请:没有预算,没有需求确认(图纸,方案都没有),只要市场销售申请批了,市场直接就可以提供货申请,照例是大约30轮审批...而且更神奇的是如果没批过的话,还有一个子流程叫“特批提前供货申请”,只要总经理董事长批同意就可以直接下给计划和采购。

    3,关于发货:同上..市场销售人员可以随时发起发货审批,而且即使各方面条件不具备,后面的子流程“特批提前发货”也可以平趟一切。

    4,采购审批:在OA里居然没有采购价格和订单审批?

    话说销售和发货什么的不是我长项,我没有太多的发表意见,多听少说。但是说到计划采购类的我可是专家了,所以我对需求,比价,合同,订单等流程给了些建议。

    听到这里,一直低头玩手机(可能是王者荣耀)的唐总歪头看了看我,说:“你去统计一下现在咱公司的采购情况和价格分析。”

    “哦对了,我这还有两家集团推荐的朋友,做辅材和配件的,你和他们联系一下让他们报个价。”隔了几秒,他继续懒洋洋的说,然后继续低头玩游戏。

    看到唐总微信给我推过来的两个微信联系人,我心里乐:终于来了,借用网络上的一个词这叫‘无中生友’...什么集团推荐过来的?就是他自己推荐过来的吧...这种事我早就见怪不怪了,做起来也是轻车熟路。

    很快就联系了这两个人,一位海总,一位白总,开场白必须挑明是“欢迎集团介绍来的重点供应商”。过程倒没什么特别的,约了二位总来公司见面聊聊,领他们看看我们的业务,介绍一下主要采购产品让他们报价。同时通过聊天我也对这二位有了个初步的判断:海总言谈举止气度挺不凡,肯定有集团背景而且层次应该很高,那种层次绝对不会通过集团关系介绍;白总就有意思了,很明显和集团没任何关系,和我们行业都没有任何关系...那这就很明显是怎么来的了...所以这两次谈话真的很有意思。

    笑脸相迎,以诚相待,好朋友相见恨晚;互相试探,指桑骂槐,顾左右而言他;到底谁嬴谁输,谁对谁错?你有三十六计,我有将计就计...各取所需就好。

    我把两位总这么安排:

    1,海总集团关系硬:辅材的特点是每年七八亿采购额但价格构成简单,所以不用报价,我直接让他把辅材的年度采购框架合同签了,供应商审批把他批成年度降价试点的战略供应商,然后让他安排个业务主管就坐在我们采购办公室,我让那个长脸妹子李主管对接,原则上采购占比前三名外的所有供应商订单全停,全都转给海总的公司...合理合法合规。

    2,白总肯定是唐总一系的‘现管’关系:加工件和配件的特点是种类多价格不透明,每年采购额十来亿,那我就让他针对所有需要加工的配件类报价,同样让李主管接待;要求李主管和王志把配件采购模式从季度备货改成年度价格协议+月度备库订单。

    中间两周穿插这继续开会定流程,稍后再写,两周后到了正式杀鸡的时候。现在回头看看也不由得感叹一下,有时候真不是我非杀不可,而是这些鸡会狂妄到觉得自己可以把刀怼断。

    先说辅材类采购是3个采购员,在整理台账的时候我就发现价格和订单下给谁都是李主管和一个姓钱的采购员(原来做行政的)来定,订单台账只有他们两个人有。另外两个采购员只负责收集发货单,发票,整理打印交给付款组...而且似乎有阴阳台账,因为他们交给我的数据永远和付款组的对不上。

    当时的订单量大概是400单每月,十几家供应商。半个月后我给海总打电话:“海总,您那边合同都签完了吧,给您下多少订单了?能按时交货吧?”

