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
繁体版

第10章 商店不如小组

    作为失业人员,李子敬可以从街道或者家属工厂找一个手工业合作社挂靠,以合作小组的名义试销收音机。

    合作社的成立有一定的门槛,生产的产品要出售给指定的批发公司或者零售营业点,资金也要通过银行转账,管理较为严格。

    合作小组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零散就业,因此人员少、人员变动快、成立解散也快,这样的小单位监管措施比较少,经营也就比较灵活。

    他能成立的也只有合作小组,为了赚更多的钱,也是合作小组才能合法的把个人利益最大化。

    李子敬特别看重的是其中的分红规定和工资规定,‘可以实行个人计件工资,可以实行计时工资加奖励,可以实行分成工资。’

    合作小组由他自己说了算,一个人可以独立组装收音机,技术水平如此高,工资定高一点也说得过去。

    ‘合作事业基金为20%,公积金不少于45%,特种基金不少于20%,劳动分红不超过15%。’

    除了合作事业基金的20%是要上交的管理费,其他利润都在他自己的掌控中。

    (出处:62年版《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61年6月19日《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

    投机倒把的人对此深有研究,有句名言:‘商店不如小组,小组不及单干,单干不及贩卖。’

    单干和贩卖,李子敬肯定是不会参与,他觉得小组就很有搞头。

    当然这都是他自己暗自琢磨的,还得一步一步去实现。

    住外院的包大爷好心劝道:“你自己装那个大收音机能不能行?”

    “别到时候买了一堆材料回来,你装不起来。一台好的收音机要150块呢,我估摸里头的材料都不便宜。”

    李子敬早研究清楚了,“150块那是提价之后的价钱。”

    “没有提价的时候,一台才115块,运输、批发中间的加价按10%计算,出厂价也就104块多。”

    “这104块再去掉生产厂家的20%利润,生产成本也就87块。”

    “那些大厂有很多额外成本,像劳动保险金、技术组织措施费、新产品试制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乱七八糟的多了去。”

    “我估计啊,实际的材料成本在70块上下。”

    包大爷没有阎埠贵的算数能力,听得那是一愣一愣的,“是这样么?”

    李子敬扬了扬手里书,“我这书里有零配件的清单,我按着清单先去问价,问清楚了计算好了就知道成本了。”

    包大爷觉得这样比较靠谱,“看来你是有计划的,不是想一出是一出。”

    李子敬哈哈笑道:“必须的。赔钱一赔就是几十块呢,几个月的伙食费打水漂了。”

    包大爷解释道:“我刚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事要是做不起来,损失不小。”

    突然,外院玩耍的棒梗嗷的一嗓子,“粮店的人来了。”

    包大爷站起身说道:“今天来得挺早的。”

    李子敬附议道:“是挺早的。”

    今天24日,粮店的工作人员发放下个月的粮票,明天25日起可以使用下个月的粮票。

    这个便民措施主要是方便那些不够吃的家庭,让他们可以寅吃卯粮。

    1960年,京城人均减粮3斤。61年的典型调查有6%的家庭是亏粮户,大多是亏3-4天,少数10天。

    然后开展全市核查,减掉人口不实的1.2万人,调减4.7万人,调增了22.9万人以及57万儿童,并给1.2万户补了粮食。

    定量标准是依据工种、儿童年龄等来划定的,定量等级的小册子有几十页,颇为细致。

    总结起来:重体力工人的定量高,轻体力工人低些。

    基层和外勤工作多的干部的定量接近轻体力工人,外勤工作少的干部再更低一些。

    没工作的人,12周岁以上都是28.5斤;12岁以下的,每少一岁少1-3斤,最低的是刚出生的婴儿6斤。

    由高定量转为低定量,有三个月的缓冲时间,李子敬这次领的9月份粮票还是32斤。

    他不主动去更改,可以一直领32斤,直到粮店调查发现他多领了把他调减。

    由于没有惩罚也不会追回,有好些人调整工种后没有主动去调减,当然了,由低升为高,那肯定是立刻向粮店报告调增。

    李子敬知道4年后会新账旧账一起算总账,他老老实实的和粮店报告了,下次领10月份粮票的时候就只有28.5斤了。

    每家每户的粮票数额很少变动,没人在家的可以自己有空了去粮店领取,没什么耽搁的发放过程也就很快结束了。

    粮店工作人员走后,院里的人拿着自家粮票各回各家。

    包大爷遗憾道:“9月还有50%的白面,10月就只剩30%的白面了。”

    李子敬数着自己的粮票,“9月中下旬开始收获今年的玉米、小米、高粱了,小麦明年6月才有收成,白面要留着慢慢吃。”

    包大爷点头道:“说的也是。”

    三大妈念念不忘,“黄豆、花生也是9月开始收获,油还是1.5两,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5两。”

    包大爷想说她白日做梦,“你还想5两?能恢复到年初的2.5两就不错了。”

    李子敬也说道:“三大妈,您还是早早去排队买肥猪肉比较靠谱。”

    包大爷问道:“子敬,你的8月份的猪肉票用掉了么?”

    李子敬随口回话道:“那么一点点,月初的时候就用掉了,买的现成的卤料吃。”

    三大妈咋舌道:“你赚钱是有两把刷子,但是过日子就不懂精打细算了。”

    包大爷显然也是这样认为,“手指头缝有点大。”

    李子敬笑嘻嘻道:“可能我最近胃口大开了,肚子特别能装,我连高价饭店都去了两回了。”

    京城市区有81家高价饭店,菜肴的价格是成本的2.5-4倍。(出处:京城《物价志》第24页。)

    能涨到这么高的价格都是由最上面拍的板,目的是回笼市面上的货币。

    三大妈震惊道:“我的天!你拢共没有多少块钱,现在连高价饭店都吃上了,以后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李子敬是特意告诉三大妈的,是想让大院里的人慢慢适应他是一个愿意花钱吃喝的主。

    “就我一个人,一顿怎么吃也吃不了3块钱。”

    “我也算是上晚班的人,还是正在长身体的时期,偶尔打个牙祭对我自己的身体也好。”

    脑海里的小玩意好似在很缓慢的改善他的体质。