    “夏总,早就签完了,我的业务员也在那坐了半个月了,但是没订单啊,一个礼拜给下三四个订单,还不够我工人半天干的呢。”

    上次海总来公司晚上我们一起吃饭时我就没和他见外,我挑明了说我的当务之急刚来公司要尽快站稳脚跟,而他的需求应该是看看业务机会,我们可以共赢。我说我打算30%的单子给他,年合同额两三亿,能挣多少钱他自己算;海总盯着我眼睛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按辅材吨数,每吨给我留50块钱,这一年也能有上百万。我说谢谢他的好意,但我唯一的条件就是希望他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帮我去集团找找资源....一点都没迂回和试探,万分坦诚...我在赌,而且凭我的感觉他应该吃这一套:光明正大,痛痛快快。

    “海总,铺垫工作我都做好了,现在别管是采购员故意的,还是他们不敢得罪现有供应商,该您推一把了?”

    “好,我这就给你们总经理打电话。”

    “等您好消息,但是您一定...别太过啊,谢啦。”

    当天下午,总经理李总让我和王志去找他一趟,说照顾一下这家供应商。回到办公室后王志无奈的给李主管安排了任务,我顺水推舟的让我选中的一个大学生小于从当天开始专门做订单下发记录,所有订单必须小于记录签字后才能下发...把原辅材组采购架空。

    我胜了第一局,如果你是王志和李主管你们怎么办?如果是四十岁以上的人很有可能就退让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呗?但年轻的王志和李主管绝对不会这么认输,只是这小聪明反而更快的加速了他们失败。

    再说配件采购,五六个采购员,从来就没有汇总台账也没有人知道买了多少,入库多少,应开票付款多少。唯一的发现是有一个年轻妹子叫彭洁,绕了8道弯和我15年前的一个同事共事过,这还是她在linkedin上查我个人资料时发现的...对这种人精我肯定有所防备,但反过来说短期内肯定是我用的上的,叫上我同事一起吃个饭,端着架子算熟识一下,我和蔼可亲的对她说:好好干,我一定在一年内把你升成采购经理。

    几天后是定好了年度配件价格投标开标的日子,我特别邀请了审计和财务的同事一起在会议室见证。打开电子版全套文件的时候我瞬间就拉下脸:“李主管,你们这询价文件怎么发的?每种产品只报单件价格?你不给出年度预计采购额,供应商怎么报价?你买一件和买一百万件的价格能一样吗?”

    李主管丝毫没有害怕的意思:“夏总,我们从来就是这么报价的啊,再说了每年买多少我们采购也不知道,我没有需求预测。”王志也帮腔:“夏总,从公司最开始到现在就都这么统一格式,不信你问财务同事。把价格比好了,具体买多少看市场需求当月定就行,单价乘以数量不就是订单嘛。”

    “哦,好,那咱就先看价格。”我看着他们笑了,“没事,有不懂的我回头再教你们。”

    比价结果很明显,白总的价格最贵。而且其他家报价相差不超过5%,只有白总报价比所有人都高20%以上。当着财务和审计人的面我说了一堆抱歉的话:采购能力不足,询价文件我没检查...明着暗着把李主管他们损一通,然后结论是重新发询价招标。

    当时和白总第一次见面吃饭时,和他的内容和对海总说话不太一样,因为大大咧咧他豪气冲天的样子让我实在无法安心,而且第六感我总担心他是唐总安排来试探我的。我和他阐明了两个立场:1,我是外企来求公司上市求财的,和公司领导表过忠心,一定要把采购问题和人员全面肃清;2,希望他在价格方面多支持,只要价格压到最低别让我为难,看在集团面子上(故意不提唐总)一定把大部分业务全都给他。

    “白总,您报价时有人和您介绍过业务量吗?”回到办公室我给白总打电话。

    “没有,就说报一件的成本,看多少钱。”

    “哦,明白了。那我换个问法:某产品您报价100一件,其他家报价都是70-80,我要是给您稳定的月采购额10万件,您多少钱?”

    “60,外加给你5%。”那边沉吟片刻,回答说。

    “谢谢白总,和您就不见外了,您把这5%的价格放在降价里,咱55一件。其他产品您也报最低价,我把这季度80%的订单全下给您,采购额不小于2亿,行不?”

    “行!”

    没几天第二轮报价回来了,比价汇总第一页:还是白总那边贵,其他家便宜。我翻开后面的每家报价单,白总公司的报价单还是报价数量一件,价格也没降。再看报价日期居然是第一次询价时的日子。我追问原因的时候,回答是白总那边第二轮报价发送超时了,不计入这次汇总,只是为了留记录所以把第一次的报价附上给我看。

    “哦,是你们通知晚了,还是白总公司报晚了?把记录拿过来我看看?”

    “他报晚了,邮箱报价都是有记录的,他在截止日期那天晚上9点多才报过来,我们要求是下午5点下班前。”

    “诶?你们这第二轮的询价邮件只写了截至日期,没写截至下午5点啊?“

    ”夏总,我们第一轮询价时已经注释过了,所以第二轮是催他们更新报价,没必要再写一遍。”这个李主管一脸的不在乎。

    “没事,那咱就正式的来第三轮询价,好吧?”

    当天下班前我盯着他们把第三轮询价发出去,可是转天一早李主管就抱着一摞订单走进我办公室:“夏总,这是下季度的采购订单,您签一下吧。”

    “还没做完比价和框架合同呢,怎么先把订单做了?”

    “夏总,咱这两轮询价已经耽误太久了,现在库存都消耗光了,再不下订单让供应商备货送货,最多一个礼拜咱的生产线就要停了。”

    我抬头看看她嘴角挂着一丝挑衅的奸笑,翻开订单:根据下季度销售预测2000台,需要采购配件共计约4亿元,订单下给大约10家供应商,第一家巨森订单金额1.2亿,第二家供应商硕力1亿,第三家5000万,第四家1000万...

    我问她:“如果是季度订单,为什么一次把一季度的都下了?供应商生产周期是多长时间?按他们生产周期每周或者每月下订单不行吗?”

    “夏总,供应商采购原材料一个月,生产周期一个月,加上运输,必须提前一个季度下。”

    “那现在距下季度还有一两周,怎么没提前准备?而且即使今天下订单也来不及供货了啊?”

    “所以您赶紧批吧,我催他们赶紧供货,分批发,争取赶进度!”

    “两个要求,第一,按两周预测量询价重新比价做订单;第二,把白总公司加进去,报价内容要清晰,统一邮件密送给所有供应商。今天发询价,要求明天中午前报价,下午做订单我批。”我有点快压不住火了。

    李主管没说话,抱着这一摞扭头出了办公室。

    第二天,抱着同样的这一摞订单又进来了,同样的话:“夏总,这是下季度的采购订单,您签一下吧。”

    “报价更新了吗?”“没有,时间太紧,没有供应商回。”

    “改成两周订单了吗?”“没有,和您解释过了,供应商备货周期2个月,两周来不及。”

    “按我昨天说的做,挨个给供应商打电话,谁不报价以后就别干了。重做。”

    第三天,李主管还是抱着一摸一样的这一摞订单进来:“夏总,您把订单签了吧。项目已经给咱部门发函件了,配件紧缺影响供货,要求我们马上下单采购。”

    “给供应商打电话了吗,更新报价了吗?”

    “打了,他们说没必要反复报价,不改了,就这样。”

    “改成两周订单了吗?”

    “没有,供应商说两周做不出来,周期两个月,否则发不了货。”

    我没拉脸,没皱眉,笑眯眯的看着她:“李主管,你以前干过采购工作吗?”

    “干过,而且从公司有采购部就是我负责,没出过什么问题。”

    “哦,好的。本来我还想你如果工作太忙,让彭洁帮你一起整理呢。”

    “不用了夏总,彭洁来了没多久也不会干。这些订单我都整理过了,肯定没问题。”

    “好,你放这吧,我看看。咱明天说。你盯一下咱第三轮比价好吧?”

    看着这个妹子走出办公室,其实我是差点没忍住爆发的...一个大专学历的民企野孩子跟我这么叫板?一个主管跟我部门总监抖威风?我一直深呼吸提醒自己冷静千万不要轻敌,各种可能性我也都反复考虑过:无论她是有恃无恐还是无知者无畏,我都需要做好准备再开刀,对吧?

    所以我给唐总打了个电话,下班后拿着这一摞订单走进唐总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